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遣传育种
  • 遣传育种
    贾艳丽,吴 磊,卢长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改良甘蓝型油菜菜籽油脂肪酸的组分,根据拟南芥Δ9硬脂酰ACP脱氢酶(SAD)核酸序列特征,检索白菜全基因组SAD基因和cDNA的可能序列,通过同源序列法克隆获得6个甘蓝型油菜SAD基因。比对结果显示,这6个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53.2%~96.3%。系统进化分析显示,甘蓝型油菜SAD基因与蓖麻、大豆、芝麻、葵花等6个油料作物SAD基因的序列相似性很高,甘蓝型油菜与这些高等植物的SAD基因在进化上具有较高的保守性。本文还对4个甘蓝型油菜SAD基因BnSAD1:1、BnSAD2:1、BnSAD2:2和BnSAD2:3进行了表达模式分析,发现它们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表达,并且都在40d的种子中表达量达到最高值,推测这4个基因均参与了硬脂酰ACP (C18:0-ACP)脱氢生成油酰基ACP(Δ9C18:1-ACP)的过程,尤其是BnSAD2:3可能为种子特异表达基因。

  • 遗传育种
  • 遗传育种
    纳小凡,简 波,吴存祥,侯文胜,蒋炳军,韩天富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CONSTANS (CO) 是调控拟南芥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的关键基因。本研究利用RACE法从晚熟(光周期敏感)大豆品种自贡冬豆中克隆得3个大豆CO同源基因,分别为Glyma04g06240、Glyma13g01290和Glyma06g06300。并利用电子克隆法检索发现另外5个同源性较高的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这些基因均含一个内含子,其编码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AtCO的B-box和CCT功能结构域高度同源。qRT-PCR分析叶片中Glyma04g06240、Glyma06g06300和Glyma13g01290的表达发现,短日下三者表达均呈现昼夜节律模式,表现为白天降低,夜间积累,凌晨达到表达高峰;长日处理仅影响了这些基因在夜间的积累量。此外,Glyma06g06300和Glyma13g01290在大豆叶片、茎尖、花及嫩荚中有大量表达。短日处理时Glyma13g01290的表达在自贡冬豆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过程中逐渐增加,而长日处理至13d后其表达逐渐被抑制,表明Glyma13g01290可能参与自贡冬豆开花的调控。 

  • 遗传育种
    许 鲲, 李 峰, 吴金峰, 谷铁城,陈碧云, 高桂珍, 闫贵欣, 李 俊,乔江伟,汪 念,伍晓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油菜品种指纹检测的精确性及未来构建大规模油菜新品种指纹数据库的需求,应用SSR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检测法构建国家冬油菜区试指纹鉴定平台。以40对荧光引物对2012-2013年度163份国家冬油菜区试参试品种(系)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到42个等位位点和131个等位变异。其中A基因组(n1~n10)检测位点25个,C基因组(n11~n19)检测位点17个。每个位点等位变异数从2到6不等,平均为3.02。42个检测位点的PIC值变化范围在0.10~0.69之间,平均值为0.36。其中引物BRGMS171的杂合度、PIC值分别高达0.67、0.70,可考虑作为以后区试杂交种纯度鉴定的核心标记。SSR位点的纯合度分析得出本年度18份常规种平均纯合度为81.9%,145份杂交种为57.9%。以131个等位变异计算品种(系)间DICE相似系数,163份品种(系)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607~0.765,变幅最大的为品种(系)FC03(0.438~0.879),变幅最小为品种(系)宜油21(0.611~0.806)。

  • 遣传育种
  • 遣传育种
    谢翎,汪章勋,黄 勃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利用大豆基因组数据库,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并获得大豆TPS 家族基因所有成员的全序列、基因结构和定位信息。研究还利用序列比对对大豆TPS 家族基因进行进化和分类分析,同时通过soybase大豆发育表达芯片数据库相关信息,对该家族基因成员的组织表达谱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基因组中含有20个TPS家族基因成员。系统发育分析将这些TPS基因分成了两个亚家族。基因定位分析表明,这些成员基因分别分布于大豆的14条染色体上。启动子分析表明,全部大豆TPS 家族基因的启动子区都含有逆境反应顺式作用元件。转录水平芯片数据分析同时显示,大豆TPS家族基因大多在花、根、根瘤等组织中存在优势表达。该研究结果将促进大豆TPS家族基因的功能研究与利用。

  • 遣传育种
    齐照明,侯萌*,韩雪,齐慧冬,蒋洪蔚,辛大伟,朱荣胜,胡振邦,刘春燕,胡国华,陈庆山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寻与大豆油份含量、蛋白含量相关的关键位点,本研究选取中国东北地区92份大豆主栽品种及常用种质资源品种群体基于蛋白含量和油份含量的Meta分析,进行基于数学模型的类群划分评价,估测样本群体的结构,应用简单线性模型分析与大豆油份含量、蛋白含量相关的的位点。结果表明,通过多次迭代测试,当K=5时,即该资源群体可以分为5个亚群时,为最稳定的分类结果,并在显著水平下(p<0.05),贡献率大于1%的标记中,得到与大豆油份含量相关标记有Sat_412,Sat_195,Satt317,Sat_187,Sat_195,Satt255,Satt713,Satt468,Satt267,Satt686,Sat_294和AZ302047,对油分含量的总贡献率为39.54%。蛋白质含量相关标记有Satt683,Sat_311,Satt578,Satt181,Satt317,Satt700,Satt713,Satt255,Sat_242和Satt720对蛋白质含量总贡献率为48.39%。这些重要的标记位点为大豆油份含量和蛋白含量的分子辅助育种提供重要基础。

