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油料作物非生物胁迫
  • 油料作物非生物胁迫
    周晔, 赵璇, 王璐, 冯珊珊, 方玉洁, 王幼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固着生长的特性,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遭遇各种不利环境的影响,因此植物发展出复杂的调控
    机制来抵御胁迫危害。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BR)是一类甾醇类植物内源激素,广泛参与植物生命周期中各
    种生命活动的调节。近年来,植物BR生物合成、代谢及信号转导过程相关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油菜素唑抗性因
    子(brassinazole resistant,BZR)作为BR信号通路中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在该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植
    物BZR家族成员的基本结构及其生物学功能,重点阐述了BZR在植物非生物胁迫应答和生长发育中的调控作用,
    特别归纳了油料作物BZR研究进展,并对一些尚未明确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深入理解BR介导的分子调控网
    络、改良作物抗逆性并提高作物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

  • 油料作物非生物胁迫
    方义生, 曹东, 杨红丽, 刘小荣, 张恒斌, 陈李淼, 周新安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豆(Glycine max(L.)Merill)是植物蛋白质和油脂的重要来源。盐胁迫是造成大豆产量损失的主要非
    生物胁迫因素。耐盐基因的挖掘对培育大豆耐盐品种至关重要。本文一方面总结了通过正向遗传学获得的大豆
    耐盐相关数量性状位点或基因,如萌发期耐盐性主效基因GmCDF1(Glyma.08g102000)、2个出苗期QTL(分别位于6
    号和14号染色体);苗期耐盐性主效基因GmSALT3(Glyma03g32900)以及位于G连锁群的QTL。随着对大豆耐盐性
    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认为大豆萌发期、出苗期、苗期的耐盐性无直接相关性。另一方面总结了通过反向遗传学途
    径获得的参与离子运输、转录调控等耐盐性基因,以及通过生物工程技术转入外源基因提高大豆耐盐性的研究进
    展,期望为解析大豆耐盐分子机制和耐盐育种提供参考。

  • 油料作物非生物胁迫
    吕艳, 黄涌, 邹锡玲, 罗丹, 王小燕, 鲍五洲, 陈建军, 马海清, 程勇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油菜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低温胁迫是限制其生产、影响其种植区域的主要因素之一。本
    文综述了在植株形态水平、生理水平评价油菜低温抗性的指标,系统总结了已经初步揭示的油菜低温胁迫应答机
    制,介绍了低温抗性品种选育的进程,讨论了关联分析与多组学技术在油菜低温胁迫相关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这些
    研究为挖掘更多低温抗性资源,深入解析油菜低温应答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 油料作物非生物胁迫
    万何平, 戴希刚, 陈敬东, 戢强强, 曾长立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土壤盐渍化正在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因子,开展甘蓝型油菜耐盐机制研究和QTL分子辅助
    育种极为迫切。本文在简述盐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危害及植物缓解盐胁迫机制的基础上,概述了盐胁迫对甘蓝型油
    菜不同生长时期的影响以及萌发期和苗期耐盐相关性状QTL研究进展,并对我国耐盐油菜品种选育进行了展望,
    期待为进一步开展甘蓝型油菜耐盐机制的研究、选育耐盐新品种提供参考。
  • 油料作物非生物胁迫
    王勇锋, 杨翠玲, 冷秋丽, 陈浩, 陈玉平, 王道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明确油菜NAC家族转录因子在非生物胁迫响应中的功能,通过油菜全基因组鉴定获得了379个Bn⁃
    NAC转录因子家族成员,系统进化分析将其分为17个亚族。启动子作用元件分析显示BnNAC家族成员广泛参与
    光响应、干旱胁迫响应、低温胁迫响应、生物钟调控等进程,同时参与ABA、茉莉酸甲酯、赤霉素、生长素、水杨酸等
    激素信号途径。不同胁迫条件下基因表达分析发现,BnNAC家族基因受温度、盐、渗透等胁迫及ABA诱导调控。过
    表达BnNAC253 基因使拟南芥对盐胁迫、渗透胁迫和ABA处理更为敏感。

