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遣传育种
  • 遣传育种
    刘 超,吴江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BnaA6.rga-ds是本研究室从甘蓝型油菜ds-1中图位克隆获得的半矮秆基因,该基因编码一个功能获得型(gain of function)突变的DELLA蛋白,它能够组成型抑制赤霉素信号的转导。通过蛋白质理化性质的预测显示,BnaA6.rga-ds及其野生型蛋白BnaA6.RGA均为酸性蛋白。将BnaA6.RGA与不同物种同源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其C端的保守性高于N段。蛋白质结构的预测显示α-螺旋和无规卷曲是其二级和三级结构的主要元件。系统进化分析表明,BnaA6.RGA与十字花科植物拟南芥、小盐芥和荠菜等的同源蛋白具有很高的相似性。BLAST分析表明甘蓝型油菜基因组中共包括4个拷贝的BnaRGA基因。亚细胞定位研究结果显示,BnaA6.RGA及BnaA6.rga-ds均定位于细胞核,它们可能参与下游基因的转录调控。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BnA6rga-ds转化甘蓝型油菜品种Westar,共获得13株阳性转基因植株,出现明显矮化表型的植株,表明BnaA6.rga-ds基因具有调控油菜株高的能力。

  • 遗传育种
  • 遗传育种
    张金巍,韩粉霞﹡, 陈明阳,孙君明,韩广振,闫淑荣,杨 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豆是重要的植物蛋白来源,定位大豆蛋白质含量QTL,可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基因挖掘提供依据。本研究以我国综合性状优良的黄淮海主栽品种中黄13为轮回亲本,日本品种东山69为供体亲本,构建了BC2F2回交导入系群体;利用性状–标记间的单向方差分析和卡方测验检测BC2F2随机群体(RP)及选择回交导入群体(BSP、PSP和NSP)中影响大豆蛋白质含量的QTL。2种方法在4个群体中定位到蛋白质含量相关的QTL 42个,5个位点在随机群体和极端选择群体中被多次重复检测到,分别为Sat_202、Satt170、Satt282、Sat_074、和Satt146;单向方差分析在随机群体和双向选择群体中同时检测到Sat_077、Sat_202、Satt282、Satt146和Satt712等5个效应值较大(>10%)的蛋白质含量QTL,分别位于C1、C2、D1b、F和J连锁群上,位于D1b 和J连锁群上的Satt282和Satt712效应最大,F值达到8.77、7.80和9.01、11.61,与其连锁的QTL能解释的表型变异分别达13.55%、21.40%和13.85%、28.82%;卡方测验在极端选择群体中检测到的8个QTL与单向方差分析在随机群体中检测到的位点一致,其中双向选择群体检测到4个(Sat_202、Satt301、Sat_074和Satt146)、正向选择群体检测到2个(Satt250和Satt485)、负向选择群体检测到5个(Sat_202、Satt170、Satt282、Sat_074和Satt146)。定位到42个蛋白质相关QTL,结果表明单向方差分析对双向选择群体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卡方测验更适合单向选择群体的QTL检测。

  • 遗传育种
    孙万仓,曾秀存,刘自刚,杨 刚,方 彦,武军艳,李学才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轮回选择对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及经济性状的影响,以改良北方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和产量。以4个抗寒性不同的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轮回选择后代为材料,调查越冬率,鉴定农艺性状,分析生态环境与抗寒性之间的关系以及轮回选择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随轮回选择世代的升高,越冬率明显增加,轮回选择代数与越冬率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但轮选效果因材料而显著差异,抗寒性强的品种经轮回选择后越冬率的增幅与遗传增益幅度都要比抗寒性弱的品种小。株高、主花序角果数、角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均随轮选世代的增加呈显著增加,而单株角果数降低,抗寒性差的品种遗传增益增幅较大。生态环境对轮回选择效果有较大影响,在气候条件更为严酷的酒泉试点,轮回选择的遗传增益幅度更大。相关性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和主花序角果数均与轮回选择群体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C0群体中,各性状对产量均有直接正向效应,但在C1、C2和C3群体中发生了变化,尤其单株角果数,在强抗寒品种陇油6号C1和C2群体中和耐寒品种天油2号C1和C3群体中通经系数均为负值,对单株产量有较大的负向作用。选择更寒冷的生态环境和抗寒性强的基因型进行轮回选择是改良北方冬油菜抗寒性及经济性状的有效途径。

