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油料作物产油量相关性状的功能基因鉴定及调控机理解析
  • 油料作物产油量相关性状的功能基因鉴定及调控机理解析
    范世航, 刘念, 华玮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植物油脂不仅是人类可食用油的主要来源,也是人类生产生活中重要的可再生原料。本文概述了植物油脂的生物合成途径,从母体效应、QTL、GWAS等多个方面总结了油料作物油脂合成的遗传学研究进展,同时探讨了已知的油脂合成调控相关基因的功能。本文综述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为深入了解油料作物油脂合成调控网络提供了参考,也为油料作物的分子改良和遗传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 油料作物产油量相关性状的功能基因鉴定及调控机理解析
    李俊, 范世航, 刘婧琳, 刘静, 华玮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植物细胞全能性被认为是植物细胞工程的基础。不同类型的外植体,受创伤刺激诱导器官再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可形成完整植株,实现无性繁殖。外植体再生高度依赖发育和环境信号。本文概述了外植体对创伤信号的感知和重编程启动、芽和根器官发生过程中的外源激素平衡和基因表达、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分子调控和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等内容,特别概述了外植体再生重编程过程中的表观调控机制研究进展,旨在为获得高效的再生体系、提高遗传转化效率提供理论支撑。

  • 油料作物产油量相关性状的功能基因鉴定及调控机理解析
    王延甲, 范世航§, 刘静, 郑明, 华玮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进一步研究BnLEC1 基因对油脂生物合成的影响,以高油品系61616和低油品系51070为材料,进行了转录组和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BnLEC1.A07 基因在61616品系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51070品系。对启动子PLEC161616(1829 bp)和PLEC151070(1824 bp)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比较。结果表明,两个启动子之间存在大量的SNP和InDel,其中以单碱基SNP最为丰富。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PLEC161616比PLEC151070多1个CAAT-box和2个茉莉酸反应元件,缺少1个细胞周期调控元件和2个非生物胁迫反应元件。随后我们构建了包含该启动子的GUS融合载体和LUC融合载体。烟草叶片瞬时转化后的GUS染色、LUC荧光显像和荧光素酶活性分析显示,PLEC161616的活性高于PLEC151070。综合结果表明,BnLEC1.A07 基因在不同品系中的表达水平与其含油量呈正相关,PLEC161616比PLEC151070具有更强的启动子活性。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脂肪合成基因BnLEC1.A07 在不同油菜品系中的调控
    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 油料作物产油量相关性状的功能基因鉴定及调控机理解析
    贺丹, 杨太桦, 黎婷, 吴金锋, 彭佳师, 刘丽莉, 张大为, 严明理, 李再云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ZIP基因家族是重要的转运蛋白类基因家族,主要参与金属阳离子的吸收和转运,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重金属胁迫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解析甘蓝型油菜中ZIP基因家族,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甘蓝型油菜中鉴定到51个ZIP基因家族成员,对比芸薹属三个基本种发现ZIP基因家族在A、C亚基因组上有串联重复现象。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11(ZS11)全基因组为参考基因组,将ZIP基因家族定位到17条染色体上,预测到10种Motif基序,均包含ZIP结构域,并对ZIP基因家族上游3 kb的启动子区域进行了顺式作用元件测序。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将甘蓝型油菜ZIP基因家族分成3大类,在芸薹属三个基本种的进化具有保守性。此外,ZIP基因家族在甘蓝型油菜中表现出组织特异性表达特点,并且在油菜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中BnaZIP1、BnaZIP4、BnaZIP5、BnaZIP6、BnaZIP10、BnaZIP11 和BnaIRT3 基因。用不同浓度镉处理油菜,发现在叶和根中都被诱导表达的基因是BnaIRT1.A01a,该基因在油菜重金属镉胁迫响应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后续ZIP基因家族生物学功能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 油料作物产油量相关性状的功能基因鉴定及调控机理解析
    康郁, 刘蔚, 解盼, 官梅, 钱论文, 官春云, 华玮, 何昕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丙二烯氧化物环化酶(allene oxide cyelase, AOC)是茉莉酸(jasmonic acid,JA)信号途径中一个重要的合成酶,在植物生长发育、光合作用、物质代谢和逆境胁迫应答等多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探究AOC 基因在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中的家族特征,本研究以4个拟南芥AtAOC 基因为基础序列,鉴定出12个甘蓝型油菜、4个白菜和6个甘蓝的AOC 基因,并对它们的分子特性、蛋白保守结构域和系统进化树、基因结构及染色体分布、以及不同逆境和激素处理下的组织表达模式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AOC 基因在芸薹属中高度保守,且AOC1/2/3 基因多以串联基因簇的形式在;12个甘蓝型油菜BnaAOC 基因存在不同的组织表达模式,分别响应多种逆境胁迫和激素处理,其中BnaAOC3(BnaA09g19550D 和BnaC09g52550D)基因同时受茉莉酸甲酯(MeJA)、水杨酸(SA)、盐胁迫和PEG-6000处理的诱导表达,且强烈受核盘菌的诱导表达。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甘蓝型油菜AOC
    家族基因在响应非生物逆境胁迫和核盘菌侵染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和提供指导。

