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全文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综述与专论
    朱伟, 陈小平, 梁炫强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2, 34(4): 443-448.
    种子大小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提高种子产量对改善人类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控制种子大小的重要基因,并寻找高产相关的功能基因,对作物高产育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目前,通过基因失活或超量表达分析,已经发现了一些控制种子大小的功能基因。这些功能基因参与胚、胚乳、珠被的发育过程,通过调控细胞的增殖和伸长程度控制种子的大小。本文主要综述现已鉴定的控制种子大小的一些重要基因。

  • 综述与专论
    王汉中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0, 32(2): 300-302.
    本文在分析了我国食用植物油供给形势、油菜产业在食用植物油供给中的地位的基础上,对我国油菜产业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推动以“三高”(“高油、高产、高效”)为标志的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的第四次飞跃来应对新的挑战。

  • 综述与专论
    迟晓元, 禹山林, 潘丽娟, 陈明娜, 陈娜, 杨珍, 王通, 王冕, 和亚男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3, 35(增刊(上)): 1.

    植物油脂既具有重要生理功能,又有巨大食用和工业价值。油脂代谢是植物最重要的代谢途径之一,然
    而这一代谢途径非常复杂,涉及到一系列生化反应及催化反应的酶。本文介绍了植物种子中油脂代谢的基本途
    径,并从工业用和食用两方面对近年来植物油脂代谢的遗传调控与基因工程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总结,同
    时对植物油脂调控基因工程的发展作了展望。

  • 遗传育种
    邹智, 赵永国, 张丽, 孔华, 郭运玲, 郭安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1, 43(2): 229. https://doi.org/10.19802/j.issn.1007-9084.2020230
    油莎豆以其适应性广、产量和含油量高而成为我国的新型油料作物。为解析油莎豆的遗传基础,服务于
    育种和分子生物学研究,采用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构建了油莎豆高质量的全长转录组,混合样本的组织来源包括
    块茎、匍匐茎、根、芽、叶片、叶鞘、花、花茎等。研究基于23.20 Gb高质量的原始数据提取获得环形一致序列319 568
    条,其平均长度和测序深度分别为2101 bp和43×;通过聚类、校正和去冗余最终得到高质量的序列57 849条,合计
    121.79 Mb;转录组的完整性约为79.58%,其中约有76.20%的为全长转录本;通过比对NR、Swissprot、GO、KOG、egg⁃
    NOG、Pfam、KEGG等数据库,共获得52 424条序列的注释信息,注释比例约为90.62%;此外,研究还预测获得3759
    条lncRNA、43 060个SSR位点以及2300条转录因子序列。这些结果不仅增加了我们对油莎豆遗传特性的认知,同
    时还为下一步开展基因表达谱分析、功能基因的挖掘与利用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综述与专论
    谭美莲, 严明芳, 汪磊, 王力军, 严兴初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2, 34(2): 225-231.
    本文概述了紫苏在开发利用、种质资源收集评价、栽培与生理、活性物质提取、组织培养、转基因及基因克隆表达分析等生物技术研究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以期为紫苏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有效促进紫苏产业的发展。
  • 综述与专论
    谭正林, 吴谋成, 傅廷栋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2, 34(4): 455-460.
    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无损检测技术,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本文从农产品中各种物质成分含量预测、分类鉴别、腐烂鉴别、实时监测几个方面综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农产品品质检测上的应用,并对其在仪器硬件的研究和开发、化学计量学方法的探索与研究以及快速在线检测方法的研究等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综述与专论
    李培武,周海燕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8, 30(1): 127-131.
    硫代葡萄糖苷是发生在白花菜目植物的一类重要生物活性物质,其研究依赖于检测技术的发展,本文就
    硫代葡萄糖苷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综述与专论
    王汉中, 殷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4, 36(3): 414. https://doi.org/10.7505/j.issn.1007-9084.2014.03.020