     

  • 遣传育种
  • 遣传育种
    王 艳,赵 雪,姜振峰,张东雪,韩英鹏,滕卫丽,李文滨*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ing Curve,HRM)技术进行基因分型简单有效,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优化并建立基于HRM的大豆SNP基因分型体系,是准确进行SNP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利用添加内标后的小片段法进行SNP基因分型体系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设计SNP引物时,最好使其PCR产物长度为50~80 bp,熔解温度在72~82 ℃,Tm值介于55~62 ℃之间;10 μL PCR反应体系中应包含25 ng DNA模板,0.6 pmol SNP引物,1 μL LC Green染料;PCR反应后,应在各点样孔分别加入3 pmol的高、低温内标,然后进行变性处理和HRM分析。同时利用建立的基因分型体系对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进行了基因分型检测,能完全将其分成亲本的两种基因型,提高了SNP基因分型的准确性和效率。本研究建立的SNP基因分型体系为今后进行大豆SNP标记开发、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QTL定位等研究提供了基础。

  • 遗传育种
  • 遗传育种
    孙 建,颜廷献,高德学,杨光宇,徐桂真,刘文萍,乐美旺*, 饶月亮,颜小文,周红英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芝麻良种繁育与种子生产的需要,为明确芝麻天然异交率(SOR),利用显隐性单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一组是隐性单基因控制的有限生长习性(D)和闭蒴(C)为标记的性状组合,以正常(N)性状材料为异花粉源;一组是单花(M)/三花(T)性状组合,以显性单基因控制的单花性状材料为异花粉源]为标记,对2010-2012年混合种植和条播2种模式下,5个不同种植区SOR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混合种植模式下SOR为5.13%~23.35%。不同种植区、不同年份、不同品种间均存在较大差异。SOR与异花粉源的距离有直接关系,随着种植行数的增多,SOR逐渐减少,不同种植区的结果存在一定差异,约在距离异花粉源20~30行(8~12m)未检测到天然异交存在。提出400m空间距离加8~12m保护行的理论隔离方法可以满足芝麻良种繁育(纯度99.9%)的需求,为芝麻良种繁育和种子生产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

     

  • 栽培生理
  • 栽培生理
    刘 苹,赵海军,唐朝辉,张玉凤,林海涛,沈玉文,王江涛,万书波*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连续收集法收集到连作障碍抗性较强的大花生品种鲁花11和抗性较差的小花生品种鲁花12不同连作年限苗期和花期的根系分泌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鉴定主要成分,并采用液相色谱法对连作花生土壤中酚酸(醛)类化感物质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鲁花11苗期共鉴定出11种根系分泌物成分,花期时鉴定出8种。鲁花12根系分泌物苗期时比鲁花11少了肉桂酸,花期时多了己六醇。连作5年后,鲁花11根系分泌的对羟基苯辛酸的量明显增加,鲁花12根系分泌的长链脂肪酸类物质棕榈酸和硬脂酸以及醇类物质己六醇的量明显增加。两个花生品种连作5年后土壤中酚酸(醛)类化感物质对羟基苯甲酸、邻苯二甲酸、肉桂酸、2,5-二甲基苯甲醛和2,6-二叔丁基苯酚呈现出累积的趋势,鲁花11的积累总量高于鲁花12。连作障碍不同抗性花生品种根系分泌物对连作的响应存在差异,连作会影响到花生根系分泌物的分泌和累积,进而影响到化感作用的强弱。