  • 油料作物产油量相关性状的功能基因鉴定及调控机理解析
    郭聚领, 石笑蕊, 辛强, 洪登峰, 杨光圣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油酸油菜的食用品质、营养价值、贮存和加工品质较高,在食用、工业和药用等领域都发挥重要的作用。为获得高油酸油菜不育系和恢复系,以高油酸油菜J-3111为供体亲本,采用回交转育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育种策略,将高油酸优良等位基因(fad2 基因)导入到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温敏雄性不育(pol TCMS)两用系616A及其恢复系L-135R中。结果表明:改良株系油酸含量最高可达75.18%;同时,改良株系在角果长度、每角果粒数和千粒重等产量性状与轮回亲本无显著差异。此外,利用重测序数据开发了油酸含量调控位点连锁的InDel标记。由此本研究获得了甘蓝型油菜高油酸pol TCMS不育两用系及其恢复系,为培育高产高油酸油菜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 油料作物产油量相关性状的功能基因鉴定及调控机理解析
    赵凯琴, 杨清辉, 张云云, 罗延青, 王敬乔, 李劲峰, 陈苇, 田正书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基因的功能及其与油菜种子油脂含量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构建2类特异启动子-基因的表达载体:pMB-DOF-Glgc(含拟南芥球形胚阶段启动子DOF及大肠杆菌AGPase 突变基因Glgc 16)和pMB-Cruc-Glgc(含油菜种子特异蛋白启动子Cruc和Glgc 16),获得转基因甘蓝型油菜株系,分别在胚胎早、晚期特异过表达外源AGPase基因Glgc,拟增加油菜胚淀粉的合成,促进脂肪酸的合成,达到增加油菜种子含油量的目的。利用qPCR方法,从两组转化植株中筛选出10个单拷贝阳性株,分析不同发育时期种子淀粉和含油量。结果表明,DOF: Glgc 和CruC: Glgc 转化体种子淀粉含量显著增加,且增加的峰值与启动子时空特异性一致。具体表现为:从淀粉含量变化看,DOF: Glgc 组和CruC: Glgc 组种子平均相对淀粉含量分别从发育前期(22DAF,开花后22 d)和发育中期(35 DAF)开始较对照增加;而对照淀粉积累峰值均出现在31 DAF,分别是9.43%和9.76%;DOF: Glgc 组的峰值也出现在31 DAF,达12.33%;CruC: Glgc 组出现在35 DAF,达12.92%,相反地,两组对照成熟种子平均含油量分别为40.12%和40.00%,两组转基因组则为40.35%和40.26%。测定已获得的150株转基因阳性植株的种子含油量,结果显示:DOF: Glgc 组和CruC: Glgc 组平均含油量分别为40.58%和40.60%,空载体转基因对照的受体材料平均含油量分别为40.30%和40.33%,种子含油量增加并不显著。综上结果提示,增加油菜胚中的淀粉含量可能无法改变最终碳流的分配从而影响种子含油量。

