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遗传育种
  • 遗传育种
    黄 静,唐敏强,张园园,张凤启,童超波,刘越英,程晓晖,董彩华,黄军艳*,刘胜毅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甘蓝型油菜株高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效率,挖掘与株高相关的功能基因以构建理想株型,利用单个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在3个环境下的株高表型数据及7 877个SNP标记的基因型分型数据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2个或2个以上环境下同时检测到5个与株高显著相关的SNP(Bn-scaff_15794_3-p62430、Bn-A02-p9599263、Bn-A02-p9409799、Bn-A02-p9993945和Bn-A02-p9636219),均位于A02染色体上。比较利用连锁分析方法的QTL定位结果,发现标记Bn-A02-p9599263和Bn-scaff_15794_3-p62430分别位于QTL(qPH2-2和qPH2-4)峰值处,标记Bn-A02-p9636219和Bn-A02-p9993945分别落在QTL(qPH2-3和qPH2-4)2-LOD的置信区间内,标记Bn-A02-p9409799距离QTL(qPH2-2)的置信区间0.3cM。利用关联分析定位的区间(69.5~80.7cM)比利用连锁方法定位的QTL区间(60.7~95.9cM)缩小了24cM。依据参考基因组信息,在标记Bn-scaff_15794_3-p62430附近2kb处找到1个与株高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GSBRNA2T00090973001)。结果表明,单个RIL群体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可以对连锁QTL分析结果进行补充验证,缩小QTL置信区间。

  • 遗传育种
    李梦寒,次仁白珍,安克杰,何 燕,旦 巴*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西藏白菜型黄籽油菜遗传种质特性的细胞学信息,选取8份西藏白菜型黄籽油菜地方品种为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进行核型分析,并利用染色体主要核型参数进行进化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染色体数目一致,均为2n=20,染色体均由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和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组成,均带有1对随体。核型类型均为对称型2A型。染色体形态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染色体长度比变幅为1.60~1.91,平均臂比为1.33~1.52,不对称指数介于56.08%~58.85%之间。以核型不对称性评定参试材料进化程度,塔巴寺黄籽的进化程度最高,夏鲁寺黄籽的进化程度最低;核型特征聚类将8份材料分为3组。进化和聚类分析发现,西藏白菜型黄籽油菜进化速度较慢,在系统演化过程中处于较为原始的地位。

  • 生物技术
  • 生物技术
    王 伟,刘 凡,任 莉,徐 理,陈 旺,曾令益,黄炳文,方小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寄生霜霉(Hyaloperonospora parasitica)引起的油菜霜霉病(downy mildew)是油菜主要病害之一。本研究通过将抗霜霉病和感病亲本油菜杂交、F1自交,得到F2分离群体,构建抗、感病混池,采用BSA和SLAF(specific length amplified fragment sequencing)技术开发甘蓝型油菜霜霉病抗性相关分子标记。参考已公布油菜(Brassica napus)基因组设计酶切方案,构建SLAF文库并进行双端测序,共开发出132 519个SLAF标签,再通过分析SLAF标签的多态性,检测到264 256个SNP位点。利用SNP-index方法定位关联区域,分析关联区域内的基因在两个亲本之间SNP,对这些SNP进行变异的注释,发现2个非同义突变的SNP,分别是BDsnp01和BDsnp02。经验证,这2个SNP位点是与霜霉病抗性相关的并且在亲本和F2中稳定遗传。使用SNAPER软件设计2对能够利用电泳直接检测这两个SNP的特异性引物。

     

  • 遗传育种
  • 遗传育种
    任小平 #,郑艳丽,黄 莉,陈玉宁,周小静,陈伟刚,雷 永,晏立英,万丽云,廖伯寿,姜慧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SSR引物在遗传连锁图上的位置,首先选择200对均匀分布在染色体上,且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技术筛选表现为条带清晰、可重复的单位点引物,再利用毛细管电泳技术筛选等位变异数≥4个、引物的PIC值≥0.4、杂和度≤0.1的引物,并参考其所在染色体位置,获得60对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广泛的代表性、均匀分布的SSR引物,同时普通引物和荧光引物都具有较好的扩增效果,作为花生品种构建指纹图谱的核心引物。60对SSR引物在100份材料中共扩增出352个多态性等位位点,引物扩增的等位位点均值为5.87;每对引物可区分的基因型数目均值是6.35;引物的多态性信息指数(PIC值)均值是0.54。高多态性的SSR引物占66.67%,SSR引物杂合度都在0.06以下。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530~0.683。构建了100份花生的指纹图谱,每一条指纹都具有唯一性,可标识一个品种,为全国花生品种及资源的DNA指纹数据库的构建奠定基础。

