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遗传育种
  • 遗传育种
    张瑞茂,李 超*,陈大伦,向 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矮秆、紧凑株型是油菜抗倒性和稳产性的重要因素。新型矮秆甘蓝型油菜材料DW871具有花序花蕾呈散生状的类甘蓝花序特征,花序或果枝从初花直至收获均表现挺直不弯曲,不串枝,果枝中偏短,着果密,茎秆坚硬,株型紧凑,抗倒性特强等辅助标记性状。本研究分别以DW871为父母本,通过构建不同世代的群体对该品系的株高性状进行遗传分析,辅以其它标记性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源自DW871株高性状为1对显性主基因控制,不存在细胞质效应,但是存在修饰基因的影响,表现数量性状的遗传特征。DW871为适宜机械化或轻简化种植的中矮秆甘蓝型油菜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

  • 遗传育种
    刘修杰,陈 莉,郭 晨,蔡宇鹏,孙 石,韩天富,侯文胜*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豆蛋白中蛋氨酸等含硫氨基酸含量偏低,探究蛋氨酸合成过程关键酶胱硫醚-γ-合成酶编码基因GmCGS表达规律,对于改善这一缺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过表达AtD-CGS转基因大豆株系及其受体品种Jack为材料,从GmCGS上游物质硫酸根和下游产物蛋氨酸两方面入手,探究硫酸根和蛋氨酸对该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影响。结果显示,较高浓度的硫酸根会促进野生型材料中该基因的表达,抑制转基因材料中该基因的表达;蛋氨酸处理之后,对GmCGS的表达没有显著影响;转基因株系中,GmCGS表达量显著低于野生型材料中该基因表达量。以上结果说明通过外界硫肥等栽培措施的改变只可以小幅度改变GmCGS表达量,因此不能有效改善大豆蛋氨酸含量偏低的缺陷,这为提高大豆蛋氨酸含量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 遗传育种
    陈 森,陆建农§,施玉珍,汪亚菲,王亚如,何展泳,殷学贵*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用YC2×YF1抗、感组合的F2群体在两个环境中对蓖麻枯萎病抗性进行了QTL定位。遗传分析表明,群体中枯萎病抗性呈连续性偏态分布,后代表型偏抗性亲本。2014年检测到5个QTL,解释了总变异的18.21%,单位点贡献率为0.05%~12.32%。2015年分别在出苗后20d、30d、40d、现蕾期和乳熟期进行了动态定位,分别检测出4、12、13、4和1个QTL,单位点贡献率为1.64%~-21.91%,5个发育时期检出的QTL,主要集中在第3、4和8连锁群上。有1个QTL 在4个时期、3个QTL在3个时期、6个QTL在2个时期被重复检测到。在第8连锁群上一个QTL在两个环境同一时期被重复检测到。以上结果可为蓖麻抗枯萎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参考。
  • 遗传育种
    辛 胡,唐利洲,付 义,蒋凯文,杨 蕾,刘家奇,马 楠,田 斌*,王海波*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ACO1基因在小桐子抗逆中的作用,本研究基于小桐子最新注释的基因组数据库,首次克隆了小桐子ACO1基因的全长编码框序列,命名为JcACO1,并对其功能结构域、系统进化、基因结构及器官和低温表达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JcACO1基因全长为1 022bp,编码319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36.0kDa,等电点5.5。序列比对表明,小桐子JcACO1在序列中部保守性较高,具有1个Pcbc superfamily保守结构域。进化树分析显示,小桐子JcACO1基因与毛果杨、橡胶树、木薯的同源性较高。qRT-PCR表达分析表明,小桐子幼苗JcACO1基因存在器官表达特异性,在叶与茎中表达量较高,而在根中表达量较低。另外,JcACO1基因在三种器官中都受低温诱导,低温胁迫24h时,基因在根与茎中表达量最大。说明JcACO1基因表达量升高,以响应小桐子的抗冷胁迫。

