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油茶加工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范丽美, 侯黔灵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24, Vol. 46 ›› Issue (2) : 260-266.

PDF(1813 KB)
欢迎访问《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5年5月11日 星期日
PDF(1813 KB)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24, Vol. 46 ›› Issue (2) : 260-266. DOI: 10.19802/j.issn.1007-9084.2022227
产业论坛

贵州省油茶加工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作者信息 +

Current development of Camellia oleifera processing industry in Guizhou Province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摘要

贵州省是我国油茶的主要产区之一,近年来新种植油茶林面积大,产量潜力大。本文论述了贵州省油茶加工业发展的现状,梳理了贵州省油茶加工产业发展存在不成规模、基础科研和精深加工技术薄弱、缺乏强势品牌和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等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贵州省油茶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是油茶加工业,并从推动油茶初加工转型升级、延伸油茶加工产业链,鼓励产业多元化发展、培育大中型油茶加工企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打造科研中枢平台,加快技术创新与升级、完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等六个方面提出了贵州省油茶加工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和对策,以期推动贵州省油茶加工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Abstract

Guizhou Province is one of the main producing areas of Camellia oleifera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the area of newly planted C. oleifera forest has been expanding, which led to a larger yield potential in Guizhou Province. This paper combeded the main problems of camellia process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Guizhou Province, including a lack of scale production, basic research and deep processing technology, as sell as a lack of powerful brands and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It foucused on discussion of processing industry, and pointed out keys to healthy develop Guizhou camellia processing industry. In addition, it also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development of camellia processing industry in Guizhou from 6 aspects: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camellia processing, extending the industrial chain of camellia processing, encouraging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cultivating large and medium-sized camellia processing enterprises, implementing br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building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accelerat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upgrading, and improving product quality standard system, in order to promote healthy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camellia processing industry in Guizhou Province.

关键词

油茶加工 / 现状 / 问题与对策 / 贵州省

Key words

Camellia oleifera processing / present situation /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 Guizhou Province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范丽美 , 侯黔灵. 贵州省油茶加工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4, 46(2): 260-266 https://doi.org/10.19802/j.issn.1007-9084.2022227
Li-mei FAN , Qian-ling HOU. Current development of Camellia oleifera processing industry in Guizhou Province[J]. CHINESE JOURNAL OF OIL CROP SCIENCES, 2024, 46(2): 260-266 https://doi.org/10.19802/j.issn.1007-9084.2022227
中图分类号: S794.4   
油茶,又称山茶树,山茶属,为常绿小乔木或大灌木,其种子可榨油(油茶籽油)作为高端食用油脂,与椰子、油橄榄和油棕并称世界四大木本油料[1,2]。目前,油茶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国南方几个省份,另外在日本及东南亚有少量分布[3]。我国油茶主栽区集中在湖南、江西、广西、云南和福建等省(图1),贵州也是油茶的主要产区之一。
图1 全国油茶各产区省(区市)的面积、产油量、产值占比(%)

Fig. 1 Area, oil production volume and output value ratio (%) of Camellia oleifera producing areas (districts and cities) in China

Full size|PPT slide

我国食用油原料严重短缺,对外依存度巨大,据美国农业部2021年4月对外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2021年度全国的食用植物油总消费量为3994万吨,而国内植物油料作物仅能提供30%左右,超70%需要进口[4]。油茶作为我国特有油料作物,分布广泛,种植面积大,其籽所榨的茶油营养价值丰富,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5],建设与发展油茶产业不仅可升级我国食用植物油的消费结构,还能提升本土木本油在食用油中的比重,对保障国家粮油安全发挥重要作用[6]
贵州省油茶种植区主要分布在黔东部、中部和西南部,特别是靠近湖南的黔东南、铜仁等地区非常适合种植油茶[7],全省现有油茶22.27万公顷(贵州省油茶种植区域、种植面积及产量情况见表1),其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五位,贵州省天柱、册亨、玉屏等县有着“全国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中国油茶之乡”、“中国油茶名县”的称号。近年来在国家扶贫和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贵州省委、省政府把发展油茶产业作为省重点扶贫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油茶种植、加工等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有助于推进贵州山区综合开发、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8,9]
表1 贵州省油茶种植面积及产量情况