  • 栽培生理
    龚万灼,吴雨珊,雍太文,刘卫国,杨 峰,杨文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豆在玉米-大豆带状套作模式中经历了荫蔽期和光照恢复期,本研究比较了两个大豆品种(贡选1号、桂夏3号)在带状套作荫蔽期和光照恢复期的生长特性及产量,以期为选择适宜带状套作的大豆品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套作荫蔽期大豆表现为地上部干物质、叶面积降低,干物质分配呈“茎增叶减”趋势;贡选1号的干物质在叶中的分配比例显著高于桂夏3号,地上部干物质、叶面积的反应指数均低于桂夏3号。在光照恢复期大豆的地上部干物质、叶面积快速增加,干物质 “茎增叶减”的分配趋势减弱;贡选1号的地上部干物质、叶干物质分配比例、叶面积均高于桂夏3号。两个大豆品种在套作下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桂夏3号显著低于其单作对照。套作大豆产量与光照恢复期地上部干物质、叶面积呈正相关。大豆产量在套作下的降低程度与两个时期的地上部干物质、叶面积受影响程度呈正相关。因此,在光照恢复期能积累较多干物质,形成较大叶面积,且荫蔽期生长状态受影响程度低的品种适宜带状套作。

  • 栽培生理
    宋丰萍,蒙祖庆*,罗 涛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西藏高寒春油菜生产区的育种和引种提供光温特性方面的理论参考,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了18个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种的营养生长期、蕾花期和角果成熟期的光温因子,评价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在西藏春播条件下的光温特性。结果表明:3个公因子(营养生长期光温因子、蕾花期光温因子、角果期光温因子)对变异的方差累计贡献率达100%,能真实反映9个光温指标及其相互关系。全生育期中,营养生长期光温因子对半冬性甘蓝型油菜生长影响较大,其次是蕾花期。与西藏相邻地域品种表现光温钝感,反之表现光温敏感。t检验结果表明,光温敏感型油菜品种表现较强势的营养个体和较长的生育期,而产量性状差异不显著。说明在西藏春播区选择光温钝感型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种能够兼顾早熟和高产的育种目标。

  • 栽培生理
    杨 萍,李 杰,剡 斌,牛俊义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改进胡麻产量和发展胡麻/大豆间作技术,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单作模式下不施氮(T1)、施氮75kg/hm2(T2)、施氮150kg/hm2(T3)和间作模式下不施氮(T4)、施氮75kg/hm2(T5)、施氮150kg/hm2(T6)6个处理,研究了施氮量和种植模式对胡麻干物质积累规律、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拟合的胡麻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Logistic模型均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单作胡麻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出现在盛花期,间作种植模式下过量施氮时峰值会转移至子实期。在单作模式下,胡麻总干物质累积量和籽粒干物质累积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以施氮量为150kg/hm2处理(T3)最高;而在间作种植模式下,施氮量为75kg/hm2处理(T5)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T4)和施氮量150kg/hm2的处理(T6)。在同一施氮水平下,间作种植模式下各处理开花前贮藏同化物的转运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花后干物质同化量对籽粒的贡献率均显著高于单作各处理,以施氮量为75kg/hm2处理(T5)最高;各处理以T5的产量最大,为3 204.80kg/hm2,且胡麻与大豆间作中得到的互利效应大于受到的竞争效应。因此,胡麻与大豆间作,即便减量施氮(75kg/hm2)仍可获得高产。

  • 栽培生理
    胡 博,吴 卫,侯 凯,王 庆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激素对红花生长及脂肪酸合成的影响,采用赤霉素(30、100和170mg/L)及其生物合成抑制剂——多效唑(30、90和150mg/L)对伸长期红花进行喷施处理,考察其部分农艺性状,并采用GC-MS测定其营养器官及种子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赤霉素可显著增加红花株高和分枝长,降低其单株总果球数和一级分枝数,并使始花期提前1~4d。其中,30mg/L赤霉素使红花种子亚油酸含量达67.83%,显著高于对照(62.58%)。多效唑显著降低分枝长,使始花期延迟1~2d,对其它农艺性状影响均不显著。150mg/L多效唑使红花种子油酸含量达到20.05%,显著高于对照(15.24%),并显著提高种子(花后20d)脂肪酸O/L值。说明可采用30mg/L赤霉素提高红花种子中亚油酸含量,用150mg/L多效唑提高种子中油酸含量。