  • 遗传育种
    毛 鑫,杨建利,周 翔,王乃江,姬祥祥,冯 浩,何建强*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量化描述和分析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种植结构的调整以及相关性状变化对产量的影响,本研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连续10年品种选育所得的168组产量和相关性状等数据进行分析,并对不同密度下相关性状和产量数据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在本实验密度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产量显著降低,且主要通过单株有效角果数影响单株产量,但总产量呈上升的趋势。研究所选各个性状对单株产量的总效应为:单株有效角果数>分枝数>千粒重>主花序有效角数>主花序有效长>每果粒数。因此,在培育更具有耐密性和对环境适用性的品种的同时,要选育拥有更多单株有效角果数和分枝数的品种以稳定单株产量,综合提高油菜总产量。

  • 栽培生理
  • 栽培生理
    赵运成,杨 雪,李必钦,陈 畅,李 俊,马 霓,张春雷*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山区油菜稀植栽培的推广价值,在湖北省西南部的恩施州设计实验,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中油杂12和阳光2009为材料,比较了油菜稀植移栽(D1,1.2万株/hm2)和常规移栽(D2,12万株/hm2)、密植直播(D2,37.5万株/hm2)三种不同种植方式对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D1处理显著提高有效分枝数的数量,提高了株高,增加了茎粗,这些因素构成了产量提高的生物学基础。产量构成因素以单株角果数差异最为显著,D1单株角果数在3 000个以上,而D2为250~285个,D3为130~150个,同时,D1产量分别比D2、D3提高31.27%、26.63%,平均产量在3 000 kg/hm2以上。试验结果还表明,D1所需人工投入较少,分别比D2、D3降低39.5工/hm2、42.5工/hm2,从而使经济效益分别增加7 543.55元/hm2、5 535.73元/hm2,可显著提高投入产出比。因此,在湖北省的山区条件下,稀植移栽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 栽培生理
    刘 来,张文君*,王卫红,张 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植物中镉含量可以反映土壤受镉污染程度的。以市场上主栽的常规油菜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油菜叶片在6个不同浓度梯度镉污染处理下的光谱响应,初步建成叶片中镉含量的预测模型。以光谱角描述油菜叶片反射光谱受镉污染水平变异,结果显示叶片反射光谱敏感波段分布在全波段350~2 500 nm,其中表征色素区间的350~716 nm和叶片结构区间的717~975 nm受镉污染水平变异更明显;利用导数光谱技术和三边参数与叶片镉含量相关性分析,确定光谱特征参数,建立叶片镉含量与光谱特征参数之间的多元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以一阶微分导数筛选的光谱特征参数为自变量建立的模型拟合度R2和RMSE效果最佳,分别达到0.899和7.532。本研究结果表明油菜可作为镉污染指示作物之一,所建立的通过高光谱技术快速、准确、无损地检测油料类作物叶片镉含量的估算模型,为油菜高光谱遥感数据分析及镉污染估测提供科学依据。