  • 油料作物产油量相关性状的功能基因鉴定及调控机理解析
    张凯, 魏丝雨§, 常玮, 范永海, 卢坤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系统解析甘蓝型油菜基因功能,结合FOX-hunting和Gateway重组技术,以4种激素和4种非生物胁迫处理的甘蓝型油菜幼苗根和叶片及成熟期种子和角果全长cDNA为混样,构建了全长cDNA FOX-hunting过表达文库。经检测,初级文库滴度为3.0×106,库容为1.2×107 CFU;次级FOX-hunting过表达文库滴度为2.6×106,库容为1.04×107 CFU。次级文库菌液PCR鉴定表明,阳性克隆率为96%,扩增均为250~3000 bp随机分布的单一条带,表明初级文库已较好地重组到pJVC55载体上。农杆菌转化后的克隆测序发现,140个克隆中有12个克隆为非特异扩增。GO富集分析发现剩余128个基因中,除21个基因功能富集于光合作用途径外,其余基因在转录因子和激酶中随机分布,且功能涉及器官发育、物质代谢和胁迫响应等多个方面。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构建的甘蓝型油菜FOX-hunting过表达文库无功能偏向性、多态性丰富、完整性高,可作为油菜功能基因组的研究基础。

  • 油料作物产油量相关性状的功能基因鉴定及调控机理解析
    彭门路, 赵小珍, 王晓东, 陈锋, 张维, 孙程明, 张春, 管荣展, 张洁夫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挖掘高光效种质资源,研究来自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的甘蓝型油菜品种宁油18号(NY18)突变体,获得了能够稳定遗传的叶绿素缺失突变体yl1。调查和测定该突变体的农艺性状、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作用参数,观察叶绿体超微结构,发现与野生型NY18相比,全生育期里yl1 的整株都表现出黄化,经济性状与野生型存在显著差异;苗期光合色素含量显著降低,叶绿素b下降程度更大;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叶绿体形态异常、发育不完全,类囊体分布松散未垛叠形成基粒类囊体。以NY18与yl1 为亲本,构建P1、P2、F1、F2、BC1P1(B1)和BC1P2(B2)6世代群体,利用主基因+多基因6世代联合分离分析方法,发现yl1 叶绿素缺失为不完全显性遗传,且符合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模型,F2世代的主基因遗传率为96.42%。

  • 油料作物产油量相关性状的功能基因鉴定及调控机理解析
    郝丽芬, 燕孟娇, 皇甫海燕, 宋培玲, 房永雨, 贾晓清, 李子钦, 韩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NAC(即NAM、ATAF和CUC)转录因子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衰老和多种逆境胁迫反应的调控。为阐释甘蓝型油菜BnNAC61 的表达特征,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从甘蓝型油菜总cDNA中克隆BnNAC61 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其CDS全长846 bp,编码281个氨基酸,N端含有NAM保守结构域;其启动子区存在W-box、响应抗性和胁迫、ABA、MeJA的顺式作用元件。利用烟草瞬时表达系统进行亚细胞定位,结果发现BnNAC61定位在细胞核。酵母试验表明,BnNAC61属于转录激活子,转录激活区位于136~208 aa 区段。利用qRT-PCR研究BnNAC61 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黑胫病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接种处理后,BnNAC61 被显著诱导上调表达;逆境胁迫PEG、NaCl、4℃处理后BnNAC61 被不同程度地诱导表达,表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激素SA、MeJA和ACC处理后BnNAC61 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而激素ABA处理后,BnNAC61 表达被抑制。上述结果表明BnNAC61 是参与多种逆境胁迫的转录因子,尤其可能在茉莉酸和乙烯信号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

