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遗传育种
  • 遗传育种
    王爱云 ,李  ,胡大有 ,周芳菊
    2006, 28(1): 7-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诸葛菜与芸薹属属间杂交存在高度的不亲和,很难得到杂种。芸薹属植物的不同种、同一种不同品种与
    诸葛菜亲和力不同。F1 种子的产生不仅与亲本的基因型有关,而且与杂交的组配方式有关。以芸薹属做母本的杂
    交亲和性高于以诸葛菜做母本的组合的杂交亲和性。授粉子房离体培养能够提高属间杂交种产生的频率。F1 植
    株的形态大多数偏向母本。
  • 遗传育种
    张学昆, 潘中涛, 谌 利, 殷家明, 李加纳
    2006, 28(1): 11-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更加方便准确全面地评价油菜种子籽粒颜色,研究探索了种子颜色计算机识别技术鉴定法。采用
    数码照相机采集油菜种子的原始图像,根据曝光时间计算矫正系数,用Abode Photoshop CS对图像进行三原色识
    别。随机提取20粒种子的RGB值,加权平均后得到RGB平均值,再将RGB平均值转化为HSB系统,获得色相
    (Hue) 、亮度(Brightness)和饱和度( Saturation) ,并对种子颜色进行评价。28个不同颜色的油菜种子测定结果表
    明, HSB各因素与颜色等级(CI)成极显著正相关。以H和B值对不同类别的黄籽油菜进行分类,可以明显地将肉
    眼无法判别差异的纯黄籽区分出来。与肉眼鉴定的颜色等级相比,国际颜色标准RGB、HSB中的各因素均成极显
    著相关关系,且精度大大提高,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籽粒颜色的色相(颜色种类) 、亮度和色彩强度(饱和度)的全面
    指标。
  • 遗传育种
    任小平, 姜慧芳, 廖伯寿
    2006, 28(1): 16-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39份花生品种(其中12份普通型、12份珍珠豆型、13份龙生型和2份多粒型)进行根系性状研究。
    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花生在主根长、根体积、根干重、侧根根瘤数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但在侧根数、根基粗、主根根
    瘤数、主侧根干重比等方面有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而在同一类型间除个别性状有差异外,其他性状在品种间差
    异不显著。珍珠豆型花生的根干重小、根基粗小、主根根瘤数和侧根根瘤数少、一次侧根少且主侧根干重比小;普
    通型花生主根长、侧根根瘤多、根体积小;龙生型花生根干重大、侧根根瘤数少、主根干重/侧根干重大、侧根数少;
    多粒型花生根体积大、主根根瘤数多、侧根数多。利用根系性状对花生进行聚类分析,表明花生根系性状存在丰富
    的多样性。虽然基于根系性状的聚类分析未能将39份花生分为两大类密枝亚种和疏枝亚种,也未能对亚种内类
    型区分开来,但各亚组内花生品种基本上都是密枝亚种或疏枝亚种。
  • 遗传育种
    费志宏 , 谢甫绨 , 朱洪德 , 张 军
    2006, 28(1): 21-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黑龙江省近20年来早熟大豆品种遗传改进的明显趋势是三四粒荚数、单株荚数、单株粒重、株高、分枝
    数和有效节数增多,底荚高度降低,单株粒数、每荚粒数、百粒重和蛋白质含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脂肪含量呈现
    先减后增的趋势。
  • 遗传育种
    刘振兴, 周桂梅, 刘自华, 孟庆祥, 石春雨
    2006, 28(1): 25-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灰关联熵分析方法,对9个花生品种的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灰关联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花 生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熵关联度为:生育期0. 9558,株高0. 9859,分枝数0. 9887,结果枝数0. 9920,侧枝长0. 9888,单
    株果数0. 9932,叶斑病病指0. 9839,烂果数0. 9858,百果重0. 9933,百仁重0. 9936,出仁率0. 9887;熵关联序为:百
    仁重>百果重>单株果数>结果枝数>侧枝长>出仁率>分枝数>株高>叶斑病病指>烂果数>生育期。

  • 遗传育种
    蒋海玉, 李劲峰, 刘其宁, 严远鑫, 张美华, 郑树松, 符明联
    2006, 28(1): 29-3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云油杂2号是利用甘蓝型隐性核不育两用系99F121AB与恢复系99F1549C杂交筛选出的优势组合,表
    现杂交优势强,植株繁茂,根系发达,早熟,适应性广,高产稳产,芥酸含量0. 16% ,硫甙含量22. 86μmol/g,含油量
    45. 53% ,恢复株率95%以上。2003—2004年云南省秋播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3 570. 9kg/hm2 ,比对照品种花油3
    号增产29. 13%。最高单产达到5 944. 5kg/hm2。
  • 栽培生理
  • 栽培生理
    王 芳 , 刘 鹏 , 史 锋 , 朱靖文
    2006, 28(1): 32-3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大豆品种浙春2号、浙春3号和9703为材料,采用土培实验方法,设置不同的镁离子处理水平,研究五
    叶期和盛花期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脯氨酸( 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质膜透性(MP)和抗氧化酶( SOD、POD
    和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在五叶期时与镁离子浓度成正相关,盛花期时与镁离子浓度
    负相关;在缺镁(0. 00mg/kg)条件下,大豆叶片的脯氨酸含量、MDA含量、质膜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过氧
    化物酶( POD)活性较其它处理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低;施镁则能显著降低大豆叶片的脯氨酸含量、MDA
    含量和质膜透性,其中镁离子浓度60. 00mg/L的效果最好。3个大豆品种五叶期时脯氨酸和MDA含量较对照(0.