Table 1 Planting area and yield of Camellia oleifera in Guizhou Province

主要油茶种植区域

Main planting area and yield of Camellia oleifera

铜仁市

Tongren

黔西南州

Southwestern Guizhou (Qiandongnan)

其它

Others

种植面积Planting area /(×104 hm2 6.67 2.67 12.9
总产量Seed production /(×104 t) 3.13 1.42 ——
单位面积产量Yield per unit /(kg/hm2 469.5 532.5 ——

1 贵州省油茶加工业发展现状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贵州省现已经成为全国油茶产业重要的种植和加工基地[10,11]。油茶加工业的发展虽然让过去贵州省内油茶籽原料大量外销的局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扭转,但油茶加工主要还是依托于遍布黔东南、铜仁等[11,12]山区油茶种植区域的农村小作坊和小型茶油加工厂,省内仅有30家规模化的油茶加工企业,贵州省油茶加工龙头企业情况见表2。相比湖南、江西等油茶主产区,贵州省的油茶加工企业规模小、效益差,呈现出加工初级化、品质低端、产品单一、精深加工水平低、竞争力弱等问题[13,14]。近年来,贵州省从资金、政策、服务等方面全面推进油茶高效种植与加工、精深加工配套的建设,大力培育和引进油茶加工龙头企业,强化科技支撑,重点产业链补链强链稳链,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和效率,加强品牌建设,拓展销售渠道,开创全省油茶产业规模发展、快速发展以及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表2 贵州省油茶加工龙头企业情况

Table 2 Leading Camellia oleifera processing enterprises in Guizhou Province

公司名称

Company name

加工工艺

Processing technology

品牌名称

Brand name

贵州黔香园油脂有限公司

Guizhou Qianxiangyuan Oil Co. , Ltd.

低温压榨

Cold-pressed

贵香源

Guixiangyuan

贵州大亨油茶科技有限公司

Guizhou Daheng Camellia Technology Co. , Ltd.

冷榨冷提

Cold-pressed and Cold-purified

原始密码

Yuanshimima

贵州山茶产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Guizhou Camellia Industry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Co. , Ltd.

冷榨冷提

Cold-pressed and Cold-purified

梵净山

Fanjingshan

贵州黔玉油茶开发有限公司

Guizhou Qianyu Camellia Development Co. , Ltd.

低温压榨

Cold-pressed

黔玉

Qianyu

贵州乔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Guizhou Qiaosheng Biotechnology Co., Ltd.

低温压榨

Cold-pressed

侗坊

Tongfang

贵州省松桃福农鑫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Guizhou Songtaofu Nongxinnongmu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冷榨

Cold-pressed

三山谷

Sanshangu

贵州大龙健康油脂有限公司

Guizhou Dalong Health Oil Co., Ltd.

压榨

Pressed

金箫

Jinxiao

黎平县霞宇油脂有限公司

Liping Xiayu Oil Co. , Ltd

压榨

Pressed

黔金果

Qianjinguo

贵州省永兴科技有限公司

Guizhou Yongxing Technology Co., Ltd.

冷榨

Cold-pressed

颐民

Yimin

贵州石阡佛顶山野生油茶油业有限公司

Guizhou Shiqian Fodingshan Wild Camellia Oil Industry Co., Ltd.