  • 遗传育种
    陈湘瑜,徐日荣,熊发前,唐兆秀?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热激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是细胞应对高温和其它胁迫环境时所产生的一类分子伴侣类型应激蛋白。本研究以Arachis duranensis和Arachis ipaënsis 基因组数据库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Hsp70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A. duranensis含有34个Hsp70基因成员,A. ipaënsis 含有35个Hsp70基因成员,两者的直系同源基因大部分分布于两套染色体相近的位置。AdHsp70和AiHsp70基因家族根据亚细胞定位结果可分4种类型,各类型的Hsp70基因结构相对保守。根据系统进化分析Hsp70基因家族可分为ClassⅠ(Hsp70)和ClassⅡ(Hsp110)两个亚家族,其中ClassⅠ亚家族进一步分为3个小家族,同时揭示Hsp70基因家族成员产生于单双子叶分化之前。GO分析预测表明,AdHsp70和AiHsp70基因家族功能类别完全一致,各功能类别数目比例变化相似。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花生属植物Hsp70基因家族功能,以期为深入研究花生逆境生理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基础。

     

  • 遗传育种
    林萌萌,林美静,张丽伟,李淑萍,刘春燕,潘校成,傅永福*,陈庆山*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SUMO(类泛素的小蛋白修饰,small ubiquitin-like modifier)在大豆逆境胁迫中的作用,本文对大豆SUMO系统的相关基因和蛋白质结构进行分析,与其它植物SUMO化相关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
    并将大豆合丰25热激处理后,选取SUMO系统中的6个基因(GmSUMO2,GmSUMO3,GmSAE1b,GmSCEb,GmE3f,GmESD4d)进行实时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大豆GmSUMO,GmSAE1,GmSCE,GmE3f 与木本植物亲缘关系较近;热激处理不同时段,大豆6个SUMO相关基因均有明显变化,GmSAE1b起激活作用最先启动,GmSUMO2/3和GmSCEb表达趋势一致,验证了GmSCEb的结合作用。热激10min后,GmSUMO2/SUMO3相对表达量达到最低,而GmESD4d在叶中相对表达量达到近40倍,说明GmESD4d在叶中起去SUMO化作用。热激30min,在根中GmSUMO2相对表达量达到近27倍,GmSCEb达到10倍,GmE3f达到近40倍。说明GmSUMO2,GmSCEb,GmE3f主要在根中起作用。

     

  • 遗传育种
    万何平,李 群,高云雷,文 静,易 斌,马朝芝,涂金星,傅廷栋,沈金雄*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我国长江流域冬油菜区,油菜小孢子培养获得再生苗后需要经历漫长的越夏过程,目前的普遍做法是多次继代培养,该方法操作繁琐、技术要求高且易污染。为解决复杂低效的越夏问题,本研究建立了水培技术体系实现油菜小孢子苗越夏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水培技术油菜小孢子幼苗存活率超过90%,小孢子苗直接移栽至大田存活率超过93%。此外,该技术节约90%以上的试剂费用和劳务费用,极大地简化了小孢子苗越夏操作过程。