  • 油料作物非生物胁迫
    秦梦凡, 李浩东, 左凯峰, 郭娜, 徐宇, 黄镇, 徐爱遐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甘蓝型油菜受低温胁迫时的共表达网络,运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
    sion network analysis, WGCNA)方法,利用2个抗冻响应有差别的甘蓝型油菜材料HX17和HX58不同低温处理的36
    个RNA-seq数据,通过过滤低表达基因,筛选表达水平变异最大的前15 000个基因用于WGCNA分析,共鉴定到16
    个基因共表达模块。结合转录因子预测、冷相关基因预测、模块基因的gene ontology(GO)富集及表达分析,确定了
    brown模块为响应冻害胁迫的共同模块、pink模块为HX17耐寒特异性模块,并构建了基因共表达网络,为油菜抗寒/
    抗冻机制研究提供新的依据。

  • 油料作物非生物胁迫
    李素, 万林, 李心昊, 马霓, 李俊, 张春雷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芸薹属亚种间抗旱差异,选育抗旱材料,以3种类型油菜(甘蓝型油菜Q2、芥菜型油菜新油9号、白
    菜型油菜L14)为实验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法,测定干旱胁迫下油菜叶片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水分等生理生
    化指标,研究3种类型油菜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和抗旱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重,三个不同油菜品
    种抗旱指标存在差异,其叶片的总生物量、离体叶片失水速率(RWL)、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叶绿素荧光参数及气
    体交换参数呈降低趋势,其中新油9号的光合系统受到的影响最小,Q2的光合系统受损最严重;根冠比、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呈升高趋势,其中L14的SOD、POD活性在所有植物中升幅最
    大,干旱下分别为胁迫前的2.92、4.14倍。此外,3种类型油菜各有机溶质的积累量存在较大的差异,Q2和新油9号
    积累最多的是脯氨酸(Pro),分别增至原来的12.37、6.60倍,L14则积累较多的可溶性蛋白(SP),增至原来的6.55倍。
    隶属函数法分析得出抗旱性强弱顺序为:芥菜型油菜新油9号>白菜型油菜L14>甘蓝型油菜Q2。综上表明:油菜可
    以通过生长调节、光合抑制调节、活性氧代谢调节和渗透调节4种途径共同作用来响应干旱胁迫。

  • 油料作物非生物胁迫
    原小燕, 符明联, 张云云, 李根泽, 王敬乔, 俎峰, 罗延青, 赵凯琴, 何晓莹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芥菜型油菜的耐旱性,对150份云南芥菜型油菜地方品种的品质及苗期不同干旱程度下植株地上
    及地下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芥菜型油菜耐旱性总体表现较好,品质变异丰富,其中油酸、芥酸变异系数大
    于1,依据品质性状参试品种大致聚为三类;中度及重度干旱均能显著影响油菜地上部及根系的生长,其中对根系
    影响更大;各品质性状与耐旱性相关分析表明,中度干旱条件下,耐旱性与含油量及芥酸、花生烯酸2种极长链脂肪
    酸呈显著正相关,与5种长链脂肪酸硬脂酸、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为显著负相关,而重度干旱条件下均不相
    关,同一品种在不同程度干旱下其耐旱性有差别;含油量与极长链脂肪酸呈显著正相关,与长链脂肪酸及蛋白含量
    呈显著负相关,极长链脂肪酸与长链脂肪酸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共筛出8个综合耐旱性强的材料。