    00mg/kg)降低1. 38%~22. 96%和12. 60%~44. 50% ,盛花期时则下降了11. 11% ~57. 90%和9. 87% ~71. 61%;
    质膜透性五叶期时较对照下降了7. 19% ~38. 61% ,盛花期时则降低了21. 79%~46. 10%。SOD、POD和CAT对镁
    的反应存在明显的不同。大豆品种对镁的反应存在一定的基因型差异,浙春3号对镁最为敏感,浙春2号次之,
    9703对镁不太敏感。
  • 栽培生理
    江海东, 周 琴, 李 娜, 孙小芳
    2006, 28(1): 39-4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镉对甘蓝型油菜(B rassica napus L. )幼苗的形态和生理特性的
    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溶液中Cd2 +浓度的增加,油菜生长受到抑制,根系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迅速下降;油菜幼苗
    矮化,出叶数减少,单株叶面积下降,根长明显缩短,根系活力下降;油菜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减少,游离脯氨酸
    ( Pro)和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过氧化物酶( POD)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表现出一
    定的下降趋势。
  • 栽培生理
    滕振勇
    2006, 28(1): 44-4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福豆310系以莆豆8008为母本、88B1 - 58 - 3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 经系选而成的春大豆新品种。该
    品种蛋白质含量高、丰产稳产、适应性广。2005年先后通过福建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采用二次
    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及尿素和氯化钾施用量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红黄壤旱地,该品种产
    量达2 250kg/hm2 以上的最佳农艺措施是种植密度31. 4~34. 7万株/hm2 ,施尿素56. 1~76. 4kg/hm2 ,氯化钾89. 7
    ~124. 1kg/hm2。
  • 栽培生理
    姚玉璧,邓振镛 , 王润元, 王毅荣 , 蒲金涌 , 张秀云
    2006, 28(1): 49-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1981—2000年甘肃全省71站点胡麻产量和生长期(4~10月)气象资料,用EOF、小波分析和积分
    回归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胡麻产量的时空特征,以及不同气象因子对胡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胡麻产量分布
    由北向南依次递减;在降水量变化一定的条件下,胡麻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温度变化一定的条件下,胡麻
    产量随降水的增加而增加,适时早播可避免胡麻籽粒期高温对产量的影响。为适应气候变化,应积极试验扩大复
    种面积,提高商品量。
  • 土肥植保
  • 土肥植保
    武 际, 郭熙盛, 王文军, 朱宏斌
    2006, 28(1): 55-5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酸性黄红壤上施用白云石粉显著降低了土壤交互性铝含量和提高了土壤pH值,其
    降酸作用与白云石粉用量呈正相关。适当施用白云石粉能够极显著提高油菜产量。白云石粉用量在1 600kg/hm2
    时,油菜达到最高产量2 518kg/hm2。此外,施用白云石粉改善了土壤的养分状况,提高了油菜植株的养分含量和
    养分吸收量。
  • 土肥植保
    梁炫强 , 周桂元 , 邹世春
    2006, 28(1): 59-6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比较抗—感花生品种受黄曲霉菌侵染后,种子诱导白藜露醇的差异,探讨白藜露醇诱导与花生种子
    抗黄曲霉侵染关系。结果表明:受黄曲霉侵染后,花生种子白藜露醇诱导的速度与抗性有关。抗性品种在受侵染
    后3d种子内的白藜露醇大量累积并达到峰值,含量提高30倍;而感病品种则在受侵染后4d才达到此峰值。放线
    菌素酮和放线菌素D处理后接种试验表明,种子本身含有合成白藜露醇的mRNA,当受外源黄曲霉菌侵染时能激
    活与合成白藜露醇相关酶的活性,合成大量白藜露醇。
  • 土肥植保
    梁炫强 , 周桂元 , 邹世春
    2006, 28(1): 59-6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比较抗—感花生品种受黄曲霉菌侵染后,种子诱导白藜露醇的差异,探讨白藜露醇诱导与花生种子
    抗黄曲霉侵染关系。结果表明:受黄曲霉侵染后,花生种子白藜露醇诱导的速度与抗性有关。抗性品种在受侵染
    后3d种子内的白藜露醇大量累积并达到峰值,含量提高30倍;而感病品种则在受侵染后4d才达到此峰值。放线
    菌素酮和放线菌素D处理后接种试验表明,种子本身含有合成白藜露醇的mRNA,当受外源黄曲霉菌侵染时能激
    活与合成白藜露醇相关酶的活性,合成大量白藜露醇。
  • 土肥植保
    魏 琴 , 李 群 , 罗 扬 , 吴 彬
    2006, 28(1): 63-66.