冷榨

Cold-pressed

仡家

Gejia

贵州一航生态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Guizhou Yihang Ecological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冷榨

Cold-pressed

梵真坊

Fanzhenfang

《贵州省特色林业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以黔西南、黔东南、铜仁为产业核心区,至“十四五”末,全省的油茶种植面积达到33.33万公顷,并培育十家以上的油茶龙头加工企业,形成油茶生产稳中求进,主产区优势显著,品质不断提升的目标。其它各市县也先后出台了《黔东南州油茶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松桃苗族自治县农村产业革命油茶产业发展实施意见》、《黎平县油茶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油茶产业发展规划 。
从2019年开始至2020年末,贵州省每年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发展油茶产业,且印发了《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油茶产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对基地建设、加工能力提升、品牌创建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

1.1 贵州省油茶产业优势

具有低纬度高海拔特点的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部,多地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充足,气温变化小,日照较好。土壤以黄壤为主,其气候及土壤条件适宜油茶生长[15,16]。省内多喀斯特丘陵与河谷山地,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固称,海拔低的河谷山区皆可栽植油茶,适宜种植油茶的面积有40万公顷以上。
另外,贵州省荒山和荒坡较多,具备适宜油茶种植生长的土地资源与自然气候条件。发展油茶种植面积可达133.33万公顷以上,其中优势区域占比1/2左右,约占全国现有油茶种植面积的15%,广阔的种植土地面积为贵州省油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11]

1.2 贵州省油茶产业劣势及加工业存在的问题

全国油茶各产区省(区市)的面积、产油量、产值占比(%)见图1
图1可知,湖南和江西两省单位油茶种植面积的产油量和产值较其它省份具有明显的优势,这可能与两省的油茶加工全产业链健全有关。贵州省单位油茶种植面积的产油量和产值处于明显的劣势,这可能与其缺乏龙头企业、产业链延伸不足、品牌影响力不足、油茶全产业链科研基础、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有关。

1.2.1 加工“小、散、乱”,缺乏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

据贵州省林业局公开资料显示,贵州全省现有的油茶加工企业123家,大多数为作坊式加工企业,油茶粗加工生产企业占据茶油生产的绝对主导地位,占茶油加工企业的87.8%,全省年产值超过3000万元以上的大型茶油加工企业仅8家,仅占油茶加工企业的6.5%。
油茶加工依托于农村小作坊式的土法榨油方式,加工工艺比较落后,“小、散、乱”不成规模,缺乏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加工企业和有效的生产加工对接体系[14]。2020年贵州省油茶企业油茶籽消耗量2.84万吨,仅占油茶籽年产量8.09万吨的35%,油茶籽外流严重。

1.2.2 精深加工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链延伸不足

目前贵州省油茶的加工局限于油茶鲜果的初加工、茶籽压榨、茶饼浸出、茶油精炼四个方面,仅得到最初级的茶油和茶籽粕,加工产品单一,很多企业采用过度精炼,导致缺乏迎合高端消费者需求的特色茶油产品、医药及化妆品用茶油和油茶系列精深加工产品等[11],全省的油茶精深加工应用技术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基础不牢,深加工、精加工产品开发力度不够,产业链延伸不足,相比其它油茶大省,有较大的差距。全省精加工企业17家,占全省油茶加工企业的13.8%。精深加工产品单一,生产企业以茶油和少量的洗衣液、护肤用品等为主,部分高附加值产品有样品无商品。
国内在油茶加工精炼产品、功能产品和副产品深加工等方面不断发力,开发了水酶法、油茶鲜果鲜榨等制油工艺,升级了油茶精炼产品和功能产品等产品结构,同时开发了洗护产品、水产清塘剂、有机肥等副产品深加工产品。

1.2.3 缺乏强势品牌,市场认知度低

在政府大力支持下,近年来贵州省内也发展了一些茶油品牌,如“侗坊”、“贵香源”、“红球源”、“贵州红”、“三山谷”、“梵净山”等,但是缺乏强势品牌,难以产生市场引导效益,大部分产品都是在当地零售,缺乏扩展到其它地区的渠道和品牌影响力。湖南有“林之神”、“大三湘”[17]、“金浩”等,江西有“绿海”、“源森”、“高正”等,浙江有“千岛源”,湖北有“黄袍山”,相对而言贵州在全国市场上叫得上的茶油品牌极少。