  • 油料作物非生物胁迫
    王建平, 张书芬, 朱家成, 何俊平, 曹金华, 文雁成, 胡坤, 赵磊, 王东国, 蔡东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实现油菜抗旱稳产,了解甘蓝型油菜DNA甲基化及其在干旱胁迫应答过程中可能起到的作用,分别以
    抗旱和干旱敏感油菜品系为材料,利用扩增片段单核苷酸多态性和甲基化检测技术(AFSM)对其在干旱和复水处
    理下的叶和根组织进行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分析。结果发现:两个材料在三个处理条件下共鉴定到22 157个甲基
    化位点,以5mCCGG全甲基化位点为主,主要发生在基因的编码区,其次是启动子区。干旱胁迫诱导油菜全基因组
    DNA甲基化水平的变化,不同材料组织之间存在差异。干旱胁迫诱导叶组织整体甲基化水平升高,根组织差异不
    明显;复水处理导致叶组织整体甲基化水平下降,根组织的甲基化水平在两个材料间存在差异。差异甲基化位点
    的基因主要参与光合作用,类囊体、核糖体、质体和核膜等细胞组成,转运及转运蛋白活性等分子生物学功能。

  • 油料作物非生物胁迫
    刘秋霞, 任涛, 韩上, 李小坤, 丛日环, 武际, 鲁剑巍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轻简化施肥背景下,为减少渍害损失,解决长江流域冬油菜产区生产面临的重要问题,开展氮肥施用
    对油菜渍害的缓解作用研究。设置三因素田间试验,分别为不同氮肥用量(0、60、120、180、240和300 kg N/hm2)、氮
    肥类型(油菜专用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和水分处理(苗期渍水和正常排水),测定各处理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
    明确苗期渍水对不同氮素供应水平油菜的影响,并比较油菜专用控释尿素一次性施用和普通尿素分次施用下油菜
    对苗期渍水的响应。结果表明,直播冬油菜产量随氮肥施用量增加而提高,至240 kg N/hm2时不再增加。油菜专用
    控释尿素一次性施用,在氮肥用量为60~180 kg N/hm2时产量高于普通尿素分次施用;在氮肥用量为240~300 kg
    N/hm2时,两种氮肥类型产量基本相当。氮肥施用通过增加收获密度、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提高产量。苗期渍水
    导致直播冬油菜产量损失1.1%~41.9%,随氮肥用量增加,渍水引起的产量损失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0~60 kg
    N/hm2处理时,渍水使收获密度显著降低(降幅达29.4%~45.0%),单株角果数增加;施氮量为120~180 kg N/hm2时,
    渍水导致收获密度和单株角果数分别降低19.5%~33.7%和1.4%~17.7%;施氮高于180 kg N/hm2时,收获密度和单
    株角果数降幅减小(降幅分别为5%~30.9%和3.6%~9.5%)。普通尿素分次施用和油菜专用控释尿素一次性施用,
    分别在施氮量为120和180 kg N/hm2时产量损失率最高,分别达29.8%和41.9%。相同氮肥用量下油菜专用控释尿
    素一次性施用的产量损失率大于普通尿素分次施用。渍水显著降低氮肥农学利用率,降幅为8.4%~51.9%,施氮充
    足(240~300 kg N/hm2)时氮肥农学利用率降幅低于氮素用量较低处理(120~180 kg N/hm2),油菜专用控释尿素一
    次施用处理的农学利用率平均降幅(36.5%)高于普通尿素分次施用(17.3%)。综上可知,苗期渍水时,油菜专用控
    释尿素一次施用,会加重油菜受渍影响;土壤氮素供应能力较低时,渍害逆境解除后,适量追施速效氮肥可有效缓
    解产量损失,实现油菜稳产。