    对油樟油抗菌活性研究表明,该油对水稻稻瘟病菌、松赤枯病菌、玉米纹枯病菌、玉米弯胞病菌、小麦赤
    霉病菌及胶胞炭疽杆菌的菌丝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半抑制浓度( IC50 ) 、最低抑制浓度(M IC)和最低杀菌浓度
    (MBC)显示,油樟油对玉米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活性高于樟属其它精油;处理菌丝生长量减少,孢子萌
    发受到抑制;电镜下观察菌丝的横切面表明,处理菌丝的细胞壁消失,原生质解体。
  • 研究简报
  • 研究简报
    陈碧云, 伍晓明, 许 鲲, 王汉中, 李响枝
    2006, 28(1): 67-7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RAPD标记对31份来自江苏省白菜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选用20对随机引物扩增结
    果,共获得312个RAPD标记位点,其中205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多态率达65. 7%。根据312个标记位点信息,用
    UPMGA法建立了江苏省31份白菜型油菜的亲缘关系聚类图,结果显示,在遗传距离0. 0988上, 31个品种分Ⅰ、Ⅱ
    两个大簇,第Ⅰ簇5个品种,第Ⅱ簇26个品种;在遗传距离0. 0679上,簇Ⅱ分三个亚簇ⅡA、ⅡB、ⅡC,亚簇ⅡA 3个
    品种,亚簇ⅡB 21个品种,亚簇ⅡC 2个品种;来自南通县的南通黄油菜和淮阴县的清江大菜籽之间的遗传距离最
    小,为0. 0577,亲缘关系最近。对来自同一县的多个品种的RAPD结果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
    SHANNON - WEAV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指数结果一致。
  • 研究简报
    丁俊杰 , 马淑梅 , 申宏波, 文景芝 , 郑天琪 , 顾 鑫
    2006, 28(1): 72-7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2—2003年采用人工接种与田间试验相结合方法,对黑龙江省新品种(品系)及一些国内外种质资源
    进行灰斑病、疫霉病、镰刀菌根腐病、大豆花叶病毒病进行鉴定筛选,从中鉴定出3份抗灰斑病、疫霉病的双抗资
    源,龙品8802、HR41和钢9491 - 2; 3份抗根腐病、疫霉病的双抗资源,抗线2号、邓恩和大粒黄; 2份抗病毒病、灰斑
    病的双抗资源,合丰44号和合丰45号。同时鉴定出一大批单抗种质。并建立了比较全面的抗性调查评价体系。
  • 研究简报
    丁俊杰 , 马淑梅 , 申宏波, 文景芝 , 郑天琪 , 顾 鑫
    2006, 28(1): 72-7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2—2003年采用人工接种与田间试验相结合方法,对黑龙江省新品种(品系)及一些国内外种质资源
    进行灰斑病、疫霉病、镰刀菌根腐病、大豆花叶病毒病进行鉴定筛选,从中鉴定出3份抗灰斑病、疫霉病的双抗资
    源,龙品8802、HR41和钢9491 - 2; 3份抗根腐病、疫霉病的双抗资源,抗线2号、邓恩和大粒黄; 2份抗病毒病、灰斑
    病的双抗资源,合丰44号和合丰45号。同时鉴定出一大批单抗种质。并建立了比较全面的抗性调查评价体系。
  • 研究简报

    贺鸿雁, 孙存华 , 杜 伟, 李 扬

    2006, 28(1): 76-7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聚乙二醇( PEG)渗透胁迫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PEG胁迫对花生幼苗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实
    验结果表明,随着PEG浓度的升高花生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如可溶性糖( SS) 、游离氨基酸( TFA) 、脯氨酸( Pro)和
    可溶性蛋白含量都有显著增加,并随胁迫时间的延长继续积累。丙二醛(MDA)的含量也随PEG处理浓度的升高
    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
  • 研究简报
    李春杰, 许艳丽 , 刘长仲 , 司兆胜 , 温广月
    2006, 28(1): 79-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2年和2003年应用虫霉防治大豆蚜虫,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喷施10ml/L虫霉的处理对大豆蚜虫校正