  • 油料作物产油量相关性状的功能基因鉴定及调控机理解析
    张旭, Luqman Bin Safdar, 唐敏强, 刘越英, 张园园, 刘胜毅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物株型改良是提高收获指数和产量的重要途径,为了解其复杂的遗传调控机制,以373份甘蓝型油菜组成的自然群体为基础,对4个株型相关性状(株高、第一分枝高度、有效分枝数和主花序长度)进行多环境下表型 鉴定,组合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和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对株型的遗传调控进行解析。研究表明,PCA可以合理地解释株型的相关表型,基于主成分的GWAS和基于单个性状的GWAS的结果可互相验证和互为补充,挖掘更多的调控位点和信息。进一步,从染色体A01、A10和C06中筛选到19个株型相关的候选基因,其中,位于染色体C06上的两个候选基因跟PC1-GWAS鉴定到的新位点相关。此方法和结果为株型等复杂性状的形成机制解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 油料作物产油量相关性状的功能基因鉴定及调控机理解析
    祁伟亮, 马骊, 王萍, 王飞, 孙柏林, 王万鹏, 武军艳, 孙万仓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甘蓝型油菜抗寒机制中活性氧(ROS)的作用机理,探索ROS在甘蓝型冬油菜16NTS309中的产生、分布和信号传递。以16NTS309为材料,结合NBT组织化学染色和组织切片技术,进行O2- 亚细胞定位。研究发现,在正常情况下具有较强细胞分裂能力的根尖分生组织、茎尖分生组织、叶原基、叶边缘和愈伤组织细胞中可检测到O2- 信号。冷胁迫后,根、叶柄、叶的O2- 信号分布存在差异,但维管束组织都能检测到ROS信号;叶肉细胞中O2- 不均匀地分布在淀粉粒上;根和愈伤组织O2- 的产生部位主要分布在细胞质膜和细胞壁区域;同时,O2- 存在向周围细胞扩散的迹象。因此,研究认为甘蓝型油菜的O2- 积极参与细胞分裂调控,维管束组织系统可以完成氧化还原反应信使的合成、信号放大和系统转运;冷胁迫后,ROS在不同组织和器官之间的远距离传递,可实现甘蓝型油菜的冷胁迫机制响应。

  • 油料作物产油量相关性状的功能基因鉴定及调控机理解析
    安谈洲, 李俐俐, 张瑞杰, 李礼, 刘清云, 乔江伟, 王新发, 姚剑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气象灾害是影响我国农作物产量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低温冻害导致油菜生长发育迟缓和大幅度减产。便捷、精准地识别和评估油菜冻害不仅为精准农田管理提供依据而且对培育抗冻品种有重要意义。本 研究借助低空无人机遥感技术,用大疆精灵无人机Phantom 4 Pro V2.0,搭载2000万像素RGB相机,对生长88天正处于越冬期的2052份油菜育种材料进行航拍。将拍摄后的图片经拼接、剪裁、评价、扩展后按8:2划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然后将训练集图片分批输入自主建立的深度学习网络模型中提取冻害特征并优化网络模型,优化完成后用验证集图片对识别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深度学习网络模型对油菜是否发生冻害的整体识别精度达98.13%,Micro F1 为98.13%、Macro F1 为98.11%,Kappa 系数为0.96,说明深度学习网络模型整体性能较好。本试验使用较低的成本实现了大规模油菜材料冻害情况快速、高效、准确的评估,弥补了传统调查方法的缺陷。同时本研究建立的成套油菜冻害鉴定方法可为后续抗冻性状机理研究及品种选育提供重要支撑,也可为其它类似冻害的逆境鉴定方法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 油料作物产油量相关性状的功能基因鉴定及调控机理解析
    于海洋, 李玉颖, 吕玉英, 张秀荣, 杨会, 张昆, 王林, 刘风珍, 万勇善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高油花生品系农大D666含油量的遗传模式,以农大D666为中心亲本配置了4个杂交组合(DP、PD、SD、3D),同时利用农大D666的亲本丰花2号和Krapt.st.16配置了正、反交组合(FP、PF),以上述6个组合的F2群体为材料进行含油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6个F2群体的含油量均存在广泛的变异和超亲现象,呈连续分布,符合数量性状遗传特征。DP和PD组合的亲本含油量差异较小,F2群体含油量均值较高,分别为54.29%和54.02%,变异系数较小,分别为3.38%和3.90%;SD和3D组合的亲本间含油量差异较大,F2群体含油量均值仅为52.66% 和51.75%,变异系数分别是5.51% 和6.24%;FP和PF组合的F2 群体含油量均值分别为50.30% 和51.52%,变异系数分别为6.30%与6.00%。6个群体的含油量分别符合3种遗传模型:DP和PD含油量符合无主基因遗传模型(0MG),受微效多基因控制;SD和3D符合2对主基因的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2MG-ADI),加性效
    应与显性效应均为正向调控,以加性效应为主,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3.64%和37.80%,2个群体基因效应值相近,增效基因来自高油亲本;FP和PF符合2对主基因的等显性遗传模型(2MG-EAD),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1.17%和63.56%,正、反交组合的遗传模式相同,表明含油量以细胞核遗传为主,加性效应均为正值,增效基因来自高油亲本。综合分析表明,农大D666含油量性状的超亲现象一方面是受其亲本Krapt.st.16的2个主效基因控制,另一方面
    存在多个微效基因的累加效应。