  • 油料作物非生物胁迫
    郭月, 于艳芳, 龙卫华, 杜建厂, 刘静, 付丽, 浦惠明, 张洁夫, 高建芹, 袁娜, 胡琼, 胡茂龙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在盐胁迫中的表现,遏制减产,以油菜强优势杂交种宁杂21号及其亲本为材
    料,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鉴定得到1078个芽苗期差异表达基因(DEG)与耐盐杂种优势密切相关,并能被已有盐胁
    迫相关QTL注释,部分基因的表达能被荧光定量PCR验证,说明所得DEG具有可靠性,有潜在的油菜耐盐育种价
    值。杂交组合中耐盐杂种优势相关DEG表达模式与母本更为类似,大部分表现为正调控,功能倾向于生物合成的
    同化作用,而表达模式类似父本的DEG其功能倾向于氧化还原等调节作用。本研究还对耐盐性杂种优势特异的
    SNP位点进行了预测和注释,以期为杂交油菜耐盐分子标记的开发以及耐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 油料作物非生物胁迫
    张大为, 杜云燕§, 吴金锋, 周定港, 刘丽莉, 刘忠松, 严明理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明晰镉胁迫对甘蓝型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通过盆栽实验,探讨了油菜在不同浓度镉胁迫下表型、生
    理响应、镉积累特征及基因表达变化。结果表明油菜对5mg/kg镉处理有一定耐受能力,表型相比对照差异不显著;
    但较高浓度的镉胁迫(30,50 mg/kg)会显著抑制油菜幼苗生长,主要表现为株高、鲜重、叶面积、叶绿素、可溶性糖含
    量相比对照显著降低,同时SOD、POD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相比对照显著升高。油菜幼苗中镉含量随着处理浓
    度增大而逐步增加,且镉胁迫会显著影响油菜对Mn、Mg、Zn、Cu等必需金属离子的吸收。比较转录组分析发现镉
    胁迫下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抗氧化活性、光合作用、ATP酶活性、细胞壁形成等途径。对HMA基因家族表达模
    式分析表明镉胁迫下油菜根中HMA3 基因上调表达,HMA2 和HMA4 基因下调表达,上述基因的差异协调表达可能
    对油菜适应镉胁迫发挥了重要作用。

  • 油料作物非生物胁迫
    张小芳, 乔潇, 俎天娇, 张锴, 韩金玲, 乔亚科, 李桂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野生大豆较栽培大豆有更广的遗传多样性,在组学水平整体分析其基因表达模式对筛选抗旱关键基因、
    解析干旱胁迫响应调控网络和促进分子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PEG6000模拟干旱胁
    迫处理第0 h、6 h、12 h、24 h和48 h的30d苗龄野生大豆RNA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得了1796条糖代谢途径相关序
    列。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通路注释的差异基因最多,半乳糖代谢途径次之;在获得的109个差异表达基因中,干旱
    胁迫处理第12 h差异表达基因最多;对以上109个差异表达基因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以节点度>10为标准筛
    选中心节点,共获得8个关键基因。为进一步研究野生大豆干旱胁迫下的糖代谢相关基因奠定了基础。

  • 油料作物非生物胁迫
    李盛有, 孙旭刚, 王昌陵, 曹永强, 王文斌, 宋书宏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大豆地上和地下部分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对产量的影响,以用于大豆抗旱改良,利用耐旱型品种
    辽豆14与干旱敏感型品种辽豆21进行相互嫁接,采用盆栽试验,在结荚期进行水分胁迫处理(土壤含水量保持在
    田间持水量的50%)13 d后,测定大豆叶片相关生理指标和各器官生物量。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使辽豆21自身嫁接
    植株叶片的叶色值、叶面积、PSII 系统光化学量子产量Y(II),调节性能量热耗散Y(NPQ)、最大电子传递速率
    ETRmax、半饱和光强下最小饱和光强Ik显著降低,非调节性能量热耗散Y(NO)显著提高。无论以哪个品种为砧木,
    与辽豆21相比,辽豆14作为接穗始终具有较高的叶色值、叶面积、Y(II),Y(NPQ)、ETRmax和Ik,从而获得较高的植
    株生物量。另外,干旱条件下,辽豆14作为砧木具有较高的根系活力,能使辽豆21接穗的叶面积、Y(II),Y(NPQ)、
    ETRmax和Ik显著提高,最终获得荚重的增加。由此说明,大豆PSII性能和物质生产能力主要由地上部叶片特性决
    定,但干旱下大豆的生长也会受到根系生理活性的影响。

