欢迎访问《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遣传育种
  • 遣传育种
    陈 松,彭 琦, 高建芹,周晓婴,张 维,张洁夫, 浦惠明, 戚存扣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fad2基因下调表达对油菜种子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特分析比较了转基因高油酸油菜品系W-4 T4T5、T5T6和T6T7代种子以及非转基因对照Westar种子中的脂肪酸组成。数据显示W-4种子中油酸平均含量为84.61±1.41%,较对照增加了25.91%,达到极显著水平;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分别为3.22±0.56%和3.45±0.51%,较对照分别下降了80.89%和47.00%,降幅均达极显著水平;此外,W-4种子中棕榈酸平均含量为3.42±0.18% 较对照Westar下降18.10%,达到极显著水平;而硬脂酸平均含量为1.87±0.19%,较对照下降了8.33%,亦达到显著水平;W-4种子中廿碳烯酸的平均含量为1.54±0.06%,较对照平均增幅为18.46%,达到极显著水平;W-4平均芥酸含量较对照略有增加,但不显著。结果表明油菜种子中fad2基因下调表达对种子的脂肪酸合成与积累影响较大,其不仅显著降低种子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油酸的含量;而且也显著降低饱和脂肪酸含量,并促进长链单烯酸的合成。

  • 遣传育种
    夏友霖,敬昱霖,毛金雄,任小平,漆 燕,廖俊华,曾 彦,任正隆*,廖伯寿*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高抗晚斑病种质ICGV86699与高感花生品种中花5号作亲本构建重组近交系XA-RIL群体,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晚斑病抗性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XA-RIL群体家系间晚斑病抗性差异极显著,抗性受2对加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60.10%~86.61%,微效多基因遗传率为6.65%~32.77%。相关分析表明,晚斑病抗性与晚熟、结果数少、小籽粒等性状连锁。鉴定出家系XA006为一个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高产、高抗晚斑病材料。

  • 遣传育种
    邱红梅,厉志,于妍,高淑芹,马晓萍,郑宇宏,孟凡凡,侯云龙,王跃强*,王曙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高含硫氨基酸组分是大豆品质改良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借助Consensus Map 4.0高密度大豆遗传图谱,整合了33个含硫氨基酸QTL,并采用元分析方法,确定了8个含硫氨基酸Meta-QTL。通过QTL序列共线性区间分析,在Meta-QTL内筛选到7条用于候选基因发掘的基因组序列。利用基因功能注释,得到16个含硫氨基酸相关基因,包括6个氨基酸合成途径酶基因、1个11S大豆球蛋白A5A4B3亚基基因及9个调控基因。其中调控基因分别编码F-Box、PPR及转录因子3种蛋白。13个基因在NCBI数据库中分别有表达谱及SNP信息。大豆含硫氨基酸候选基因分析,可以为功能标记的开发和分子辅助育种提供有用信息。

  • 遣传育种
    黄赛花,袁 瑗,王成坤,任 锐,何卓伟,智海剑*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是SMV基因组的结构蛋白,在SMV侵染大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运用CUSP和CodonW等软件分析了大豆花叶病毒外壳蛋白的密码子的偏性,并与SMV基因组的密码子偏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SMV CP偏好于以 A/T结尾的密码子;与SMV基因组密码子偏性相比,发现只有8种氨基酸密码子偏性完全一致。ENC与GC3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P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受碱基组成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聚类分析显示基于基因CDS序列的聚类结果与基于密码子偏性参数相对密码子使用度(RSCU)的聚类结果基本一致。通过分析CP密码子使用特性,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