    防效最高,两年分别为100%和99. 3% ,虫霉浓度为6. 7ml/L则校正防效分别为93. 5%和95. 6%。2003年采用虫
    霉浓度为10ml/L和6. 7ml/L的处理其校正防效与化学农药氧化乐果的校正防效差异不显著。2004年田间小区试
    验结果表明,虫霉浓度为10ml/L对大豆蚜虫校正防治效果达100% , 6. 7ml/L的校正防治效果为98. 6%;田间大区
    试验的校正防效分别为62. 3%和50. 4% ,所以建议使用10ml/L的虫霉防治大豆蚜虫。
  • 综述与专论
  • 综述与专论
    官春云
    2006, 28(1): 83-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我国冬油菜现行栽培方式存在劳动生产率不高等问题,提出油菜“机播机收,适度管理”的栽培方
    式,并介绍部分实践结果,以说明这一栽培方式的可行性。
  • 综述与专论
    傅寿仲, 戚存扣, 浦惠明, 张洁夫
    2006, 28(1): 86-9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三发”栽培、群体质量栽培、保优栽培以及轻简化栽培等技术体系为主要内容,综述了我国冬油
    菜栽培科学技术的发展概况。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 综述与专论
    李云昌, 胡 琼 , 梅德圣, 李英德, 徐育松
    2006, 28(1): 92-96.
    含油量作为油菜生产最终目标性状产油量的组成因素,与油菜生产效益的提高息息相关。在目前我国
    油菜产量水平已得到相当程度提高的前提下,培育高含油量油菜品种是进一步发展油菜产业的必由之路。根据油
    菜含油量的遗传特点,结合培育高含油量杂交油菜品种中油杂8号和中油杂11的体会,提出了除了利用黄籽以
    外,培育大粒和适宜植株形态性状的品种也是提高油菜含油量的重要途径。初步构建了高含油量油菜品种的形态
    组成,并基于近年来参加和通过国家区域试验的冬油菜品种含油量变化情况,展望了我国高含油量油菜育种的发
    展前景。
  • 综述与专论
    李 锋, 张春雷
    2006, 28(1): 97-1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业已从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中鉴定出20多种硫代葡萄糖苷,多种硫代葡萄糖苷的降解产物对土传病原
    真菌等具有抑制作用。硫代葡萄糖苷的组分、含量以及降解过程中的条件等因素影响到降解产物的结构和有效浓
    度,从而决定了生防作用的效果。本文对芸薹属植物生防作用的机理、影响因素及其应用途径进行了综述。
  • 综述与专论
    耿红卫, 施 璐, 张根发
    2006, 28(1): 104-1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概述了好好芭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的研究成果以及研究进展。包括培养基及生长调节物质的应用规
    律,外植体的获取和处理及转接的方法,环境因子对克隆苗的影响,以及移栽环节的做法和不足。探讨了研究中的
    重点和普遍问题,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可能原因,指出了研究中的不足,明确了好好芭组织培养研究的思路及研究
    方向。
  • 遗传育种
  • 遗传育种

    程雨贵, 吴江生 , 陈洪高 , 张明海

    2006, 28(1): 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4个栽培萝卜(Raphanus sativus, 2n = 18, RR)分别和芥蓝(B rassica oleracea var. alboglabra, 2n = 18,
    CC) 、苤蓝(B ra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a, 2n = 18, CC)杂交,研究萝卜和甘蓝的杂交亲和性。萝卜×甘蓝受精前亲
    和性低,只有极少数甘蓝花粉粒能在萝卜柱头上黏附、萌发,延伸到花柱,到达胚珠。母体内杂种胚很多能发育成
    熟,平均每杂交100朵花得到杂种3. 9株,说明萝卜×甘蓝生殖隔离主要发生在受精前,受精后障碍相对较轻。甘
    蓝×萝卜受精前亲和性高,萝卜花粉能在甘蓝柱头上正常萌发、延伸,但采用常规的人工去雄杂交方法没有得到杂
    种,而用幼胚离体培养获得了杂种,表明甘蓝×萝卜生殖障碍主要发生在受精或受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