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氮素营养快速诊断方法在油菜上的适宜性分析

李银水,余常兵,廖 星,胡小加,谢立华, 张树杰,车 志,廖祥生,鲁剑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2, Vol. 34 ›› Issue (5) : 508-513.

PDF(940 KB)
欢迎访问《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5年5月12日 星期一
PDF(940 KB)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2, Vol. 34 ›› Issue (5) : 508-513.
土肥植保

三种氮素营养快速诊断方法在油菜上的适宜性分析

  • 李银水1,余常兵1,廖 星1*,胡小加1,谢立华1,
    张树杰1,车 志1,廖祥生1,鲁剑巍2
作者信息 +
文章历史 +

摘要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SPAD仪法、硝酸盐反射仪法和光谱仪法在油菜氮素营养快速诊断上的适宜性。试验设施氮0、60、120、180、240、300和400kg/hm2处理,在八叶期、十叶期和蕾薹期对各处理SPAD值、冠层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值)和硝酸盐含量进行检测,并测定各时期油菜生物量和收获期籽粒产量。对不同施氮量下的油菜产量进行显著性检验及方程拟合,并对三种诊断方法各测定指标与氮肥用量、籽粒产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油菜施氮量与籽粒产量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满足氮素营养快速诊断要求。三种诊断方法中,硝酸盐反射仪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油菜氮素营养状况,但受油菜生理特性(苗期生物量小、蕾薹期氮素奢侈性吸收等)影响,诊断结果的可信度和稳定性不高。光谱仪法比较适宜于油菜蕾薹期氮素营养诊断,但存在追肥时期过晚、操作不方便等缺点。综合分析认为,SPAD仪法诊断结果稳定,并且具有快速、简便、低耗等优点,适合于油菜氮素营养快速诊断。

关键词

油菜 / 蕾薹期 / 氮素营养快速诊断 / 硝酸盐反射仪 / SPAD仪 / 光谱仪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李银水,余常兵,廖 星,胡小加,谢立华, 张树杰,车 志,廖祥生,鲁剑巍 . 三种氮素营养快速诊断方法在油菜上的适宜性分析
[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2, 34(5): 508-513
中图分类号: S565.4   

参考文献

[1] 贾良良,陈新平,张福锁.作物氮营养诊断的无损测试技术[J].世界农业,2001,(6):36-37.
[2] 李志宏,张云贵,刘宏斌,等.叶绿素仪在夏玉米氮营养诊断中的应用[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5,11(6):764-768.
[3] 陈锦玉,和丽忠,汪禄祥,等.反射仪法快速测定烤烟硝酸盐作氮素营养诊断及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02,18(6):39-43.
[4] 王晓静,张 炎,李 磐,等.棉花氮素营养状况的诊断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6,12(5):656-661.
[5] 李刚华,丁艳锋,薛利红,等.利用叶绿素计(SPAD—502)诊断水稻氮素营养和推荐追肥的研究进展[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5,11(3):412-416.
[6] 李刚华,薛利红,尤 娟,等.水稻氮素和叶绿素SPAD叶位分布特点及氮素诊断的叶位选择[J].中国农业科学,2007,40(6):1127-1134.
[7] 蔡红光,米国华,陈范骏,等.玉米叶片SPAD值、全氮及硝态氮含量的品种间变异[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0,16(4):866-873.
[8] Rodrigues M A.Establishment of continuous critical levels for Indices of plant and preside dress soil nitrogen status in the potato crop[J].Communation in Soil Science and Plant Analysis,2004,35:2067-2085.
[9] 赵德华,李建龙,宋子健,等.不同施氮水平下棉花群体反射光谱的差异性分析[J].作物学报,2004,30(11):1169-1172.
[10] 王 磊,白由路.不同氮处理春玉米叶片光谱反射率与叶片全氮和叶绿素含量的相关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5,38(11):2268-2276.
[11] Yang W H,Peng S B,Huang J L,et al.Using leaf color charts to estimate leaf nitrogen status of rice[J].Agronomy Journal,2003,95:212-217.
[12] 牛哓颖,钱东平,王 秀,等.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变量施肥控制系统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28(2):94-98.
[13] 郭建华,赵春江,王 秀,等.作物氮素营养诊断方法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8,(4):10-14.
[14] 邹 娟,鲁剑巍,刘锐林,等.4个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种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动态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8,27(2):229-234.
[15] 李志宏,张福锁,王兴仁.我国北方地区几种主要作物氮营养诊断及追肥推荐研究Ⅱ:植物硝酸盐快速诊断方法的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7,3(3):268-274.
[16] 刘后利.实用油菜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17] 张学霞,葛全胜,郑景云.近50年北京植被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及其时效—基于遥感数据和物候资料的分析[J].生态学杂志,2005,24(2):123-130.  
[18] 张远东,张笑鹤,刘世荣.西南地区不同植被类型归一化植被指数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11,22(2):323-330.

PDF(940 KB)

4472

Accesses

0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