  • 油料作物产油量相关性状的功能基因鉴定及调控机理解析
    王娟, 李春娟, 石大川, 刘宇, 唐荣华, 贺梁琼, 赵小波, 苑翠玲, 孙全喜, 闫彩霞, 单世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栽培种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由于长期的人工选择压力和驯化作用,造成栽培种花生种质遗传背景渐趋狭窄,严重限制了利用现有品种进行遗传改良的效果。准确揭示栽培种花生与本区组内其它物种 之间的遗传关系是野生遗传资源保护和有效利用的首要前提。叶绿体基因组具有母系遗传、能够解决低阶分类单元问题等特点,但利用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解析花生区组种间系统进化关系,具有步骤复杂、耗时长、成本高等缺点。本研究基于花生属花生区组14个叶绿体全序列及直立区组1个叶绿体全序列,初步筛选得到7个候选高突变区,通过引物设计和扩增测序,根据遗传变异数目及遗传多样性锚定到花生区组的高突变区,即psbE-petL的基因间区。经系统发生树拓扑分支结构对比,该区域能够较好地揭示花生区组种间遗传关系,可实现对花生区组尚不明确系统位置的其它物种进行快速鉴定,为准确揭示花生区组种间遗传关系提供重要参考。

  • 油料作物产油量相关性状的功能基因鉴定及调控机理解析
    邓丽, 郭敏杰, 殷君华, 谷建中, 苗建利, 李阳, 任丽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高油酸小粒花生品种开农1760的产量及其与农艺性状的关系,为高产优质育种提供有效指导。本研究以开农1760参加的2014-2015年河南省小粒花生区试数据为基础,运用GGE(genotype+genotype-by-enviroment interaction)双标图评价其丰产性和稳产性,利用R语言进行可视化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开农1760的丰产稳产性综合排名第一,出米率的变异系数最小,饱果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百果重、单株生产力、百仁重、主茎高、侧枝长和结果枝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果枝数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是影响开农1760荚果产量的关键性状。综上所述,开农1760丰产性好、稳定性强,适合在河南省大面积推广利用;在选育小粒花生新品种时可侧重做好对结果枝数的选择。

