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遗传育种
  • 遗传育种
    阎星颖,李加纳,金梦阳,谌利,王家丰,曲存民,刘列钊
    2009, 31(3): 269-27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甘蓝型黄籽油菜GH06和甘蓝型黑籽油菜P174为亲本,通过“单粒法”连续自交6代构建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而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对2007年和2008年群体中每个株系的角果皮叶绿素含量进行QTL分析。复合区间作图法分析结果共检测到9个QTL,单位点贡献率在5.75%~10.82%之间,其中在第7连锁群有QTL重叠的区域。本研究认为油菜角果叶绿素含量属于典型的数量性状,受环境影响很大,与这些QTL紧密相关的分子标记可以对油菜角果叶绿素及其相关光合性状的研究奠定基础。
  • 遗传育种
    朱福各,谭小力,崇保强,周佳,袁伟伟
    2009, 31(3): 274-27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长链脂酰CoA合成酶( LACSs)在脂肪酸的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把游离脂肪酸活化为脂酰CoA硫酯。pXT166经证实具有编码长链脂酰CoA合成酶活性。本研究通过酵母互补实验验证了pXT166具有LACS的酶活性。分析该基因编码蛋白的底物偏好性显示,长链饱和脂肪酸是其优先底物。RT-PCR分析表明,在不同油脂含量的油菜品系种籽中,授粉后35d,该基因在高含油量的种籽中表达更强,表明pXT166参与了油菜种籽中油脂的合成,与种籽含油量相关。
  • 遗传育种
    王树源,陈健美,戚维聪,田琳琳,管荣展
    2009, 31(3): 279-28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不同含油量双低油菜品系为材料, 测定了发育种子中ATP-柠檬酸裂解酶(ACL)活性及脂肪酸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了ACL酶活性与含油量、脂肪酸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授粉后32d和39d酶活性与含油量都呈显著正相关,说明ACL酶活性对含油量有重要影响;ACL酶活性峰值与成熟种子油酸含量也呈现显著正相关,说明ACL酶活性高可能增加菜籽中油酸含量。
  • 遗传育种
    李灿东, ,蒋洪蔚, ,刘春燕, ,邱鹏程, ,张闻博, ,李文福, ,高运来, ,陈庆山,胡国华,
    2009, 31(3): 285-29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Clark导入到红丰11为背景的回交导入系进行萌芽期和苗期的连续性耐旱鉴定,经萌芽期鉴定,获得36个耐旱定向选择导入系。对耐旱选择导入系进行全基因组SSR标记扫描,并以随机群体作为对照,计算供体基因型的导入频率,利用卡方测验检测显著偏分离的SSR标记位点,并结合GGT图示基因型软件对各染色体连锁群进行分析。其中在L连锁群的Satt398和Satt156两个位点有显著的供体片段“超导入”现象,供体基因型导入频率为0.9167和0.9583,卡方值高达182和201.5。另外,在F连锁群的Satt423,K连锁群的Satt167以及N连锁群的Sat_084等位点也出现供体导入片段的偏分离现象。同时,对萌芽期耐旱鉴定中相对发芽率表现超亲的35个株系采用性状-标记间的单向方差分析(P<0.01)和QTL定位, 共检测到14个控制相对发芽率的QTL,分布在4个连锁群上,其中与卡方测验检测的结果相比较,在Satt156,Satt423,Sattt167等位点具有一致性,说明这些位点是与大豆耐旱性紧密相关的QTL位点。以上结果为进一步开展大豆耐旱性有利基因的精细定位、克隆和分子设计育种奠定了基础。
  • 遗传育种
    张礼凤,李伟,陈相艳,徐冉,王彩洁,戴海英,阚天君
    2009, 31(3): 293-29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已知的52个抗病基因的全长蛋白质序列在GenBank中对大豆(Glycine max L.)ESTs进行tblastn检索,得到的ESTs具备Score≥100和E-value≤10-10作为侯选的抗病基因同源ESTs (R-gene-like ESTs),利用Phrap软件进行聚类拼接,聚类后的unigene在GenBank数据库中通过Blastx来证实其可能的抗病功能。通过该方法,得到403条与抗病基因同源的ESTs,其中有33个推导编码产物含有NBS-LRR 或TIR-NBS-LRR结构域;102条推导的编码产物含有LRR或PK/LRR结构域;254条推导的编码产物含有PK结构域;其它结构域有14条。证明了应用全长序列进行数据库检索的方法是一种快速高效的基因预测方法,得到的RGA数量多类型丰富,为R基因的克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 遗传育种
    张晓杰,姜慧芳,任小平,廖伯寿