  • 遣传育种
    李灿东,郭 泰*,王志新,郑 伟, 张振宇,郭美玲,刘忠堂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12份分属MG0-MGⅢ的北美大豆生育期组标准对照品种在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的生育期表现作为参考依据,分别于2012、2013年对黑龙江省大豆区域试验对照品种和主栽品种进行生育期组归属划分,以明确该区域大豆主要品种的生产适应范围。结果表明,2012-2013年北美大豆标准生育期对照品种组间生育日数呈不断递增趋势,界限清晰,数据可用于生育期组划分参考,归属品种各生育阶段生育日数与标准品种差异显著。综合两年试验结果,确定归属于MG0组的大豆品种有华疆2号、黑河38、黑河43和黑河45,归属于MGⅠ组的大豆品种有合丰51、合丰50、合丰55、绥农26、绥农28和黑农44,归属于MGⅡ组的大豆品种有黑农51和垦丰16。

  • 遣传育种
    敖 涛,胡尊红,和 珊,胡学礼,刘旭云*,刘爱忠*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nRK2是一类植物特有的Ser/The类蛋白激酶。为研究其在蓖麻抗逆过程中的作用,基于蓖麻的基因组序列信息,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了6个蓖麻SnRK2蛋白激酶成员。分析发现这些蛋白具有亲水性属性,基因结构分析表明,植物SnRK2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具有很高的保守性;系统与进化分析发现植物SnRK2蛋白在单、双子叶植物中分化显著,可能是独立演化的结果。高通量RNA-seq测序结果显示,大部分SnRK2基因在检测的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不同组织间或种子发育的不同阶段没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外源ABA处理种子后, Group 2的基因表达显著上调。进一步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外源(100μmol/L)ABA、(250mmol/L)NaCl和(4℃)冷胁迫处理的幼苗,发现Group 2中的基因29908.m006067被这3种胁迫强烈激活,基因29772.m000313对ABA和冷胁迫有较强的响应。

  • 研究简报
  • 研究简报
    杨 刚,孙万仓,王丽萍,曾秀存,刘自刚,李学才,方 彦,武军艳, 王凯音,侯献飞,钱 武,马 骊,刘海卿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寻找与冬春性关系密切相关的变异,为开发冬春性品种的鉴定开发分子辅助标记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巢式和半巢式扩增法对感温性和抗寒性强弱不同的5个白菜型油菜品种的BrFLCsBrFLC基因的第4外显子至第7外显子进行了特异性扩增。除BrFLC5无扩增结果外,其余三个基因均得到扩增序列。序列比对结果发现,3个BrFLCsBrFLC在第4外显子至第7外显子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等位变异,发生的主要等位变异有SNP和Indel两种类型。BrFLC1主要变异与冬春性相关性不大,与冬春性关系密切的变异主要发生在BrFLC2和 BrFLC3上。BrFLC2中检测到1个Indel类型和5个SNP类型变异位点与冬春性有关。BrFLC3中检测到1个Indel类型和16个SNP类型变异位点与冬春性有关。

     

  • 栽培生理
  • 栽培生理
    熊 洁,陈伦林,邹晓芬,邹小云,李书宇,宋来强*?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初花期是油菜生殖生长的关键时期。为研究干旱对这一时期油菜的影响,在人工控水条件下(当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45%~50%时计为干旱胁迫开始,处理持续10d,然后复水;CK正常灌水,保持田间持水量在80%~85%),利用4个具有不同耐旱性的甘蓝型油菜品种浔油8号、阳光2009、浙油50和华油杂13号,研究生理特性、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10d后,耐旱性品种(浔油8号和阳光2009)的叶片SPAD值、可溶性蛋白质、MDA含量变幅不大,可溶性糖含量小幅下降,CAT酶活性小幅增加,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其中浔油8号和阳光2009分别比对照增加了4.1倍和2.9倍)。相比之下,敏感性品种(浙油50和华油杂13号)的叶片SPAD值、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减少,MDA含量显著增加,CAT酶活性变幅不大,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但增幅小于耐旱品种。初花期干旱影响油菜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为敏感性品种的株高、一次分枝数、相对分枝高、主花序长、主花序角果数、角果长、单株角果数、角果粒数和单株产量均显著下降,而且降幅明显大于耐旱性品种。