  • 油料作物非生物胁迫
    李贺, 姜欣悦, 陈忠诚, 陈如男, 王华美, 曹亮, 金喜军, 任春元, 王孟雪, 张明聪, 于高波, 张玉先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缓解东北春大豆产区大豆苗期低温冷害,通过研究外源褪黑素(melatonin,MT)处理对低温胁迫下大
    豆耐冷性的影响,明确MT提高大豆耐冷能力的作用途径及适宜浓度。以绥农26为供验试材,设置盆栽培养,在大
    豆V1期(一节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MT(0、50、100、200 μmol·L-1),3 d后进行4℃低温处理,5 d后取样分析低温胁迫
    下喷施不同浓度MT对V1时期大豆光合特性、活性氧代谢、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温胁迫不喷施MT
    相比,喷施MT处理能增强低温胁迫下叶片光合作用,Pn、Gs、Tr及光合色素含量均显著提高,且随着外源MT浓度增
    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Chl a/b显著下降;保护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POD(过氧化物酶)、CAT(过氧化氢酶)、
    APX(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Pro(脯氨酸)含量及植株根冠比显著上升,且在100 μmol·L-1浓度处理时作用效
    果最明显;MDA(丙二醛)含量、叶片相对电导率显著下降。综上可知,在低温迫下施加外源褪黑素可以提高大豆V1
    期光合速率、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减轻膜脂过氧化反应并调节渗透物质含量,从而有助于缓解胁迫伤害,提高大豆
    幼苗耐冷能力。

  • 油料作物非生物胁迫
    陈小姝, 赵跃§, 蒋春姬, 刘海龙, 吕永超, 宁洽, 张鹤, 王绍伦, 高华援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鉴定筛选耐低温花生品种,建立花生耐低温评价方法,构建花生耐低温综合数学评价模型,以11个花
    生品种为材料,5℃低温胁迫72 h,通过测定胁迫前后花生幼苗叶绿素(SPAD)、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参数、相对电
    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丙二醛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等15个生理生化
    指标,利用各单项指标的耐低温系数作为评价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分析法以及聚类分析法进行花生
    耐低温综合评价,并利用逐步回归法筛选与花生耐低温关系密切的生理指标。本实验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有5个主
    成分入选,可将15个单项生理生化指标转换为5个互相独立的综合指标,通过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将11个花
    生品种划分为:耐低温型(山花8号、吉花1954Z和吉花1955Z)、中间型(吉花1953Z、狮头企、冀油6、粤油92和中花
    8)及敏感型(伏花生、开农53和吉花11)3类;利用逐步回归方程建立花生幼苗耐低温评价数学模型,精度大于
    99.00%,筛选出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化学效率、最大光化学效率、光化学淬灭系数、可溶性蛋白、过氧化物酶和过氧
    化氢酶7个耐低温鉴定指标。耐低温的花生品种(系)低温胁迫后,反应中心的开放程度较大,光系统受到的伤害较
    低,能维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能更好地清除花生体内细胞的活性氧和自由基类物质,膜脂质过氧化损伤较低。在
    相同低温处理时可以通过测定7个指标对花生品种耐低温能力进行快速鉴定和预测,为东北花生耐低温品种选育
    及大规模品种耐低温评价奠定基础。