    2009, 31(3): 298-3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576份中国花生全套核心种质为材料,对26个表型性状方面进行主成分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花生资源在这26个性状方面均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和丰富的多样性。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来看,前5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积贡献率达72.67%,叶片宽、种子宽、百果重和百果仁重对花生种质资源主成分1 贡献较大,表明在花生种质资源鉴定中,这些性状占有重要地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主茎高和主茎节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主茎高和主茎节数,叶片长与叶片宽,荚果宽与种子长、种子宽、百果重、百果仁重等呈显著正相关。这些相关性表明,测得相关性极显著的一对表型性状中的一个即可判断另一个性状的变异状况,减少了花生种质资源鉴定的工作量。
  • 遗传育种
    高艳平,王力军,陈春丽,闫晓红,严兴初,魏文辉,
    2009, 31(3): 305-3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SSH)技术,以高含油量蓖麻品种“油蓖5号”开花后第15d胚和36d胚为实验材料构建36d成熟期胚消减cDNA文库。文库的插入片段平均长度约400bp,随机挑取700个克隆进行PCR筛选,获得596个阳性克隆,经过点杂交筛选后选择了521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经过同源性比对归并后得到9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包括31个未知基因。已知基因涉及油脂合成、糖的分解、蛋白质贮藏与降解等多个方面。本研究还通过RT-PCR检测了部分可能与蓖麻油脂合成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水平,对其可能的功能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 遗传育种
    郑 伟 ,王树彦, 高文, 李心文
    2009, 31(3): 311-3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亚麻酸含量的油用亚麻品种(系)和杂交后代的籽粒各种脂肪酸含量,并且对各种种质的脂肪酸含量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在亚麻酸含量差异大的(含突变基因的材料)种质间亚麻酸与亚油酸的相关系数较稳定( r=-0.9911±0.0036),亚麻酸与油酸的相关系数为r=0.7808±0.0502,这种显著的相关关系可以用于育种工作中的间接选择。在我国普通型的遗传基础稳定的普通亚麻品种(系)间或仅在突变型品系间进行相关分析,18碳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相关系数均不显著。
  • 载培生理
  • 载培生理
    周可金,肖文娜,官春云
    2009, 31(3): 316-3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气体交换和荧光猝灭动力学等技术研究了4个不同熟期冬油菜品种的角果光合特性和叶绿素a荧光参数。结果表明:不同油菜品种角果皮叶绿素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早熟品种角果发育前期叶绿素含量随生育进程上升较快,但后期下降也快;叶绿素含量与籽粒产量、含油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油菜产量、含油量和角果发育期间的光能利用率存在一定相关性,其中华协102和同富油3号光能利用率较高,产量与含油量也较高。不同品种角果皮叶绿素a荧光参数—光合有效量子产量(EQY)、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 )、光化学淬灭(qP)和非光化学淬灭(NPQ)存在较大差异,华协102和同富油3号的角果皮天线色素对光能吸收及电子传递链效率优于其它品种,在光能转化利用中占有优势,其ETR、EQY、qP值较高,NPQ较低。可见,晚熟和杂交品种的产量高于早熟和常规品种与其后期角果皮光能利用率和电子传递链效率较高等生理因素有关。
  • 载培生理
    刘唐兴,官春云,雷冬阳,付爱斌,陶甲寅,梁勇
    2009, 31(3): 322-32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不同抗倒性的18个油菜品种为材料,分析了农艺性状、物理性状及主茎显微结构,结果表明:抗倒性强品种中双9号的根冠比(干重)为22.04%,显著高于其中的9个品种,其茎秆各茎段和主花序的组成比例适中;在抗倒性强品种中双9号和富油3号的茎秆纵向显微结构中,维管束部分细胞排列比较整齐,细胞排列方式与主茎方向呈平行状态的线形分布,而抗倒性一般的材料如XYY2和XYY6,其维管束部分细胞排列存在许多不规则现象;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农艺性状和物理性状与倒伏指数的关系进行模拟预测:倒伏指数的拟合率高,两品种倒伏指数的预测值处于置信区间。