  • 栽培生理
    袁金展,程 博,李 俊,马 霓,张春雷,代碌碌,康洋歌,汪坤乾,苏斌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15N标记方法研究氮素的吸收、分配、再分配与油菜早熟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早熟油菜品种中油116(ZY116)生育期比中晚熟油菜品种中双11号(ZS11)短9d,在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分别短5d和4d。早熟品种ZY116在全生育期吸收的氮素比中晚熟品种ZS11更多的向籽粒中转移,而中晚熟品种ZS11则是花期吸收的氮素向角果皮中转移的更多,角果期氮素从角果皮转移到籽粒的更少,均达显著水平。早熟品种中油116在营养生长阶段吸收的氮素在后期的分配速度明显快于ZS11,如ZY116苗期吸收的氮素从花期生长到角果期时再分配速度为3.22mg/d,从角果期生长到收获期时再分配速度为3.71mg/d,而ZS11分别为2.48mg/d和3.10mg/d。

     

  • 栽培生理
    于晓波,罗 玲,曾宪堂,苏本营,龚万灼,雍太文,杨文钰*,张明荣,吴海英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玉米-大豆带状套作弱光环境下大豆苗期根系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和生物量积累,明晰苗期大豆根系对套作荫蔽的响应规律,筛选适宜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的大豆品种,为改良大豆对荫蔽胁迫的适应能力提供理论依据。以NTS1007、桂夏3号和南豆12等3个根系特征不同的大豆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盆栽试验条件下,采用挖掘法考察根系形态特征,并对根系活力、表面积、伤流量和生物量积累等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玉豆带状套作下大豆主根长和侧根长均显著下降,侧根下降81.8%,主根下降42.8%,侧根下降更为明显;根系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下降,导致根系活力降低,伤流量减少;大豆根系表面积和活跃吸收表面积显著减小,降幅均与一级侧根总长度的降幅呈极显著正相关;大豆植株生物量显著下降,地下部下降55.2%,地上部下降37. 9%,根冠比减小。不同品种(系)大豆根系对套作的响应程度不同,南豆12的主根长、一级侧根长、根体积降幅最小(33.9%、74.4%、65.3%);桂夏3号的根系表面积和生物量降幅最大(67.1%、48.3%);NTS1007则根冠比、根系活力和伤流量冠比降幅最大(35.4%、39.2%、38.9%)。套作遮荫条件下大豆根系的伸长生长比根系生理性状更能够准确地反应植株根系生长状况,根系长度可作为判定对荫蔽胁迫适应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南豆12在玉米-大豆套作下能够更为合理地分配同化产物,减小荫蔽胁迫对根系形态建成和生理活性的抑制作用,保证根系生物量积累。

  • 土肥植保
  • 土肥植保
    李海燕,王芳,段玉玺,陈立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 Illumina HiSeqTM2000 对大豆胞囊线虫侵染前后的抗病大豆品种五寨黑豆的转录组进行检测。将测序的两个文库进行拼接,得到长度大于200bp的reads 共20 980 831条,总长度约为 4.23Gb,筛选到1 045个差异表达基因。Gene ontology功能显著性富集发现差异表达基因在生物过程注释基因最多,共有 1 007个差异表达基因。在COG数据库中对基因产物进行直系同源分类,结果表明众多基因参与到碳水化合物及氨基酸的运输和代谢、次生代谢物质合成及信号传导机制过程,并受胞囊线虫侵染的诱导表达。KEGG代谢途径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在苯丙烷类及氧化磷酸化代谢通路显著富集,说明这两个代谢途径在五寨黑豆抗胞囊线虫病中起重要作用。

  • 栽培生理
  • 栽培生理
    张 蕾,余垚颖,刘 勇*,黄小琴,周西全,刘红雨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核盘菌致病力分化与寄主油菜品种抗性的关系,采用茎秆牙签接种法将单一核盘菌菌株接种至46份抗性表现不同的油菜品种茎秆上,再从46个接种茎秆内收集形成的菌核进行纯化和培养,获得46株核盘菌菌株,进而采用两种方法(室内离体叶片接种法和离体茎秆接种法),分别测定这46株核盘菌菌株对甘蓝型油菜品种黔油16号的致病能力。结果表明:不同核盘菌菌株在黔油16号上所致的病斑长度明显不同;相同来源菌株经两种接种方法所致病斑在长度上反映出的致病趋势一致,基本表现为中感﹥高感﹥低感﹥抗性。即来自油菜品种为“抗”类型上的对应菌株其致病力最弱,而来自“中感”类型上的对应菌株其致病力最强。结果说明核盘菌致病力强弱分化与油菜品种的抗性有关系。