  • 土肥植保
  • 土肥植保
    秦世玉,孙学成?,胡承孝,谭启玲,庄光泉,郭红燕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油菜钼营养的基因型差异及其特性,利用30个甘蓝型油菜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钼肥施用对油菜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及钼吸收利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钼(钼酸铵0.75kg/hm2)显著提高了油菜苗期SPAD值、成熟期干物质重和产量,最高增加幅度分别为20.0%、29.5%、37.7%;施钼有增加大多数材料千粒重、降低多数材料单株角果数的趋势,而对果粒数影响不大,推测千粒重增加是施钼增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施钼显著提高了根、茎秆、角壳和籽粒等各部位的钼含量、单株钼含量和单株钼累积量,其中单株钼含量和单株钼累积量上升幅度分别为66.1%~88.2%和70.5%~87.5%。不同基因型油菜籽粒钼含量差异达5倍。说明存在高钼油菜资源,而且施用钼肥能提高油菜籽粒中钼含量。这为有效提高菜籽油中钼含量进而改善人体钼营养提供了可能。

  • 土肥植保`
  • 土肥植保`
    陈 泉,王 杰,侯明生,刘胜毅,蔡 丽*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阐明甘蓝型油菜BnSGS3抗病毒功能,用5’-RACE和巢氏PCR方法从油菜中克隆了BnSGS3。该基因全长2 638bp,包含4个内含子和1个1 824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序列对比发现,BnSGS3与其他SGS3基因同源性在54.9%~97.5%之间。构建BnSGS3过表达载体(BnSGS3-Ov)和干扰表达载体(BnSGS3-Si),通过浸花(Floral-dip)法转化拟南芥,经除草剂筛选及PCR检测,获得2种转基因拟南芥各30株。拟南芥接种黄瓜花叶病毒(CMV)的抗性鉴定显示,转BnSGS3-Ov植株发病轻,株型基本正常,后期能正常开花结籽,对CMV表现中抗;而转BnSGS3-Si植株发病重,不能正常开花结籽。接种油菜花叶病毒(YoMV)后,2种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拟南芥均对YoMV表现感病,说明BnSGS3对CMV有一定抗性,但对YoMV无明显抗性。

  • 土肥植保
  • 土肥植保
    晏立英,雷 永,万丽云,程 柯,廖伯寿*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山东临沭花生田表现焦斑病症状的花生叶片上分离病原菌,对该地及其他地方采集的焦斑病病原菌进行rDNA-ITS区的核苷酸序列分析,测定多菌灵和其他杀菌剂对焦斑病菌的抑制能力,比较了不同焦斑病菌分离物在PSA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结果表明,焦斑症状的病原菌为落花生小光壳菌(Leptosphaerulina arachidicola)。12株临沭分离物中3株对多菌灵具有抗药性,抗药性比例达25%。在PSA平板上,33.33~1 666.7mg/L的多菌灵对临沭多菌灵抗性分离物的抑菌率为9.4%~14.2%,3 333.3mg/L的多菌灵对抗性菌的抑菌率为45.2%。多菌灵抗性菌对20%戊唑醇+烯肟菌胺悬浮剂,30% 醚菌酯和70%代森联同样具有抗药性,但是对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30%戊唑醇悬浮剂、25%代森锰锌+8%三唑酮可湿性粉剂、丙环唑乳油等敏感。在PSA培养基上培养12d,临沭多菌灵抗性菌的生长速率曲线呈直线,与其他多菌灵敏感菌的生长速率无显著差异。

     

  • 土肥植保
    何晶晶,周如军*,崔健潮,徐 喆,傅俊范,吴 楠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Phoma arachidicola引起的花生网斑病是目前花生生产中重要叶部病害之一,发病面积广,危害严重。为筛选出对花生网斑病防治效果好的新型药剂,本试验测定了13种杀菌剂对花生网斑病菌的室内毒力、田间防效和对花生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室内毒力测定中,30%苯甲·丙环唑EC的毒力最强,EC50为1.9344mg/L;50%啶酰菌胺WG、30%醚菌·啶酰菌SC、50%多菌灵WP和10%苯醚甲环唑WG的EC50均小于6 mg/L,抑菌效果较好;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30%苯甲·丙环唑EC3000倍液的防效最好,可达67.90%,其次为60%唑醚·代森联WG、50%啶酰菌胺WG,防效分别为64.93%和62.84%。300g/L苯甲·丙环唑EC较对照增产43.86%。综合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30%苯甲·丙环唑EC、50%啶酰菌胺WG、60%唑醚·代森联WG、30%醚菌·啶酰菌SC、10%苯醚甲环唑WG对花生网斑病的防治效果均较好,在田间发病不同时期,可以轮换使用以上药剂,以降低抗药性,达到有效控制病害的目的。