  • 油料作物产油量相关性状的功能基因鉴定及调控机理解析
    王大刚, 陈圣男, 于国宜, 李杰坤, 韩千笑, 吴倩, 胡国玉, 黄志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105份安徽省1983-2019年培育的夏大豆品种进行分析,研究产量、品质和抗病性之间的相关性及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普通夏大豆品种有100份,占95.24%,杂交夏大豆有5份,占4.76%。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中变异幅度最大的是有效分枝,全生育期和蛋白质脂肪总量变异幅度最小。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株高极显著负相关(r=-0.318),与百粒重极显著正相关(r=0.269)。蛋白含量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586),与蛋脂总量
    呈极显著正相关(r=0.809)。百粒重、产量和脂肪含量随年份更替均呈极显著上升,年平均升高量分别为0.06 g、16.59 kg·hm-2和0.02%;全生育期变化不大,株高、有效分枝、蛋白含量和蛋脂总量以年平均0.23 cm、0.03个、0.07%和0.05%呈极显著下降趋势。2007-2019年安徽省审定的64份大豆品种对SMV优势株系SC3和SC7抗性均达到高抗和抗病的分别有3和11份,占比分别为4.69%和17.19%,属于抗病型(高抗+抗病)和中间型(中抗+中感)的品种数分别为28和35份,占比为43.75%和54.69%。显著性分析发现对SMV具有抗病型和中间型的品种其平均产量和蛋脂总量差异不显著。综上可知,在进行高产育种的同时,协同改良品种的抗病性与品质是安徽省大豆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 油料作物产油量相关性状的功能基因鉴定及调控机理解析
    李荣德, 李嫒嫒, 牛庆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7年5月起我国正式实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制度。向日葵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也是首批列入品种登记目录的29种作物之一。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登记向日葵品种1687个。本文概述了向日葵登记品种的基本情况。向日葵品种登记实施后涌现出一批广泛应用于生产的高质量品种,本文指出向日葵登记品种中种质资源利用不够和品种保护意识淡薄等问题,并提出了充分利用种质资源,提升育种技术手段,加强联合技术攻关等相关建议。

  • 油料作物产油量相关性状的功能基因鉴定及调控机理解析
    迟会, 张天豹, 刘彩月, 李亮, 裴新梧, 袁潜华, 龙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油用亚麻(俗称胡麻)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也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油用亚麻的需求逐渐提升。建立一种快速高效便捷的油用亚麻 遗传转化体系对油用亚麻分子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以油用亚麻子叶节作为遗传转化的外植体,以草铵膦作为转基因植株筛选剂,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油用亚麻,通过对各生长时期生长调节剂的配比筛选,优化出一套转化体系。该体系与传统的以下胚轴为外植体的转化方法相比,成苗时间能缩短至两个月,且阳性植株鉴定方法简便高效。该体系的开发为加快油用亚麻的分子育种与基因相关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 油料作物产油量相关性状的功能基因鉴定及调控机理解析
    张瑶, 吴邦富, 吕昕, 谢亚, 陈洪, 魏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油料作物作为植物油的主要来源,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能量和营养素。油料作物中存在许多特异性脂类伴随物,如植物甾醇、植物多酚、角鲨烯、生育酚、白藜芦醇等,这些特异性成分不仅能影响油料作物的生理过程,也对食用油的品质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对油料作物中主要的特异性脂类伴随物及其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油料作物深加工产品开发、植物油营养成分及功能评价提供科学指导。

  • 油料作物产油量相关性状的功能基因鉴定及调控机理解析
    万立昊, 渠琛玲, 王秀嫔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鞘脂及其代谢产物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参与了细胞增殖、分化、免疫、凋亡及衰老等重要的生理活动,对人体的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质谱法并结合LipidSearch数据库软件测定和分析了菜籽油、大豆油和花生油三种常见植物油和对应的油料作物的鞘脂组成特性,采用一级质谱母离子相对分子质量以及二级质谱的碎片离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对鞘脂进行定性,结果表明,菜籽油总共检测到了11种鞘脂,大豆油总共检测到了14种鞘脂,花生油总共检测到了18种鞘脂,在三种对应的油料作物中分别鉴定出了24、22和24种鞘脂。该方法可为植物油及油料作物的营养评价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