  • 栽培生理
  • 栽培生理
    龙卫华, 高建芹, 胡茂龙,陈松, 张洁夫, 戚存扣,张学昆, 浦惠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揭示不同耐盐性甘蓝型油菜生理差异,探索盐胁迫下油菜幼苗阳离子积累特征,采用梯度浓度盐溶液于苗期对两个耐盐性显著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品系进行胁迫。结果表明,盐胁迫下耐盐品系WH126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干物质重降幅均小于盐敏感品系WH137。阳离子(Na+、K+、Ca2+和Mg2+)积累量随着盐胁迫浓度的上升,油菜地上部和地下部Na+积累量呈持续上升趋势,K+、Ca2+和Mg2+呈下降趋势。两品系在Na+和K+变化模式上有显著不同,WH126地上部和地下部Na+积累量增长更缓慢,同时地下部K+降低幅度则更小。两品系地上部和地下部Ca2+和Mg2+积累量变化无显著差异。离子含量比(K+/Na+、Ca2+/Na+、Mg2+/Na+)与品系间的耐盐性差异并无相关。研究认为较强的“阻钠保钾”能力是油菜品系耐盐性强的机制之一。

  • 栽培生理
    周 萌,李国强*,张建涛,冯 晓,李亚丽,胡 峰,郑国清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揭示不同耐湿性芝麻品种对盛花期渍水的反应特征,以敏感品种郑芝13和耐湿品种郑芝98N09为材料,于盛花期(出苗后46d)实施不同时长的盆栽渍水处理[渍水12h(W12h)、渍水24h(W24h)和渍水36h(W36h)],研究渍水胁迫对芝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动态、器官分配、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盛花期渍水处理后,两品种干物质重均下降,渍水时间越长干物质下降得越多,而且各处理间的差异随渍水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从盛花期至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在茎和叶片中的分配比例逐渐降低,而在蒴果中的分配比例逐渐增加。成熟期,两品种单株产量、单株蒴数、每蒴粒数和千粒重均随渍水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且渍水处理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Logistic模型适用于模拟芝麻干物质积累动态,两品种各处理干物质积累拟合方程的决定系数R2均在0.99以上。两品种各处理的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Rmax)随渍水时间延长均呈逐渐降低趋势,而最大积累速率出现时间(Tmax)均逐渐缩短。随渍水时间延长,两品种各处理的快增期积累速率(R2)、缓增期积累速率(R3)逐渐降低,而快增期持续时间(T2)、缓增期持续时间(T3)呈逐渐增加趋势。渍水后,除T3外,郑芝13的Tmax、Rmax、T2、R2、R3均小于郑芝98N09的相应值。模拟快增期T2 [x1,x2]持续时间为苗后46.44d~64.79d,与芝麻盛花期至终花期时间大致相同。研究表明,盛花期渍水条件下,干物质积累动态过程与产量形成密切相关。芝麻盛花期至终花期为干物质快速积累的时期,期间的快增期持续时间T2和快增期积累速率R2差异是导致不同耐湿性品种干物质积累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 栽培生理
    魏鑫,倪虹,张会慧,王晶英*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盆栽大豆北豆44为实验材料,研究在干旱胁迫下外源脱落酸(ABA)和油菜素内酯(BR)对大豆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常供水条件下,BR对光合有抑制作用,ABA促进气孔关闭,降低胞间CO2浓度,BR加强了ABA的作用。在干旱胁迫条件下,高浓度的BR(0.4mg/L)加剧了干旱对大豆幼苗叶片的伤害,但ABA可以缓解其伤害程度;低浓度的BR促进叶绿素的增加,ABA可缓和BR对叶绿素的影响;BR(0.2、0.4mg/L)可以缓解干旱对大豆光合的影响,ABA和BR共同作用对大豆光合作用具有更好的效果;BR降低了ABA促进气孔关闭的作用,使得PSⅡ反应中心Fv/Fm和ФPSII升高,与净光合速率的变化相一致。因此ABA(2mg/L)和BR(0.2、0.4mg/L)共同作用对大豆有更好的抗旱作用。因此,干旱胁迫下,喷施一定浓度的脱落酸和油菜素内酯可有效缓解干旱胁迫影响,维持大豆正常生理代谢。