  • 载培生理
    朱洪德,王春凤
    2009, 31(3): 327-33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密度、施肥水平、品种、播期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中,高蛋白大豆的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随着密度和施肥水平的升高呈上升趋势,随着播期的延迟而升高;叶绿素含量则随着密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施肥水平的升高和播期的延迟而升高;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播期和肥料,适当晚播能提高大豆产量;影响高蛋白大豆品质的主要因素是品种自身的遗传因素,其次是肥料。试验结果表明,农大35307的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和光合势最高,四个品种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农大3191和农大35307的蛋白质含量是较高的。农大35318在密度为29.85万株/hm2、肥料为74.63 kg/hm2、5月11日播种的情况下产量最高,达5572.14 kg/hm2;农大3191在密度为29.85万株/hm2、不施肥,5月6日播种的情况下蛋白质含量最高。说明高蛋白大豆品质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同时环境因素也很重要,产量受环境影响较大。


  • 载培生理
    李炜 ,来永才
    2009, 31(3): 334-33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异黄酮含量显著不同的栽培大豆和野生(半野生)大豆为试验材料,采用分期播种的方法研究大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气象因子对大豆异黄酮总含量的影响。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大豆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各气象要素对大豆异黄酮的影响不同,在大豆生长发育中日照时数对大豆异黄酮含量的直接正效应排在第一位(野生大豆出苗-开花阶段除外);各生长发育阶段均存在0.5左右的剩余通径,表明还存在未分析的气象因子影响大豆异黄酮含量。
  • 载培生理
    张玉先,王孟雪
    2009, 31(3): 339-34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在麦—玉—豆轮作制度下,前茬作物的肥料残效对后期作物的施肥是否有影响,本文通过三年的田间试验,测定分析了不同耕作制度下的土壤营养成分。研究结果表明,与原基础含量相比,连作制度下土壤中的全氮含量增加6.2%,碱解氮含量增加了40.2%,有效磷含量下降35.5%,速效钾含量变化不明显,有机质含量下降8.6%;轮作处理的全氮下降17.8%,碱解氮含量下降了6%,有效磷含量下降31.3%,速效钾含量增加了15.8%,有机质含量下降了14.1%。在麦—玉—豆轮作制度下,各处理的全氮、全磷及pH值差异均不显著;全钾含量表现出有规律的变化,施肥量正常水平各处理间全钾含量普遍升高,施肥量为零的处理下的全钾含量高于1/2水平下的;各处理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差异较大。年际间调肥处理可以平衡土壤养分,有效改善根系土壤环境。
  • 载培生理
    陈雪 , 于海峰 ,侯建华,安玉麟
    2009, 31(3): 344-34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室内发芽试验和室外盆栽试验对11个抗旱性不同的油用向日葵育种材料进行研究,测定与抗旱性有关的相对发芽指数、萌发抗旱指数和株高等14项鉴定指标。以种子萌发指数与幼苗成活率的乘积作为灰色关联度分析的参考数列X0,运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分析各指标与苗期抗旱性的关系,从中筛选出关联度较大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芽相对生长量、根相对生长量、苗期株高、鲜重、相对电导率、相对含水量8个指标,然后通过隶属函数法对抗旱性进行分析,定量地评价11个油葵育种材料芽苗期的抗旱性。本研究为油葵芽苗期抗旱性鉴定提供了一套科学的评价方法, 对油葵抗旱育种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参考价值。

  • 土肥植保`
  • 土肥植保`
    李银水,鲁剑巍,邹 娟,张耀学,王友珠