    在当前我国食用植物油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的严峻形势下,本文通过对世界及我国油料产需及贸易形 势进行分析,明确了当前我国油料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政策、技术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 综述与专论
    马建, 刘艺苓, 王丕武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8, 30(2): 252-259.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利用双链RNA(dsRNA)特异性地降解相应序列的mRNA,从而特异性地阻断相应基因地表达.在过去10年中,RNA干扰及相关沉默反应的机制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RNAi也发展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实验工具,用来控制目的基因的表达以获取预期的生物表型。本文详细综述了近年来RNA干扰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及RNA干扰在植物中的应用进展。
  • 土肥植保
    李永春, 孔令如, 王焱, 孔文尧, 杨统一, 邹爱兰, 戚金亮, 杨永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1, 33(4): 384-390.
    从两个酸性土壤生态实验点(江西鹰潭、浙江金华)种植的不同大豆品种根瘤中,分离纯化出29个分离物,并对其进行了分子鉴定和生物学特性分析。从其中16个分离物中扩增出nifH基因,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出的菌株主要为慢生根瘤(Bradyrhizobium)属的菌株。10个分离自浙江金华的菌株,在大豆品种之间的种属差异并不大。在6个分离自江西鹰潭的菌株中,耐铝和敏感的大豆品种根瘤菌株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通过基于nifH 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选取代表性菌株,并进行16S rDNA序列测定和菌株回接结瘤实验,进一步明确和验证了其种属特性。同时,对经过初筛能结瘤的4株根瘤菌进行了生长曲线和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本文结果表明在酸性土壤中,优势根瘤菌的地域差异性。



  • 研究进展
    郭婷婷, 万楚筠, 黄凤洪, 魏春磊, 胡正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1, 43(6): 1174-1180. https://doi.org/10.19802/j.issn.1007-9084.2020145
    PDF全文 (2968) HTML (1567)   可视化   收藏

    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 L.),又称虎坚果,沙草科莎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油莎豆具有适应性广、生长期短、生物量大、含油量高等优势特性。油莎豆茎叶可做青贮饲料,块茎可生吃或熟吃,此外,油莎豆还可用来榨油,榨油后的油饼可用来做饲料。因此油莎豆作为一种集粮、油、牧、饲于一体的新兴农作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开发潜力。为了深入了解油莎豆,促进油莎豆资源的高值化利用和研究,本文综述了油莎豆中油脂、蛋白和多糖等主要营养成分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油莎豆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和保肝等生理功能,并就其市场规模和科学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 综述与专论
    王汉中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7, 29(1): 101-105.
    分析了我国及世界油菜生产、菜籽及其制品消费和进出口贸易等现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的前景和潜力,认为植物油产需缺口扩大、生物柴油产业发展、区域优势利用、冬闲土地开发、科技进步及外资进驻等都将促进我国油菜产业的未来发展。同时,面对当前形势,也提出了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的一些建议和对策。
  • 测试与加工
    白艺珍, 丁小霞, 李培武, 周海燕, 印南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3, 35(2): 211. https://doi.org/10.7505/j.issn.1007-9084.2013.02.017

     应用暴露限值法(MOE, margin of exposure)评估黄曲霉毒素暴露风险。在取样检测我国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浓度数据和收集整理、花生消费数据以及毒理学资料基础上,应用MOE法评估我国不同地区(城市和农村)、不同年龄组人群膳食摄入黄曲霉毒素的致癌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城市和农村人群膳食摄入黄曲霉毒素致癌风险无显著差异,儿童属于高风险人群。与低剂量外推方法相比,MOE法计算结果更便于后期应用。MOE法值得在黄曲霉毒素等遗传毒性致癌物风险评估中推广应用。

     

  • 综述与专论
    王后苗,雷 永,晏立英,万丽云,程 珂,李前波,李振动,廖伯寿*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5, 37(3): 383. https://doi.org/10.7505/j.issn.1007-9084.2015.03.020