  • 土肥植保
  • 土肥植保
    董改改,慕小倩*,汪梦竹,胡胜武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除草剂广佳安对油菜根系的影响,以甘蓝型油菜陕油16和白菜型油菜白杂一号为材料,用室内水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广佳安对2个油菜品种芽苗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广佳安明显抑制油菜根系生长,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大;广佳安使油菜芽苗主根长度、根干重及根冠比都下降,根毛和侧根长度缩短,根毛密度减小,且扭曲、变形,交错缠绕,分布不均匀。芽苗所测根系的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都随广佳安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现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广佳安胁迫使根尖膨胀变粗,根冠由尖锥形变为近圆弧形,在较高浓度下,表皮细胞排列不整齐,甚至部分缺失;皮层薄壁组织细胞层数减少、细胞液泡化程度增高,细胞边缘皱褶溃烂。2个油菜品种相比,白杂一号对广佳安的耐药性较陕油16强

     

  • 土肥植保
    朱文达,何燕红,李林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大豆与紫茎泽兰的种间竞争关系,探索紫茎泽兰替代控制的途径和策略,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土壤翻耕方式、紫茎泽兰的割除方式和大豆的种植密度等栽培方法对大豆和紫茎泽兰的竞争效应的影响,定量分析两者的株高和密度、对光照和水肥的竞争能力以及大豆的产量。结果表明,不翻耕、,在紫茎泽兰空隙间点播大豆的处理区,紫茎泽兰为优势种群,大豆的生长和产量受到明显抑制。不翻耕、,刈割紫茎泽兰后点播大豆的处理区,大豆为优势种群,对光照的竞争能力强,紫茎泽兰的发生密度和株高被显著抑制,对水肥的吸收显著降低,且随着大豆种植密度的增加,大豆产量显著增加,从2 113.66 kg/hm2增加至2 885.62 kg/hm2。旋耕处理区,紫茎泽兰的防除效果达到了100%,大豆的产量达到3 828.02-4 007.87 kg/hm2。通过合理的栽培措施,大豆的竞争优势很强,可以有效替代紫茎泽兰,且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

  • 测试加工
  • 测试加工
    王新芳,郭 娜,郭祥2,牛景萍,张海鹏,卜远鹏,彭 洋,邢 邯, 赵晋铭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比较了TCA/丙酮法、酚抽提、苯酚/SDS法3种不同的蛋白提取方法,并对双向电泳的一些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了适合萌发期大豆总蛋白的双向电泳体系,即采用17cm、pH4-7的IPG胶条,凝胶浓度为12%,蛋白质上样量为0.2mg。IEF程序为:250V 1h,500V 1h,3000V 3h,8000V 1h,10000V 1h,10000V 60000Vh。本研究为萌发期大豆的蛋白组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技术。

  • 测试加工
    吴 琳,刘四磊§,魏 芳*,吕 昕,董绪燕,陈 洪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寻与气相色谱分析相配套的高效前处理方法,以测定不同物种来源的油脂中sn-2位(β位)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考查了Florisil固相萃取柱对经sn-1,3专一性脂肪酶水解后的油脂各产物的分离富集能力,并对萃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Florisil固相萃取柱能有效地将sn-2单甘脂从油脂水解产物中分离;同时发现Florisil固相萃取可以实现油脂水解产物中甘油三酯、甘油二酯、单甘脂及游离脂肪酸的依次分离。5种不同来源的油脂(植物油、藻油、微生物油脂、鱼油和海洋性哺乳动物油脂),水解后经Florisil固相萃取柱萃取,联用气相色谱测定sn-2位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植物油,藻油和海豹油中sn-2位主要为中长链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sn-2位中C18:1, C18:2和C18:3约占95%;藻油sn-2位中C16:1, C18:1和C18:2约占50%;海豹油sn-2位中C16:1, C18:1和C18:2约占67%),菌油和鱼油中sn-2位多为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菌油sn-2位中C20:4约占37%;鱼油sn-2位中C20:5, C22:5和C22:6约占40%)。