1.2.4 科研基础薄弱,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与湖南、江西等省相比,贵州省油茶研究起点低,油茶研究团队和科技人员较少,科研实力不强,全产业链复合型应用性研究较少,基层乡土人才和技术人员缺乏,难以满足油茶高质量发展需要。
经过多年的技术探索和攻关,我国油茶产业已基本形成了从鲜果初加工、茶籽高效加工到茶油精深加工及副产品综合利用等全过程的科技创新体系[18],搭建起了国家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国家林草局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国家油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西)、中国油茶科创谷(湖南)等一批国家级油茶科技创新平台,引领全国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而贵州省缺乏油茶领域的科研创新平台,亦无在食用油脂开发与研究方面具有研究优势的科研院所和高校,造成基础研究的薄弱,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不能在基础研究方面为油茶的精深加工、新产品开发提供有利保障[19]。由图2可知,我国“茶油”专利技术区域主要分布在湖南和江西两省,而贵州在这方面处于落后状态。
图2 我国“茶油”专利技术区域分布情况

Fig. 2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the patent of “Camellia oleifera seed oil” in China

Full size|PPT slide

1.2.5 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安全风险隐患大

油茶加工行业进入门槛低、生产加工分散,主要集中在贵州东南部偏远的山区分散经营,大部分加工尤其是压榨都在当地进行,多数企业的规模小,有的甚至是作坊粗放式生产,加工设施和加工过程不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的现象比较突出[20]。人员素质差、加工环境脏乱差,企业管理水平也参差不齐,缺少检测设备和检测人员,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将给油茶加工带来了诸多的质量安全风险和隐患。

2 贵州省油茶加工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2.1 推动油茶初加工转型升级

调整优化油茶初加工布局,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开展小型榨油作坊整合、改造、提升,研究推进黎平县、锦屏县等地油茶初加工企业和油茶加工作坊有序退出。积极引导具有新设备、新工艺、新流程、标准化的榨油厂建设,研究推进玉屏县油茶精深加工厂、贵州大亨油茶科技有限公司、贵州山茶产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等提高市场竞争力,建设标准化茶油综合加工企业。

2.2 培育大中型油茶加工企业,以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带动产业发展

贵州省的油茶加工企业规模和数量与湖南、江西等周边油茶大省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加快贵州省油茶加工业的发展,必须集中优势在省内油茶种植大市进行扶持和培育油茶龙头加工企业,以龙头加工企业作为示范,不断健全油茶加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积极引导具有新设备、新设计、新工艺、新流程、标准化的茶油加工厂建设,进而带动全省油茶加工产业发展。具体可以推进大亨油茶科技有限公司、贵州久晟油茶科技有限公司、贵州一行生态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贵州恒生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贵州乔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目前省内规模较大的油茶企业稳步扩大加工规模、加快产业研发、抢占市场份额、扩大社会影响,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带动整个产业快速发展。
以衡阳市为例,2009年引进湖南大三湘茶油股份有限公司,十多年来在政策、人才和资金上对其进行扶持,引导企业做强做大,最终发展成为国家级的油茶重点龙头企业,并于2018年通过销售实现收入4个亿[21],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在大三湘的示范作用下,衡阳市先后涌现出了神农国、中联天地等一批油茶知名企业;打造了“中国油茶第一强市”[22],形成了世界油茶看中国,中国油茶看湖南,湖南油茶看衡阳的产业格局[23]

2.3 延伸油茶加工产业链,鼓励产业多元化发展

油茶属木本油料,与草本油料相比,油茶加工绝不能仅局限于油茶籽油作为食用油这一单一的产品[24]。推动贵州油茶产业快速发展,必须要大力发展油茶产品精深加工和副产物高值化利用,延伸油茶加工利用产业链条,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效益,促进产业升级。
实施油茶精深加工工程,整合油茶加工资源,开展精深加工和副产品开发等技术攻关,加快形成食用油系列、化妆品系列、保健品系列、药品系列、洗涤品系列和中间体添加剂等系列产品,使油茶精深加工率达到80%以上。贵州一航生态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开发了家庭食用茶油、高端礼品油和母婴食用油等食用茶油,利用深加工开发了护肤山茶油和妇幼保等化妆护肤系列茶油产品,同时利用副产物开发了茶粕颗粒、有草茶粕、茶粕粉等副产品深加工产品。同时越来越多油茶加工企业注重油茶籽油中活性成分,采用低温制取工艺和适度精炼,保障了茶油品质与安全。
一方面利用财政资金支持龙头企业提升油茶精深加工应用能力,进而提升全省油茶产品加工水平,延伸油茶加工产业链。另一方面可以引导有渠道和品牌影响力的营销型企业与本地油茶加工龙头企业联合,油茶加工企业专注于产品开发和精深加工,营销型企业专注于产品的市场开拓和品牌打造,鼓励产业多元化发展。