  • 油料作物生物胁迫
  • 油料作物生物胁迫
    池鹏, 曾令益, 刘凡, 陈旺, 任莉, 徐理, 方小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MYB转录因子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过程,在植物防御相关信号反应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为了明确MYB28在油菜与根肿菌互作中的作用,对感病甘蓝型油菜中双11中MYB28家族基因在根肿菌接种以及
    水杨酸处理后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不同组织表达模式分析显示,相比于根和叶,BnaMYB28 在茎和种子中的表
    达水平更高;BnaMYB28 基因在根肿菌和外源水杨酸处理下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响应,外源水杨酸处理下Bna⁃
    MYB28-1 和BnaMYB28-3 上调表达,BnaMYB28-2 表达则受抑制。根肿菌侵染后,BnaMYB28-1 在整个侵染期表达
    量均显著上调,但在加入水杨酸后表达被显著抑制;BnaMYB28-3 表达量在接菌后7 d和28 d显著上调,在关键皮层
    侵染期(接菌后14 d)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没有变化,但在施加水杨酸处理后表达量显著上调。综上,外源水杨酸能
    正向调控BnaMYB28-1 和BnaMYB28-3 表达,BnaMYB28-3 可能通过水杨酸信号路径参与油菜与根肿菌的互作。

  • 油料作物生物胁迫
    李信申, 邵华, 陈建, 黄瑞荣, 魏林根, 华菊玲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青枯病是芝麻和花生的重要病害之一。为探索合理的轮作防控模式,运用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
    nacearum)抗利福平标记菌株JXS02-L土壤接种,测定菌株在芝麻、花生、甘薯、大豆、玉米和小葱等6种作物根际土
    壤和根部的定殖与消长动态,分析了不同轮作模式对芝麻/花生青枯病发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后3w,6种
    作物根际土壤菌量均低于初始接种菌量;播种后6 w,芝麻、花生、甘薯根际土壤菌量已上升至初始接种菌量水平
    (3.20 ×106~4.93×106 CFU·g-1),之后菌量持续上升,大豆、玉米根际土壤菌量则持续下降;播种后12 w,大豆、玉米根
    际土壤菌量比芝麻、花生、甘薯根际土壤菌量低4个数量级,小葱植种后6 w~12 w,均未检测到病菌。播种后3 w~
    12 w,芝麻、花生和甘薯根部菌量持续上升,大豆和玉米根部菌量先升后降;至播种后12w,大豆和玉米根部菌量比
    芝麻、花生和甘薯根部菌量低5个数量级,小葱根部则始终未检测到病菌。芝麻-大豆-小葱-芝麻、芝麻-大豆-玉
    米-芝麻2种轮作模式芝麻青枯病病情指数比芝麻-花生-甘薯-芝麻轮作模式分别降低19.95%、12.87%;花生-大
    豆-玉米-花生轮作模式花生青枯病病株率比花生-芝麻-甘薯-花生轮作模式降低11.63%。本研究结果对于了解
    青枯雷尔氏菌的生态多样性,以及指导青枯病的科学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 油料作物生物胁迫
    张霞, 许曼琳, 郭志青, 于静, 吴菊香, 于建垒, 刘同金, 李新国, 迟玉成, 万书波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可用于防治花生白绢病的生防菌株,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土传病害发生严重的花生田中分离
    获得了1 株拮抗细菌ZHX-10,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gyrB 序列分析对其进行了种类鉴定,并
    初步测定了ZHX-10的菌悬液、挥发性气体、发酵液对白绢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ZHX-10菌株为暹罗芽孢杆
    菌Bacillus siamensis,其菌悬液、挥发性气体和发酵液均能有效抑制白绢病菌菌丝的生长;同时离体叶片接菌实验发
    现ZHX-10菌悬液产生的挥发性气体能够有效降低白绢病的发病情况。研究结果表明,ZHX-10 在白绢病菌生物
    防治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和较高的研究价值。

  • 油料作物生物胁迫
    于静, 李莹, 许曼琳, 张霞, 郭志青, 吴菊香, 迟玉成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自然病圃鉴定法,对76个花生品种(系)进行了花生果腐病抗性评价,以期为抗病育种及田间病害防
    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抗性材料。结果表明,不同花生品种间对花生果腐病的抗性存在着显著差异,供试76份花生品
    种(系)中未发现对果腐病免疫的品种,获得高抗品种2个,抗病品种7个,中抗品种12个,感病品种21个,高感品种
    33个。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分支I中的9个品种(尤其是花育9115)抗性较好,可进一步加以利用。花生对果腐病的
    抗感性与荚果鲜重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