    2009, 31(3): 349-3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棉田免耕套栽条件下,研究了油菜氮磷钾(NPK)肥施用效果及肥料适宜用量。结果表明,合理施用氮磷钾肥促进了油菜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从而显著提高了油菜的产量和经济效益,N、P、K三要素增产效果依次为:N>P>K。通过对肥料效应模型的筛选,得出在试验条件下,油菜氮(N)、磷(P2O5)、钾(K2O)的适宜推荐用量分别为205kg/hm2、76kg/hm2、35kg/hm2。
  • 土肥植保`
    江木兰, 赵瑞 胡小加, 万霞, 张银波
    2009, 31(3): 355-35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具有抗胁迫生长和强竞争性等优势,是一种具有应用潜力的农作物病害生防细菌。本研究以来源于油菜根际、具有促生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Tu-100为材料,研究了其抑制农作物真菌病原菌的作用范围和效果。结果证明:Tu-100对供试的12种真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峙培养试验结果显示:直接用Tu-100的发酵菌液与供试的10种病原真菌形成了明显的抑菌圈,浓缩10倍后对供试的12种真菌均形成直径27~40mm的抑菌圈。离体叶片上防治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试验结果显示:Tu-100菌液对油菜、大豆菌核病和玉米小斑病(Bipolaris maydis)均有显著防治作用。该菌株防治植物根部病害的进一步研究将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 土肥植保`
    闫春娟,韩晓增,宋书宏,王文斌,武丽石,王昌陵
    2009, 31(3): 359-36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供钾水平下不同生育时期水分状况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除营养生长期涝害能一定程度上增加蛋白质含量外,开花期和结荚期土壤干旱或涝害胁迫均降低了蛋白质及脂肪的含量;钾肥有提高大豆脂肪、降低蛋白质含量的趋势,但只有在水分供应适宜时,钾肥效果才显著。各生育时期土壤干旱或涝害胁迫均影响大豆产量的形成,但干旱引起的减产程度要大于涝害。干旱胁迫对各生育时期引起的减产程度表现为:结荚期>开花期> 营养生长期;而涝害胁迫对各生育时期所引起的减产程度则是相近的。无论何生育时期控水,本试验中产量最优的处理是W2K3(适宜水分+0.136 g K2O kg-1土),而经济系数最优的处理是CK(适宜水分+0.068 g K2O kg-1土)。钾肥能促进大豆子粒产量的形成,但本研究发现,只有在营养生长期控水条件下,钾肥才显著地影响大豆产量的形成,而开花期、结荚期控水,钾肥的产量效应并不显著;开花期、结荚期控水条件下,水钾互作都显著地影响大豆子粒产量的形成,但营养生长期控水条件下水钾互作对大豆产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差异。
  • 土肥植保`
    李广军,李河南,程利国,章元明
    2009, 31(3): 365-36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豆卷叶螟是南京地区的主要食叶性害虫。以抗性亲本溧水中子黄豆和感性亲本南农493-1杂交组合正交F2群体为材料,在田间自然虫源条件下F2单株叶片损失率为抗性指标,利用已构建的SSR分子标记图谱和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V2.5软件包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和多区间作图法,定位大豆对豆卷叶螟抗性的QTL。结果表明: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到位于D1b和K连锁群上的2个QTL;利用多区间作图法则检测到位于A2、D1b、K和N连锁群上的4个QTL和6个互作QTL;其中有两个共同的QTL,至少解释表型变异的19.2%。这些结果为抗性性状的遗传剖析和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 土肥植保`
    魏林. , 梁志怀 , 曹福祥 , 安哲宇 , 李林 , 刘登望
    2009, 31(3): 370-37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哈茨木霉T2-16发酵产物对花生进行浸种处理,测定该发酵产物对花生种子活力及抗黄曲霉菌侵染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木霉发酵产物可提高花生的种子活力,表现为促进种子提早萌发、提高种子活力指数和降低种子相对电导率;该发酵产物可增强种子中与抗病性密切相关的酶活性,降低黄曲霉菌对花生的侵染。
  • 分析测试与加工
  • 分析测试与加工
    李培武,谢立华,魏丽芳,Jaeho HA,丁小霞,张 文,姜 俊,唐晓倩