    花生壳中木犀草素含量较高,是木犀草素的理想来源之一,开发利用花生壳中的木犀草素,可以提高花生的综合利用价值。本文阐述了木犀草素的理化特性及生物活性,并简述了木犀草素等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体内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人工合成方法,为进一步开展花生及其他植物木犀草素的研究提供参考。

  • 综述与专论
    唐桂英, 柳展基, 单雷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0, 32(2): 320-332.
    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是生物体内TAG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它的作用是催化二酰甘油加上脂肪酸酰基形成三酰甘油。本文介绍了DGAT的分类、亚细胞定位、功能、底物特异性和调控,并展望了DGAT研究在油料作物品种改良方面的应用前景。
  • 综述与专论
    唐龙祥, 李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3, 35(增刊(上)): 59.

     中国椰子产业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种植业相对落后。本文从栽培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来分析问题,提出解
    决问题的方法。认为中国椰子栽培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品种选配不当、育苗技术不合理、复合种植模式
    不到位、施肥技术落后及病虫危害严重等,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公正的总结与评价。同时,还总结了椰子栽
    培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理论与实践脱节,以及某些错误理念的误导是中国椰子种植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
    因。最后本文针对目前椰子栽培中存在的重点问题提出建议与展望。

  • 测试加工
    杨金娥,黄庆德,周 琪,黄凤洪,邓乾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3, 35(3): 321. https://doi.org/10.7505/j.issn.1007-9084.2013.03.016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冷榨和热榨亚麻籽油中挥发性成分,借助气相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并比较了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变化。研究发现,冷榨亚麻籽油主要挥发性成分有正己醇、2-丁醇、2-甲基丁醇、戊醇、正己醛、2-乙基呋喃等,其中醇类物质相对总含量可达66%;相比而言,热榨亚麻籽油挥发性成分中醇类物质相对含量下降,出现大量美拉德反应产物糠醛及以吡嗪、吡咯、吡啶为主的芳香杂环类化合物,致使醛类(140℃,25.1%)和杂环类(140℃,41.68%)物质相对含量快速升高,这些特征挥发性成分赋予热榨亚麻籽油浓郁的烤香气味;但据研究这些芳香杂环化合物及其复合物对人体生理机能具有一定的毒理作用,因而影响到热榨亚麻籽油的食用安全性,相比较而言,冷榨亚麻籽油食用更为安全。

  • 综述与专论
    李培武, 张道宏, 杨扬, 崔野韩, 张奇, 张文, 丁小霞, 王秀嫔, 姜俊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0, 32(2): 315-319.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 AFT)是一类致癌性极强的剧毒物质,常存在于发霉的粮油制品中。本文综述了黄曲霉毒素去毒方法研究进展,并结合近年来黄曲霉毒素检测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将新型纳米材料吸附法与化学方法相结合的脱毒、去毒方法。以期对我国开展粮油黄曲霉毒素脱毒技术体系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 综述与专论
    刘公社, 陈中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6, 28(2): 224-227.
    简述了生物柴油的概况,介绍了杂交油葵的生物学特征,生产效益,以及向日葵生物柴油的特点。在对
    向日葵生物柴油研究进行展望的同时,提出发展向日葵生物柴油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 遗传育种
    陈小平,洪彦彬,张二华,刘海燕,梁炫强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1, 33(3): 235-241.
    采用PC机为硬件平台,基于Linux操作系统,以Perl语言作为主要的程序编辑语言,整合SeqClean、TGICL、RepeatMasker,Blast,Bioperl等软件或模块,构建自动化、高通量的转录组分析系统。整个分析系统以三个自编的Perl脚本为主程序,其中以assemble.pl为主程序的序列组装,以annotFun.pl为主程序的功能注释和以annotGO.pl为主程序的功能分类。通过分析粤油20在叶斑病诱导下获得的8 328个叶片EST,进一步验证该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文构建的花生转录组分析系统通过三个主程序能够自动、简洁、高通量地完成花生转录组数据的组装、注释与分类,为花生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生物信息,也为其他生物信息平台的构建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