  • 栽培生理
    张洪鹏,张盼盼,李冰,李东,刘文彬,冯乃杰,郑殿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烯效唑在减轻大豆淹水胁迫伤害中的生理作用,本研究以耐涝品种垦丰14和涝渍敏感品种垦丰16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在三节期(V3)叶面喷施50mg/L烯效唑,之后进行淹水胁迫,于三节期(V3)、淹水3d(V3-3d)、淹水5d(V3-5d)以及恢复正常水分条件后(始花期R1、始荚期R3、始粒期R5期)测定叶片光合参数,分析烯效唑对淹水胁迫下大豆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光合特性及产量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淹水胁迫期间(V3-3d~V3-5d),垦丰16叶片光合特性各指标的降低幅度高于垦丰14;恢复正常水分处理后,垦丰14较垦丰16具有较强的补偿效应,表现为叶片净光合速率显著提高。与淹水胁迫下喷施清水进行对比,喷施烯效唑能提高淹水胁迫期间大豆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并且在恢复正常水分管理后喷施烯效唑处理下的大豆叶片SPAD值、光合特性指标高于正常水分处理。淹水胁迫条件下喷施烯效唑处理使垦丰14的单株产量较正常水分、喷施清水处理分别高105.81%、28.17%,使垦丰16单株产量分别提高10.16%、23.93%。说明喷施烯效唑可有效改善淹水胁迫下大豆叶片光合特性,从而增加其单株产量,且不同品种对烯效唑的调控效应存在差异。

  • 土肥植保`
  • 土肥植保`
    吴 兵,高玉红,李 玥,剡 斌,崔政军,张中凯,牛俊义*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旱地胡麻(油用亚麻)施肥不合理的问题,以陇亚杂1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氮磷配施水平对油用亚麻磷素营养转运分配和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科学地调控氮磷肥,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旱地胡麻的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2个施氮(纯N)水平:75kg·hm-2(N1)、150kg·hm-2(N2);2个施磷(纯P2O5)水平:75kg·hm-2(P1)、150kg·hm-2(P2),共4个施肥处理(N1P1、N1P2、N2P1和N2P2),以不施氮磷肥为对照(N0P0)。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胡麻不同生育时期各器官磷素养分积累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在盛花至完熟期积累的最多。叶片是胡麻磷素转移的主要器官,N2P1处理比N1P1、N1P2和N2P2处理磷素转移量增加72.52%、43.52%和25.03%(P<0.05);籽粒中38.07%~51.88%的磷素是由叶片转运而来,不同施肥水平下以N2P1处理的叶片中磷素对籽粒磷素的贡献率最大,比N0P0处理增加36.28%(P<0.05)。胡麻各器官中磷素的分配比例以籽粒最多,占40.11%~45.86%;茎秆次之,占31.34%~36.36%。与N0P0处理相比,N1P1、N1P2、N2P1和N2P2处理的胡麻籽粒产量分别显著增加18.95%、32.26%、50.41%和38.29%。在N2P1水平下,胡麻植株磷素收获指数、磷肥农学利用效率和表观利用率均最高,分别为45.86%、6.54kg·kg-1和21.51%。结合产量和磷肥利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氮、磷分别为150kg·hm-2和75 kg·hm-2的高氮低磷配施是实现旱地胡麻高产高效的最佳施肥处理。

  • 土肥植保`
    费维新,HWANG Sheau-Fang,王淑芬,吴晓芸,高智谋*,李强生,侯树敏,荣松柏,江莹芬,雷伟侠,郝仲萍,胡宝成*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鉴定评价油菜根肿病菌致病性的分化与甘蓝型油菜品种资源的抗性,利用Williams鉴别寄主系统鉴定了分离自安徽等6个省病区的16个根肿病菌菌株的生理小种(致病型),并利用温室人工接种技术鉴定评价了12份油菜抗性材料的差异、病圃鉴定了176份油菜品种资源的抗性。结果表明,来自安徽(休宁、黟县、广德)、湖北(沙阳、当阳)、四川(广汉、眉县、邛崃)和贵州金沙的油菜根肿病菌菌株为4号小种,安徽宁国、云南楚雄、湖南桃江、辽宁沈阳和黑龙江阿城的菌株为2号小种,安徽绩溪的菌株为5号小种,湖北黄陂的菌株为7号小种。在温室人工接种条件下,12份抗性资源对2号、4号和5号小种等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中抗性材料CR5对来自安徽休宁、黟县、广德和四川广汉的4号小种、安徽宁国2号小种和安徽绩溪5号小种均表现出完全的免疫抗性。田间病圃鉴定结果表明种都油998和蓉油9号两个品种表现抗病(R),富油杂118等11个品种表现中抗(MR)。