  • 土肥植保
    张 键,张 贵,张 园 园,景 岚,周洪友,赵 君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环腺苷酸(cAMP, cyclic AMP)对向日葵大丽轮枝菌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外源添加cAMP(10mmol/L)后,向日葵大丽轮枝菌的菌落形态、生长速率、产孢量、分生孢子萌发率、微菌核数量、粗毒素分泌量以及致病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外源cAMP使向日葵大丽轮枝菌分生孢子的产孢量提高了55.45%;而在含有cAMP的水琼胶培养基上培养24h后,大丽轮枝菌的分生孢子萌发率降低了69%;在含有cAMP的PDA上培养25d后,大丽轮枝菌微菌核形成的数量相比对照降低了46.8%;在含有cAMP的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15d后,大丽轮枝菌粗毒素的含量仅为0.156mg/mL,比对照培养液中毒素降低了35.27%。向日葵接种10mmol/L cAMP处理的大丽轮枝菌后,其病情指数为34.38,相比对照组降低了7.28%。因此,外源添加10mmol/L cAMP除了能够提高向日葵大丽轮枝菌的产孢量外,对其生长速率、分生孢子萌发率、微菌核形成的数量、粗毒素分泌量以及致病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对微菌核形成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

  • 土肥植保
    王 靖,郑喜清,邸 娜,李亚珍,王 燕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获得对向日葵菌核病有较强生防效果的拮抗细菌,从向日葵根部一年生全寄生杂草向日葵列当植株内分离纯化得到135株内生细菌菌株。依次采用平板对峙法、生长速率法、离体叶片防效试验、菌核萌发抑制试验筛选得到2株对核盘菌拮抗活性较好的内生细菌LIEH 92和LIEB54,用内生拮抗细菌菌株发酵液无菌滤液进行离体叶片防效试验发现,2个菌株的离体防效分别达68.48%和62.33%;LIEH 92和LIEB 54滤液处理过的菌核均不萌发,在防治向日葵菌核病方面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除木糖利用和V.P试验(Vopes-prokauer test)外,菌株LIEH 92与粘质沙雷氏菌的生理生化特征一致。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与菌株LIEH 92相似性大于99%的菌株归于肠杆菌科的沙雷氏菌属。以16S rDNA序列为基础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菌株LIEH 92与各粘质沙雷氏菌同源性最高,初步鉴定菌株LIEH 92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的新亚种。

     

  • 测试加工
  • 测试加工
    范胜栩,李斌,孙君明*,韩粉霞,闫淑荣,王岚,王连铮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建立大豆脂肪酸组分的绝对定量方法,采用加热甲酯化提取法和气相色谱分析法(GC),以5种脂肪酸甲酯(棕榈酸甲酯、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和亚麻酸甲酯)为标准样品,在制定5种脂肪酸甲酯组分的标准曲线(R2>0.99)和回归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大豆脂肪酸组分的定量测定方法。该方法可以准确检测大豆籽粒中脂肪酸组分的绝对含量。通过对4个油份含量不同的大豆品种脂肪酸含量测定以及与粗脂肪含量的比较分析发现,该方法可显著提高籽粒中的脂肪酸提取率和检测效率,其检测的总脂肪酸含量占总油脂含量的94%以上。该方法不仅能检测样品中5种脂肪酸组分的相对百分比含量,还可以准确计算出籽粒中各个脂肪酸组分的绝对含量,对大豆脂肪酸检测及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 测试加工
    孙爱清,万勇善,孙 利,张杰道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以花生叶片、根系为材料,研究提取剂、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等因素对类黄酮提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叶片根系干样类黄酮提取的最佳条件是:以70%乙醇作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233,25℃黑暗振荡提取18h,或者70%乙醇,60℃提取1h。花生叶片鲜样类黄酮提取的最佳条件是:以无水乙醇作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40,在25℃黑暗条件下提取18h,或者80℃提取1h。最后过滤提取液,用Al(NO3)3显色法进行类黄酮含量测定。不同花生品种叶片类黄酮含量差异显著,其变异范围为2.97~11.1mg/gDW,正常生长条件下农大818、大白玉、花育20号等品种叶片类黄酮含量较高。