  • 栽培生理
    李庆凯,郭 峰§,唐朝辉,刘 苹*,宋效宗,林海涛,沈玉文,李 林,万书波*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阐明酚酸类物质在花生连作障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本研究排除田间因素的干扰,通过室内模拟培养法,研究了4种不同浓度的肉桂酸、邻苯二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及其混合物对土壤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当酚酸类物质的初始含量较低(15 mg·kg-1干土)时,各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微生物活性、酶活性(脲酶、中性磷酸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及养分含量(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均略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P>0.05);当其初始含量达到或高于30 mg·kg-1干土时,各指标均降低,且随浓度增加降幅增大,以3种酚酸类物质混合物的化感抑制作用相对最强。总体来看,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酚酸类物质的化感抑制作用呈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其中,对羟基苯甲酸在处理第7d化感抑制作用达到最强,而肉桂酸、邻苯二甲酸和3种酚酸类物质混合物的最强化感作用是在处理第15 d。推测酚酸类物质的累积与连作花生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劣化有着直接关系,是花生连作障碍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栽培生理
    邢兴华,徐泽俊,齐玉军,孙东雷,卞能飞,王晓军,王 幸*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对大豆碳水化合物代谢的调节作用,为大豆抗渍涝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以渍涝敏感型大豆品种徐豆18和耐渍涝品种南农1138-2为材料,采用盆栽的方式,花期淹水前喷施DDTC,调查大豆叶片光合特性、蔗糖代谢酶活性及叶片、根系和根瘤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结果表明:淹水胁迫降低了植株地上部、根系和根瘤干物重,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蒸腾速率(Tr),根系中淀粉含量、根瘤中蔗糖和淀粉含量。其中,南农1138-2植株干物重,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以及根系中淀粉含量比徐豆18下降幅度小,而两品种间根瘤中蔗糖和淀粉含量下降幅度基本一致。与之不同,叶片中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合成方向)活性、SS(分解方向)、酸性转化酶(AI)活性,叶片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含量,根系中可溶性糖、蔗糖含量增加。其中,南农1138-2叶片中蔗糖合成酶(SS)(分解方向)和酸性转化酶(AI)活性、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含量增幅较小,而叶片中蔗糖磷酸合成酶(SPS)、SS(合成方向)活性增幅较大。DDTC处理提高了淹水胁迫下两品种植株干物重,缓解了淹水胁迫对大豆植株生长的抑制;提高了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片中SPS和SS(合成方向)活性,并降低了SS(分解方向)和AI活性,促进了淹水胁迫下叶片中蔗糖向根系和根瘤的转运;DDTC处理也增加了根系中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含量,根瘤中蔗糖和淀粉含量,表明DDTC处理在调控淹水胁迫下大豆植株生长和碳代谢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栽培生理
    徐守俊,胡承孝,谭启玲,孙学成*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不同钼积累能力的大豆品种对缺钼条件下生理代谢的差异,以品种1301(钼高积累)和品种1304(钼低积累)为材料,在营养液培养下研究了两个品种光合碳代谢以及氮代谢生理差异。结果表明:缺钼降低了大豆叶片光合碳代谢能力。缺钼条件下,品种1301叶片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叶绿素a+b 含量显著高于1304,表明1301具有较高的光合碳代谢能力。缺钼也降低了根中氮代谢能力。缺钼条件下,品种1301中硝酸还原酶活性和铵态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品种1304,表明1301具有较强的氮代谢能力。以上结果表明大豆钼高积累品种能累积较多的钼,且表现出较高的碳氮代谢能力。因此认为培育大豆钼高积累品种是提高大豆生理代谢能力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

  • 栽培生理
    赵银月,詹和明,代希茜,单丹丹,王铁军*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的耐荫特性,筛选出耐荫性鉴定指标,建立可用于耐荫性评价的数学模型。以44个大豆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玉米-大豆间作下创设的自然荫蔽条件开展耐荫性鉴定,净种大豆作为对照。在各参试材料植株成熟期调查10个主要形态性状和产量性状,以各指标的耐荫系数为基础,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大豆的耐荫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受荫蔽胁迫后,参试材料的各性状变化趋势及幅度不同,各指标间都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部分性状间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0个单项指标转换为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代表了全部数据79.77%信息量。利用隶属函数法计算综合耐荫评价值(D),并对其进行系统聚类,将44个大豆品种(系)按照耐荫性强弱分为了强耐荫、中等耐荫和弱耐荫3大类。通过逐步回归建立了大豆耐荫性评价数学模型,并筛选出株高、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每荚粒数和倒伏8个性状可作为云南省间作大豆耐荫性鉴定指标

  • 土肥植保
  • 土肥植保
    刘秋霞,任 涛,廖世鹏,李小坤,丛日环,石 磊,鲁剑巍*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不同氮素供应对油菜苗期碳氮积累及其在地上与地下部分配的影响,开展营养液水培试验,蒸馏水育苗移植后即开始全量营养培养。试验设置6个氮素培养浓度,分别为0.01、0.05、0.1、0.5、1.0和6.0 mmol/L,每7d取样,动态监测培养35d内的油菜地上和地下部的干物质及碳氮积累动态。结果表明,随氮素营养供应增加,单株叶面积、地上部干物质、各部位氮含量及氮积累量显著增加;根系干物质及碳氮积累量先增加后降低,各部位碳含量不受影响。分别在培养后第7~21d,各处理之间以0.1、0.5和1.0 mmol/L处理根系物质积累量较高,第28d后根系物质积累随氮素供应增加而增加。增加氮素供应显著降低植株根冠比(R/S)。单位面积叶片碳积累速率和单位质量根系氮吸收速率在氮素缺乏条件下,随氮素含量增加而增加。综上可知,氮素供应不足时,碳氮向根系的分配增加,植株碳氮积累速率显著降低,地上部受氮素缺乏影响更大。