  • 土肥植保`
    钟 涛,许国庆*,徐 蕾,赵彤华,王 哲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沈阳地区不同虫口密度下的蛴螬危害损失,在大田条件下以东北大黑鳃金龟3龄幼虫为试虫,采用人工接虫的方法,研究蛴螬虫口密度与花生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蛴螬的虫口密度(x)与花生产量(y)存在线性相关(y﹦−8.315x+417.87),相关系数r﹦0.996,二者相关性极显著。田间每1m2面积上每增加1头蛴螬时,花生产量损失约增加8.315g,产量损失率为1.99%。根据防治的直接收益不低于防治成本原则,确定了沈阳地区花生田东北大黑鳃金龟3龄幼虫的防治指标为1.98头/m2。

  • 土肥植保`
    晏立英,宋亚辉,倪皖莉,蒋相国,雷 永,康彦平,万丽云,淮东欣,任小平,姜慧芳,廖伯寿*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5年在河北石家庄鹿泉市3502农场、湖北省襄阳市农科院试验基地和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同时开展了3种新型杀菌剂(70%代森联、55%氟硅唑硅唑·多菌灵和20%烯肟菌胺·戊唑醇、)与传统杀菌剂50%多菌灵的田间对比试验,以评价它们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个试验点花生叶斑病均发生严重,杀菌剂处理小区花生叶斑病的扩展速度在3个试验点均低于对照小区,病情发展曲线下面积(AUDPC)低于该试验点的对照小区。与常规药剂多菌灵相比,喷施55%氟硅唑硅唑·多菌灵和20%烯肟菌胺?戊唑醇在石家庄试验点防治效果分别提高21%和1%,荚果和籽仁产量分别提高13%,9%和15%,10%;在襄阳试验点,3种杀菌剂比多菌灵的防效提高4%~34%,比多菌灵处理的荚果和籽仁产量增加4%~17%和4%~18%;在合肥试验点,3种杀菌剂比多菌灵防效提高6%~10%,但荚果和籽仁产量不及多菌灵处理。

  • 特种油料生物
  • 特种油料生物
    彭云峰,彭 方,万 霞*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出高产EPA野生型菌株,以采自北极地区的176株细菌为材料,通过TTC(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显色法和气相色谱两种方法筛选出4株疑似产二十碳五烯酸(EPA,C20:5)的细菌,并通过气质联用进一步确认其产物为EPA。其中编号6-42的菌株EPA占总脂肪酸百分比含量最高(4.9%),经16S rDNA进化分析鉴定为希瓦氏菌(Shewanella baltica),并命名为S.baltica 6-42。通过研究温度和浅蓝菌素等培养条件对其EPA含量的影响,发现加入3?μg/mL的浅蓝菌素后,0℃静置培养其EPA的总脂肪酸百分比含量和单位干菌含量最高,分别为11.5%和6.7mg/g,10℃振荡培养其单位体积培养液EPA含量最高为3.6mg/L。

  • 测试与加工
  • 测试与加工
    朱建国,李培武,张奇1,张文,张兆威,杨青青,王秀嫔,王素君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对植物油中真菌毒素的检测效率,研制免疫亲和柱,建立检测方法。以纯化的抗黄曲霉毒素(AFT,包括AFB1、AFB2、AFG1、AFG2)、抗玉米赤霉烯酮毒素(ZEA)、抗T-2毒素、抗伏马B1毒素(FB1)的四种单克隆抗体为特异性抓捕元件,通过研究比较3种载体材料和2种抗体偶联方法,成功制备出以CNBr-activated Crystarose 4B作为固相载体材料的真菌毒素多组分免疫亲和柱。同时研究比较了提取溶剂、提取方式和上样缓冲液等条件,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HPLC-MS/MS),建立了植物油中7种真菌毒素的同步免疫亲和净化—HPLC-MS/MS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7种真菌毒素的检测线性范围宽,线性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2)均不低于0.992;对AFB1、AFB2、AFG1、AFG2四种真菌毒素的检出限为0.02~0.08 μg/kg,对ZEA、T-2、FB1三种真菌毒素的检出限为0.10~0.50 μg/kg;添加回收实验中,低、中、高三个不同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80.22%~106.10%,相对标准偏差为1.05%~6.56%。该方法操作简便、净化彻底、回收率高、有机溶剂消耗量少,为食用植物油中真菌毒素多组分同步确证性检测提供了一种高效、准确、灵敏的技术方法。