     

     

  • 测试加工
    赵欣,李培武,马 飞?,李光明,张良晓,张 奇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固相萃取分离富集食用油中大豆苷元,优化液相色谱质谱条件,建立食用油中大豆苷元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对大豆苷元检测的线性方程为Y=8 544.77X+58 269.4,相关系数为0.9985,回收率为97.6%~117.2%,相对标准偏差小于8.3%,方法检出限为0.02μg/kg,定量限为0.06μg/kg。利用建立的大豆苷元检测方法检测植物油大豆苷元含量,结果表明仅大豆油含有大豆苷元,在花生油、菜籽油和芝麻油中未检出大豆苷元,该检测技术能够对植物油大豆苷元成分定量检测并可进行保真掺伪鉴别,为保证植物油质量、安全消费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 研究简报
  • 研究简报
    汪文祥,胡 琼,梅德圣,李云昌,王 会,王 军,付 丽,刘 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为基础,建立了一套油菜株型角度测量方法,并根据分枝角度将22份材料分为紧凑型(小于30º)3份,中间型(30~40º)8份和松散型(大于40º)11份;根据角果着生状态将22份材料分为平生型(趋近于90º)3份和斜生型(小于80º)19份。对其中5份材料进行数字图像处理测量值(x)和传统的手工方法测量值(y)比较,经显著性t测验和方差分析,测定结果符合曲线为y=1.019 1x-1.363 2,相关系数为0.991 9。可见,这一套数字图像技术具有较高的重复性、精确性,更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可为油菜分枝角度和角果着生角度的遗传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 研究简报
    沈一, 鄂志国, 刘永惠, 陈志德,*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ASP.net/VB.net等技术,以SQL Server 2008为数据库架构,创建了基于网络的中国花生品种及其系谱数据库。数据库收录了育成品种(系)、农家品种和外引品种合计2 498份,其中,省级以上审(鉴、认)定品种565份,大面积推广品种254份。品种检索、系谱追溯和骨干亲本评价是数据库的主要功能。

  • 研究简报
    徐胜勇,林卫国*,伍文兵,赵海涛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建立智能营养诊断技术,根据缺素导致的苗期油菜叶片颜色变化特征,提出一种甘蓝型油菜缺素计算机智能图像诊断技术。使用川崎配方无土培育了一批油菜并采集苗期油菜叶片图像,以建立正常、缺氮、缺磷和缺钾4类油菜图像库。使用GrabCut算法提取前景并挑选颜色特征显著的图像建立4个梯度的模板图像集合,其余图像被划分为训练图像和测试图像。训练图像对模板图像集合的颜色直方图反向投影得到匹配指数集合,用于训练贝叶斯分类器得到分类特征参数。计算测试图像的匹配指数并输入分类器得到缺素诊断结果。全部算法使用VC++和OpenCV实现。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地判别常见的缺素状况,为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缺素诊断技术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范例。

  • 综述与专论
  • 综述与专论
    黄 清,郑明明*,时 杰1,黄凤洪*,邓乾春,寇秀颖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酚酸是一类天然抗氧化活性成分,酯化修饰不仅可以提高酚酸类化合物的脂溶性,而且可以有效改善其生物活性。本文综述了酚酸酯的化学和酶催化合成方法及其在化学和细胞两个方面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探讨了现有的酚酸酯合成方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以及不同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的特点,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为高效脂溶性抗氧化剂的开发及其在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