  • 油料作物生物胁迫
    龚静, 路妍, 宋阳, 景岚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前期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在向日葵上预测筛选到10个差异表达的新microRNA
    (miRNA)可能与锈病抗性相关。本试验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对筛选到的10个miRNA做进一
    步的定量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于水处理的健康叶片(对照组A),接种锈菌300生理小种的叶片中(抗病组B)HanmiR21
    、Han-miR25、Han-miR42表达量呈上调趋势,Han-miR11、Han-miR34、Han-miR43、Han-miR47、Han-miR67
    表达量呈下调趋势;接种锈菌737生理小种的叶片中(感病组C)Han-miR25、Han-miR42的表达量呈上调趋势,
    Han-miR11、Han-miR21、Han-miR34、Han-miR43、Han-miR47、Han-miR67表达量呈下调趋势。qRT-PCR的检测
    结果与前期高通量测序结果80%相一致。利用miRanda软件预测靶基因,10个miRNA共预测到117个靶基因,其
    中86个靶基因获得其生物信息学功能注释。运用miRBase数据库,对10个新预测miRNA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新
    预测的10个miRNA与拟南芥、烟草、水稻等作物中参与病害逆境胁迫响应的miRNA有较高相似性(62%~100%)。
    定量检测和验证miRNA作用的靶基因时发现,抗病组表达量上调的Han-miR21对应的靶基因有1个下调、表达量
    下调的Han-miR43对应的靶基因有3个上调,符合miRNA与其靶基因互作的规律。

  • 油料作物生物胁迫
    李旋, 崔娟, 秦昊东, 徐伟, 史树森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 (Matsumura)田间自然种群动态变化规律,建立基于性诱监
    测田间成虫数量的大豆食心虫防治指标,采用性诱剂诱捕法对田间大豆食心虫成虫数量动态进行系统监测,同时
    结合田间豆荚落卵量的调查,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拟合田间大豆食心虫成虫发生量与大豆百荚卵量的关系,进而通
    过卵量指标确定成虫数量指标。结果表明,在吉林长春大豆食心虫成虫发生期主要集中于8上中旬,发生数量动态
    在年度之间存在差异;成虫数量与百荚卵量之间显著相关,回归方程为y=0.946lnx+ 0.303(R²= 0.939,p =0.001),据
    此建立了基于性诱剂监测田间大豆食心虫数量确定成虫防治指标的方法,为开展大豆食心虫智能化预测预警技术
    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 油料作物生物胁迫
    钟涛, 范唯艳, 许国庆, 赵彤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下和国家“双减”方针指导下的东北春大豆田蛴螬防治指标,在沈阳春大豆田
    播种后采用人工接虫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虫口密度下的东北大黑鳃金龟3龄幼虫对大豆死亡株率和大豆产量的影
    响。结果表明,大豆产量(y)与虫口密度(x)呈负相关关系(y =﹣0.0135x﹢0.4232,32>x≥1,r =﹣0.990),产量损失率
    (y)与蛴螬虫口密度(x)与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y=3.0051x﹢2.6781,x≥1,r=0.991);x≥4,即虫口密度≥4,产量与产量
    损失率均达到显著差异;基于防治收益应大于防治成本的原则,确定了东北春大豆田东北大黑鳃金龟3龄蛴螬幼虫
    的防治指标应为2.33头/m2。不同时期、不同虫口密度下蛴螬危害造成的大豆死亡株率间存在较大差异。每平方米
    有1~5头蛴螬为害时,大豆苗期(V1)死亡株率达到48.18%~57.87%,至大豆初花期(R1)大豆死亡株率达到65.67%~
    75.05%,V1期死亡株率远大于V1至RI阶段的死亡株率,因此要加强苗期蛴螬的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