2.4 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建立统一品牌形象

以国家乡村振兴大战略为契机,省委省政府要牵头成立全省油茶品牌管理机构,融合全省茶油品牌发展战略,依照“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商标各异”的方法,缔造“天然、生态、美丽乡村”的“贵州茶油”公共品牌,以“贵州茶油”公共品牌对外开展宣传,同时加强与贵旅集团、贵州饭店的合作,展销茶油系列产品,拓宽国内国际市场,提高“贵州茶油”公共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认可度,让油茶产业成为我省的标志性产业。并建立全省茶油加工企业公共品牌准入门槛,完善品牌管理体系和品牌管理组织形式,提升品牌效应。
湖南省是最早实施湖南茶油品牌发展战略,建立统一品牌形象的省份,依托湖南省茶油有限公司维护和运营管理的“湖南茶油”公用品牌,进行统一品牌宣传,同时以“湖南茶油”公用品牌为建设引领,加快湖南省油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地提升了湖南山茶油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25]

2.5 打造科研中枢平台 加快技术创新与升级

贵州省内现有的油茶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有限,油茶高效种植和精深加工利用方面的探究还处于起步进程,目前还未构建有效的本土油茶科研和创新体系。要想短时间内赶上湖南、浙江等省份,必须要整合省内现有的油茶科研资源,打造一个油茶科研中枢平台,推动省内企业技术研发部门和各科研院所在油茶研究与应用方向上形成统一战线,协同作战。另外,政府可制定相关支持性政策进行油茶产业人才引进,为贵州省油茶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同时要加强与国家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林草局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的深度合作,充分吸收以往其科研项目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现有的科研成果,以精深加工为抓手,加快技术创新与升级,并形成稳定的专利成果技术。
同时可以加强与湖南大三湘、湖南林之神、浙江久晟油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全国油茶科研能力较强的企业的合作,推动茶油在医药、轻工、化工等领域的应用,延长产业链,尽快实现科研成果商业转化。

2.6 完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加强行政监督管理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油茶加工产业已经从零散化、无序化,向标准化、体系化转变[26],但贵州省的油茶加工业因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要实现油茶加工转化增值首先要做的基本工作就是建立适应市场发展的加工及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同时,鉴于贵州省油茶加工、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产品质量不一、掺杂掺假等问题,要把油茶的生产加工、销售纳入政府宏观管理范围,健全法制环境和监督管理体系。

3 结论

油茶产业作为贵州省重要的特色经济产业,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贵州省油茶加工业现状与存在问题,近几年在各级政府的扶持政策、企业及种植户的积极参与下,贵州省的油茶种植面积与日俱增,不断有新的投资进入种植及加工领域,不断完善油茶产业链,提升加工水平,促进了贵州省油茶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这些变化正在积极推动油茶产业整合升级、延长油茶加工产业链与推动技术进步,提升贵州省油茶产业发展动力。
“十四五”时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期,是塑造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期,同时是油茶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贵州省作为油茶种植传统大省,其油茶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将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稳定保障、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和维护国家粮油战略的有生力量。