  • 测试与加工
    秦 利,刘华,杜培,董文召,黄冰艳,韩锁义,张忠信,齐飞艳,张新友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72份国内外优质食用花生种质资源进行花生籽仁蔗糖含量的化学测定,利用瑞典波通DA7200 型近红外分析仪采集近红外光谱,采用偏最小二乘法(Modified PLS)建立近红外光谱定标模型,以寻找花生籽仁蔗糖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本研究结果表明:所建模型中蔗糖含量的定标决定系数为0.822,定标标准误差为0.386,决定系数较高,误差较小,表明该模型代替化学分析进行花生籽仁蔗糖含量的测定是可行的。

  • 测试与加工
    周 琦,张会娜,黄凤洪*,李述刚*,杨 湄,郑 畅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新疆地区8个扁桃主栽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低温压榨法制油。从油脂的主要理化特性、脂肪酸组成、微量营养成分(总酚、植物甾醇、维生素E 含量)、氧化稳定性(氧化诱导时间、热氧化稳度)和特征风味成分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原料中 莎车-纸皮中粗脂肪含量最高,莎车-18氨基酸含量最高;莎车-9、莎车-纸皮、莎车-塔西和莎车-黄4个品种低温压榨油中油酸含量高于70%;莎车-9、莎车-纸皮和莎车-塔西品种均含有6种以上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植物甾醇总量位于前3位,氧化稳定性也优于其他品种。挥发性成分测定结果表明,扁桃仁油中关键风味物质主要包括己醛、苯甲醛、苯乙醛、壬醛、反式-2,4-癸二烯醛、香兰素、苯乙醇、已酸和甲基胡椒酚。综合而言,莎车-9、莎车-纸皮和莎车-塔西3个扁桃品种的低温压榨油营养品质、风味品质以及氧化稳定性俱佳,是适宜低温压榨加工的优良品种。

  • 综述与专论
  • 综述与专论
    余常兵,陆 星*,廖 星,廖 红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系构型是表征植物资源利用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方法的改进非常重要。本文在综述现有根系构型研究手段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作物高通量根系构型定量分析与三维重建系统,根据油菜根系在琼脂等介质中的生长特点,对该系统进行改进,建立了油菜高通量根系构型定量分析与三维重建系统,并对该系统的可靠性进行了评价,在油菜根系构型研究上开展了应用,并探讨了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方面。

  • 综述与专论
    王爱凡, 康 雷,李鹏飞,李再云*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我国在甘蓝型油菜远缘杂交及种质资源创建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甘蓝型油菜系20世纪30、40年代由国外引入,取代白菜型与芥菜型油菜后于60、70年代大面积栽培,故遗传基础较狭窄。但我国的白菜和白菜型油菜、芥菜与芥菜型油菜具有非常丰富的变异类型,可为甘蓝型油菜的遗传改良提供许多所需的性状及基因,我国进行了大量的芸薹属种间(甘白、甘芥)杂交,培育出了优异品种与骨干亲本中油821、黄籽新材料、抗菌核病与根肿病新材料。还运用组织培养与体细胞融合技术,合成许多甘蓝型油菜与其他属植物的有性及体细胞属间杂种、附加系与易位系,选育出可供育种利用的新材料、新型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恢复系。

  • 综述与专论
    姚珍珠,夏桂敏*,王淑君,迟道才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花生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和重要的经济作物,干旱对其生长发育、代谢生理、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均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水分胁迫及复水后,花生生长、代谢生理的调节动态;总结了花生品质的变化规律;综述了花生水分利用效率因其受水分胁迫及复水后的响应,水分胁迫及复水对花生生长、代谢生理、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进一步实施花生的节水栽培技术和确定花生的调亏灌溉制度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