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21, Vol. 43 ›› Issue (2): 314-.doi: 10.19802/j.issn.1007-9084.2019307
常小丽(1983-),女,副教授,山西曲沃人,博士后,主要从事作物真菌病害研究,E-mail: xl_changkit@126.com
摘要: 明确套作大豆种腐病菌的种类及其致病性,对于防治大豆种腐病,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于2016~2018年从四川仁寿、崇州、南充等地收集大豆种腐病的病籽粒,通过组织分离与纯化,基于形态特征、rDNA
ITS和EF-1α 序列分析以及致病性测定,鉴定四川套作大豆种腐病的病原菌种类。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70株菌株
被鉴定为藤仓镰孢菌Fusarium fujikuroi、木贼镰孢菌F. equiseti、亚洲镰孢菌F. asiaticum、大豆茎溃疡病菌Diaporthe
phaseolorum 和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D. phaseolorum var. caulivora,分离频率分别为62.86%、21.43%、10%、4.29% 和
1.43%。致病性检测表明,各代表菌株均能够侵染套作大豆南豆12,引起种子腐烂,发芽率降低,芽长变短,且以F.
asiaticum 和D. phaseolorum 接种后菌丝覆盖面积、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高。本研究初步明确了镰孢菌属Fusarium
spp.和间座壳属Diaporthe spp.是四川套作大豆种腐病的致病菌,为大豆抗种腐病品种选育及病害防治提供了依据。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