  • 土肥植保
    方华明,童 玥,曾令益,姜成红,周元委,张晓玲1,向 欣,施昌华,方小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枝江市问安镇龚桥村为例,采用普查和抽查方法,研究2008—2017十年间江汉平原油菜根肿病流行规律,分析土壤条件、栽培措施等因素对其爆发的影响。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开展无病苗分期播种移栽、苗床消毒、根际施肥用药等田间试验,优化防治技术。调查结果表明,江汉平原油菜根肿病扩散蔓延速度快,3~5年内连片发作,危害严重;机械作业是该病远距离传播扩散的主要原因,土壤酸化是其流行爆发的基础。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培育无病苗后移栽到病田避病效果明显,菜籽产量损失小,9 月中下旬育苗,10月中下旬移栽,重病田块能获得2 500 kg / hm2左右的正常产量;根际施用氰氨化钙和氰霜唑显著降低根肿病病情指数,防效分别为50%、90%,两者同时施用防效达100%;苗床氰氨化钙焖棚、火土灭菌、氟啶胺、氰霜唑淋土防治效果分别为100%、96%、76%、62%。基于江汉平原地区水稻土对根肿病极度敏感,在农业机械化生产的背景下,提出油菜根肿病防控应以预防为主。为了减少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建议可将氰氨化钙等碱性钙肥丸粒化,作为种肥和底肥集中施用于根际周围;在此基础上无病和轻病田用氰霜唑种子包衣后直播,重病田块用氟啶胺进行苗床消毒,培育无病苗后移栽。

  • 土肥植保
    邱西克,康彦平,郭建斌,喻博伦,陈伟刚,姜慧芳,黄 莉,李威涛,雷 永,廖伯寿*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曲霉毒素污染是影响花生食用安全性和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荚壳是花生抵御黄曲霉菌侵染的第一道防线,为建立花生荚壳抗黄曲霉侵染的鉴定方法,本研究利用强侵染黄曲霉菌AF2202接种花生荚果,通过对不同接种菌浓度和培养时间的比较分析,发现接种浓度为2 ×106孢子/mL、培养7d的组合方案可以有效区分花生荚壳对黄曲霉菌侵染的抗性。利用所建立的鉴定方法对276份遗传变异丰富的花生核心种质材料进行接种鉴定,进一步证明了这一方法鉴定花生荚壳抗性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初步发掘出2份具有荚壳抗性的特异花生种质。
  • 土肥植保
    焦文莉,刘 璐,周如军*,许梦雪,肖 迪,傅俊范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花生疮痂病菌(Elsinoë arachidis( Bitauc. & Jenkins) Rossman & W.C. Allen)所产生的痂囊腔菌素(Elsinochrome,ESC)为苝醌类光敏性真菌毒素,在致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探索其作用机制,本文研究了毒素提取液接种后寄主体内活性氧含量、活性氧清除酶系的响应动态及质膜过氧化程度。结果表明,接种毒素提取液后,花生叶片内超氧阴离子(O2-)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激增,接种8h含量分别达1482.99 U·L-1和25.25μmol·g-1,为清水对照的10倍和40倍。活性氧清除酶SOD,CAT和POD的活性峰值出现于接种后48h,分别为78.00 U·mg -1,16.20 U·mg -1和63.73 U·mg -1,随后下降至对照水平。MDA含量于72h出现峰值,含量为5.44 μmol·g -1,膜透性随接种时间增加而上升,96h高达80%。ESC通过产生大量活性氧,导致寄主体内质膜过氧化程度增加,膜损伤加剧,最终细胞死亡,为花生疮痂病重要的致病因子。
  • 土肥植保
    朱文达,刘晓洪,颜冬冬,李 林,余锦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新型吡啶类和环己烯酮类除草剂复配制剂对油菜田杂草的防控效果,指导新型除草剂在油菜田的合理使用,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20%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烯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对油菜田主要杂草的防除效果,以及杂草防除后对田间光照和杂草氮、磷、钾及水分累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20%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烯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防除油菜田杂草效果显著,对菵草、大巢菜、看麦娘、牛繁缕等单双子叶杂草均有良好防效,总草鲜重防效可达88.7%~98.0%,显著优于两种对照药剂。杂草防除后,显著降低了杂草对田间氮、磷、钾和水分的消耗,有效地改善了田间光照和水肥条件。20%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烯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处理的油菜产量达到2 626.26~2 836.26 kg/hm2,增产效果显著,产量较空白对照增加18.2%~27.9%,增收2 173.5~3 307.5元/hm2。研究结果表明,20%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烯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在油菜田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推荐剂量为每公顷使用有效成分225~300g。