参考文献

1
庄瑞林. 中国油茶[M]. 2版.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8: 1-300.
2
陈丰林, 谢海, 游昌乔, 等. 我国油茶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现状及展望[J]. 生命科学研究202125(5): 425-431. DOI: 10.16605/j.cnki.1007-7847.2021.08.0205 .
3
国家林业局国有林场和林木种苗工作总站. 中国油茶品种志[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6.
4
USDA.Worl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EB/OL].[2021-10-19].
5
刘芳, 吴苏喜, 蒋明芳, 等. 制油工艺对油茶籽油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J]. 中国油脂202247(4): 46-51. DOI: 10.19902/j.cnki.zgyz.1003-7969.210470 .
6
严茂林, 张洋, 吴成亮. 我国木本油料发展现状分析与供需问题的研究[J]. 中国油脂202146(4): 1-6. DOI: 10.19902/j.cnki.zgyz.1003-7969.2021.04.001 .
7
王进. 贵州油茶特色资源[J]. 大众科学2020(12): 20-21. DOI: 10.16611/j.cnki.52-1049/n.2020.12.004 .
8
黄杰, 叶航. 西南地区油茶产业扶贫模式比较研究[J]. 中国农技推广202137(10): 10-13. DOI: 10.3969/j.issn.1002-381X.2021.10.004 .
9
全文选, 杨占南. 油茶产业: 贵州山区乡村振兴的致富产业[J]. 大众科学2020(12): 12-15. DOI: 10.16611/j.cnki.52-1049/n.2020.12.002 .
10
张立伟, 王辽卫. 我国油茶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 中国油脂202146(6): 6-9, 27. DOI: 10.19902/j.cnki.zgyz.1003-7969.2021.06.002 .
11
张燕, 王晓敏. 贵州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 农技服务201431(6): 17-18. DOI: 10.3969/j.issn.1004-8421.2014.06.009 .
12
邓雪, 田美芬, 杨守禄, 等. 贵州油茶产业状况分析[J]. 绿色科技202123(7): 86-88. DOI: 10.16663/j.cnki.lskj.2021.07.033 .
13
姚云. 玉屏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 中国集体经济2021(18): 11-12.
14
肖明静, 杨秀钟, 蒲洪菊, 等. 黔东南州油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 贵州林业科技202149(1): 48-51, 47. DOI: 10.16709/j.cnki.gzlykj.2021.01.010 .
15
曾亚军, 许杰, 罗扬. 贵州油茶主产区茶林低产原因浅析[J]. 贵州林业科技201139(1): 54-56.
16
袁昌选, 杨绍和. 贵州油茶产业健康发展对策初探[J]. 贵州林业科技201038(2): 54-57.
17
贾治邦, 封加平, 邓三龙. 在创新中推进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自大三湘的调研报告[J]. 中国林业产业2019(3): 6-15.
18
费学谦. 油茶籽油加工业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 食品工业科技201132(10): 449-452.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1.10.046 .
19
张驰强, 任少华, 周鑫伟, 等. 贵州省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21(23): 111-115. 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1.23.047 .
20
张伦宁, 黄潮, 陈思洁, 等. 市售散装茶油品质比较及食品安全分析[J]. 现代食品202228(4): 189-193. DOI: 10.16736/j.cnki.cn41-1434/ts.2022.04.050 .
21
湖南大三湘茶油股份有限公司. 打造“从茶山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现代企业[J]. 粮食科技与经济202247(S1): 122-123.
22
包月姣, 杨慎怀, 王金艳. 衡阳市油茶产业价值链中流通、销售环节价值提升策略分析[J]. 食品安全导刊2022(14): 136-139. DOI: 10.16043/j.cnki.cfs.2022.14.053 .
23
宁思屹. 衡阳市油茶产业发展研究[D]. 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
24
张盼盼, 褚治强, 焦强, 等. 木本油料副产物加工利用研究进展[J]. 林产工业202259(2): 63-68. DOI: 10.19531/j.issn1001-5299.202202013 .
25
彭顺喜. 以“湖南茶油”公用品牌建设为引领 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J]. 林业与生态2021(6): 13-14. DOI: 10.13552/j.cnki.lyyst.2021.06.007 .
26
张维, 程军勇, 邓先珍, 等. 湖北省油茶产业现状及高质量发展对策[J]. 湖北林业科技202150(6): 62-65.

基金

2021年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2021324)
凯里学院应用经济学一流学科研究成果(KLXYYLPYXK08)
PDF(1813 KB)

967

Accesses

0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