    2009, 31(3): 374-37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甲醇钠-甲醇、氢氧化钾-甲醇、浓硫酸-甲醇和三氟化硼-甲醇4种甲酯化试剂的浓度、用量及甲酯化时间和温度对反式脂肪酸检测的影响,优化了色谱条件,建立了以三氟化硼-甲醇法甲酯化,RT-2560(100m×0.25mm×0.2μm)毛细管柱为基础的反式脂肪酸气相色谱检测方法,C18:1-9t,C18:1-11t,C18:2-9t,12t和C22:1-13t 4种反式脂肪酸的最小检出浓度在0.77-4.08 mg/kg之间。4种反式脂肪酸不同添标浓度回收率为98.44-101.23%,重复测定的相对标准差在0.22%-1.31%之间,有较好的准确度和重现性。应用该方法检测了武汉部分小型市场散装食用植物油和一些餐馆的废弃油脂,以所含脂肪为基准,其反式脂肪酸含量分别为:0.12%-0.25%、3.63%-6.58%。表明天然食用植物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较低,但油脂在高温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反式脂肪酸。
  • 研究简报
  • 研究简报
    沈金雄, 漆丽萍 , 杨军 , 文静 ,易斌 ,涂金星 ,马朝芝 , 傅廷栋
    2009, 31(3): 380-3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近,傅廷栋院士在5148-2与黄籽DH系YN90-1016的杂交F1代经小孢子培养获得的DH系群体中,发现了一个“棒状”突变体。其表现为矮杆、株型紧凑、主花序及分枝短小簇生、角果不易炸裂、花期集中,非常适合高密度种植和机械化收获。利用SSR技术,我们对其进行了分子鉴定,并对其遗传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
  • 研究简报
    陈坤荣,许泽永,晏立英,方小平
    2009, 31(3): 383-3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含花生条纹病毒壳蛋白(cp)基因和潮霉素(hygr)筛选基因的转基因花生品系为材料,田间试验表明转基因花生中的hygr基因可在短距离范围内随花粉漂移,离转基因花生种植区边缘1.0m 和3.0m范围内漂移频率分别为4.4%和5.0%;3.0 m以外范围内,没有检测到hygr基因随花粉漂移发生。各距离范围内均没有检测到cp基因随花粉漂移现象。因此认为,转基因花生外源基因漂移距离在3.0m以内。
  • 研究简报
    李桂兰,张悦,乔亚科 ,武宝悦 ,王丹 ,蒲伟凤 ,张恒
    2009, 31(3): 386-39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33份冀东地区野生大豆及半野生大豆进行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冀东地区野生大豆POD酶谱类型十分丰富,三个时期共出现16种。随着植株的发育进程POD酶谱类型呈增长趋势。三个时期(苗期、分枝期、始花期)各有13、14、15条带。同一时期不同材料之间酶带也有明显差异,每个时期都有特征带,Rf0.59和Rf0.61是苗期的特征带,Rf0.58为分枝期材料共有特征带,花期的特征带为Rf0.64。对164份野生大豆和半野生大豆POD电泳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地理位置相近且生境相似的材料其遗传距离较为接近,地理位置相近而生境不同的材料其遗传距离不一定相近。并且,在同一地点内不同年份收集的材料之间也也存在遗传差异,说明对已搜集的地区继续补充搜集是有效的。

  • 综述与专论
  • 综述与专论
    庄静, 熊爱生, 彭日荷, 陈建民, Jian Zhang, 朱波, 高峰, 付晓燕, 姚泉洪
    2009, 31(3): 391-4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油菜的生长发育受病害、干旱、高盐和低温等逆境胁迫的影响较大。油菜植株中很多被上述胁迫诱导而表达的基因,如产物能直接增强油菜对逆境抗性的功能基因,和产物为转录因子而作为信号转导调控其它基因的表达而间接提高抗性的调控基因。很多转录因子涉及到油菜逆境抗性,AP2/ERF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家族。目前通过不同方法从不同种类的油菜中共克隆了24个AP2/ERF家族转录因子,属于ERF和DREB/CBF亚族。这些基因分别能够被低温、干旱、高盐、乙烯、ABA和茉莉酮酸酯诱导,并启动油菜中一些相关下游基因的表达,从而增强油菜的抗逆性能。本文综述了油菜中AP2/ERF家族转录因子的克隆、进化关系分析、空间结构及生物学功能。

  • 综述与专论
    王金彦,杨庆利,禹山林
    2009, 31(3): 401-4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通过基因组文库构建、EST序列开发EST-SSR、比较基因组学等方法,花生SSR分子标记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主要介绍了基因组SSR、EST-SSR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其在花生遗传图谱的构建、花生性状及相关基因的定位、遗传多样性研究及种质资源的鉴定等方面的应用,同时对SSR标记在花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花生的分子育种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