  • 测试与加工
  • 测试与加工
    李 雪,杨瑞楠,原喆,王 督,张良晓*,张 文,张 奇,李培武*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油菜机械化收获的油菜籽叶绿素含量不一致,直接影响其加工成本和菜籽油品质,亟需建立成熟期油菜籽中叶绿素快速无损检测技术。本文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450份代表性油菜籽样品中叶绿素含量,并采集近红外光谱数据。通过一阶导数、标准正态变量变换预处理,采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算法进行波长选择,建立了油菜籽中叶绿素含量偏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交互检验结果显示,油菜籽中叶绿素含量预测模型的验证集决定系数为0.9446,交叉检验均方根误差(RMSECV)为1.36mg/kg。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预测油菜籽中叶绿素含量,为油菜籽品质快速监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 测试与加工
    于丽娜*,杜德红,彭娅萍,杨伟强*,李 勇,顾 博,孙 杰,张初署,毕 洁,王明清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优化磷酸化改性花生分离蛋白-多肽膜制备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基础上,通过响应面Box-Benhnken进行实验设计。结果表明,最优工艺参数:蛋白浓度8%、pH值8.2、甘油百分含量(占蛋白)13.4%、黄原胶百分含量(占蛋白)1%、时间60min、温度69℃、超声波功率270W、超声波频率28kHz、多肽溶液的浓度61mg/mL;此工艺条件下,膜厚度、吸水率和透光率理论预测值分别为86μm、41.9%和53.6%,验证实验值分别为88±2μm、43.1±1.2%和52.4±1.5%,两者的差值分别为2.33%、2.86%和2.24%,说明响应面二次模型的拟合良好;磷酸化改性花生分离蛋白-多肽膜的抗拉强度9.62MPa、断裂延伸率101.68%、溶解性47.69%、水蒸气透过率6.95 g•m-2· h-1等功能性质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IC50值7.70 mg·mL-1、羟自由基清除活性IC50值5.98 mg·mL-1、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IC50值4.20 mg·mL-1、铁离子螯合力活性IC50值3.79 mg·mL-1、铜离子螯合力活性IC50值13.61 mg·mL-1、脂质过氧化抑制活性IC50值8.62 mg·mL-1、铁还原力IC50值13.93mg·mL-1、钼还原力IC50值5.49mg·mL-1等抗氧化活性较磷酸化改性花生分离蛋白膜有所改善。本研究结果为磷酸化改性花生分离蛋白在蛋白膜方面的应用提供一种新途径。

  • 综述与专论
  • 综述与专论
    郝夏晖,黄凤洪,龚阳敏*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微藻生物量与油脂产量偏低是目前微藻油脂难以商业化生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新型基因编辑技术TALEN和CRISPR/Cas9在解析油脂合成代谢的关键基因以及进一步遗传改造产油藻株方面有巨大潜力。本文主要介绍了TALEN和CRISPR/Cas9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它们在产油微藻中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两种技术在研究产油微藻功能基因和构建工业株系方面的应用前景。
  • 综述与专论
    从艳霞,郑明明,郑 畅,万楚筠,黄凤洪*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微波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加工手段,在菜籽加工过程中的应用逐渐引起了关注。菜籽压榨前微波预处理能将菜籽油中油菜籽多酚含量提高近120倍之多,菜籽油中植物甾醇、维生素E的含量也能得到显著提升。此外,微波预处理还能加速硫甙的降解,与传统炒籽预处理相比,微波菜籽油香味更浓郁丰富。本文围绕微波技术在油菜籽加工领域的应用展开论述。
    关键词: 微波;菜籽多酚;硫甙葡萄糖苷;维生素E;甾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