     

  • 测试加工
    张 盼,李培武,万 霞,江木兰,龚阳敏,胡传炯,丁小霞,张银波*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从可食用的纳豆中筛选出一株能够高效降解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简称AFB1)的细菌,该细菌的发酵上清液经浓缩后制成的粗酶液对AFB1降解率达到91.4%。对该菌进行了分类地位鉴定并初步研究了粗酶液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该菌经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比对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并命名为Natto3。Natto3的粗酶液降解AFB1的最适培养时间为72h,最适反应温度为37℃,最适pH值是8.5,Zn2+、Mn2+、Mg2+、Cu2+、Li+五种金属离子均会不同程度的抑制降解活性。此外,将该粗酶液添加在被黄曲霉毒素高度污染的花生样品中进行脱毒实验,可使花生中AFB1的浓度从192μg/kg降至43μg/kg。

  • 研究简报
  • 研究简报
    乔 醒,程 勇,陆光远,徐劲松,赵永国,王立辉,张学昆*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适应机械化收获对种子成熟的要求,研究化学催熟剂敌草快对油菜角果脱水和种子质量的影响,选用甘蓝型油菜品种阳光2009在油菜成熟期进行田间喷施敌草快试验,测定菜籽含水量、发芽率、千粒重、品质和敌草快残留。结果表明:于油菜角果黄熟期主花序角果转色时用1.8L/hm2的敌草快水剂喷施处理6d,与自然成熟(喷施等量清水)的对照组和人工割晒组相比,油菜脱水效果显著,角果和籽粒含水量分别为7.8%和10.49%;与对照组相比,角果和籽粒含水量分别下降52.66%和24.84%。该浓度处理下对油菜发芽率、千粒重及品质均未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发芽率达99%,贮藏2周的油菜种子中敌草快残留量为0.13mg/kg,符合中国和英国的安全标准;贮藏3周未检测到敌草快残留。建议加快敌草快在油菜催枯用途方面的农药登记,推进我国油菜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应用。

     

  • 研究简报
    庞 帅, 丁小霞*, 李培武*,周海燕,姜 俊,邓小伟,都晓慧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同步检测花生中5种常用农药残留量,采用液-液分配反提取方法,对花生中乙草胺、异丙甲草胺,杀虫剂涕灭威、吡虫啉、辛硫磷等5种农药同步提取、净化与浓缩,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当加标水平为0.01、0.05、0.10mg/kg时,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0.9%~108.5%,相对标准偏差为1.5%~7.8%,该方法最低检出限为0.001~0.011mg/kg,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的试剂和仪器,成本低,检出限及定量限低于国家最大残留限量值,检测灵敏度高,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农药残留分析质量控制标准,能满足实际样品检测需要。

  • 研究简报
    陈坤荣,熊远福,任 莉, 刘 凡, 徐 理, 孙超超, 方小平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防治油菜重要病害根肿病,研制15%氟啶胺包衣悬浮剂,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9号为材料的试验结果表明:按包衣比≧1:50包衣油菜种子,15%氟啶胺包衣剂对种子发芽率、成苗率及油菜苗高、根长和鲜重没有显著影响。用包衣比1:200、1:100、1:50和1:25包衣的种子,盆栽试验对根肿病的防治效果为43.7%、46.4%、83.5%和92.5%;田间小区试验防治效果分别为22.2%、53.6%、44.5%和54.5%。初步结果说明,可用15%氟啶胺的包衣悬浮剂按包衣比1:100~1:50处理种子防治油菜根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