  • 遗传育种
  • 遗传育种
    刘红艳,吴 坤,杨敏敏,周新安*,赵应忠*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植物激素在花药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利用酶联免疫检测技术(ELISA),测定了芝麻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叶片和花蕾中生长素(IAA)、脱落酸(ABA)、茉莉酸(JA)以及水杨酸(SA)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了不同内源激素的平衡关系,同时比较了不育和可育株间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在整个花药发育时期,不育株和可育株中的4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趋势明显不同,且含量高低差异明显;IAA含量的降低及ABA含量的提高可能与芝麻雄性不育的发生密切相关;2)不育株叶片中的IAA含量显著下降,JA和ABA显著上升;3)IAA/ABA、IAA/SA和IAA/JA在不育株和可育株间的变化趋势不一致,且大小差异很大,表明4种内源激素之间平衡关系受到破坏可能会影响到花蕾的正常生长发育;4)不育系花蕾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盈余,可能是导致雄性败育的原因之一。 

  • 遣传育种
  • 遣传育种
    代梦媛,敖 涛,徐 伟,刘爱忠*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揭示DNA糖基化酶在调节蓖麻生长发育和影响基因印记过程中的分子机理,本研究基于蓖麻全基因组、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结合转录组数据和RT-PCR半定量表达分析,鉴别蓖麻DNA糖基化酶氨基酸序列的结构特征、系统发生和表达形式。结果显示:三种(DME、ROS和DML)DNA糖基化酶氨基酸均为不稳定氨基酸,具有典型的与DNA结合和碱基切除修复有关的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发现三种DNA糖基化酶在植物中同源性强,而且是独立演化的结果;在不同组织的表达上,蓖麻的DME和ROS基因具有相似的表达形式,即在根、茎和叶中不表达,在胚乳中表达最高,而DML在各个组织中都未检测到基因的表达。

  • 栽培生理
  • 栽培生理
    袁金展,马 霓,张春雷?,李 俊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深入理解根系调控在轻简化栽培技术中的作用,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11号和中油杂12号为材料,通过设置直播(4.5万株/公顷)和移栽(12万株/公顷)两种栽培方式,高氮和低氮两种施肥方式的田间试验,从群体的角度研究了油菜的根系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直播油菜根系比移栽油菜分布更深,直播油菜在0~10cm土层的根系分布显著低于移栽油菜,但在10~20cm和20~30cm土层的根系显著高于移栽油菜;初花期根干重是决定油菜群体籽粒产量的主要因素,根干重越大,籽粒产量越高;粗壮的根系是油菜获得高产的关键,移栽油菜的根系比直播油菜更为粗壮,增施氮肥有助于根系的粗壮型生长。

  • 栽培生理
    孙 利,万勇善*,刘风珍,孙爱清,张 昆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花生品种花17、农大818、丰花5号和山花11号为试材,聚乙二醇(PEG)室内砂培法模拟干旱胁迫,研究20%PEG胁迫下花生幼苗叶片中类黄酮含量及相关合成酶活性的变化。20% PEG开始处理后,随胁迫时间延长,幼苗叶中类黄酮含量逐步上升,在胁迫9h达到高峰,之后逐步下降至对照水平,农大818、丰花5号和山花11号均在处理后72h降至对照水平,花17在36h降至对照水平。PEG开始处理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尔酮合成酶(CHS)、查尔酮异构酶(CHI)酶活性均逐渐提高,6h后CHS、CHI酶活性达到高峰,9h后PAL酶活性达到高峰,之后下降,4个品种趋势一致。分析表明PEG处理后山花11号和丰花5号的合成酶具有较高的活性和积累速率是其类黄酮快速大量合成的原因,而农大818 CHS酶活性和PAL酶活性提高速率较低限制了其类黄酮的积累,3种酶的活性和积累速率均较低导致花17叶中类黄酮合成少,含量提高慢。相关分析表明PEG胁迫下PAL、CHS、CHI共同调控类黄酮的代谢,胁迫引起PAL、CHS、CHI酶活性改变是类黄酮含量变化的原因。

  • 土肥植保
  • 土肥植保
    王 竹,杨文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玉/豆套作模式下,采用玉米株型与种植幅宽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田间配置对套作大豆碳氮代谢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大幅宽和紧凑型玉米下,大豆被荫蔽的程度有所减缓,碳氮代谢变化趋势朝着利于产量形成的方向发展。主要表现为,茎叶中的碳氮含量和关健酶在各时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R4期后叶片中的淀粉迅速降解为糖运至籽粒,而氮的下降速率缓慢。结合前期的研究,我们得出,R2是大豆经历光照转换的重要时期,该时期植株的碳氮代谢能力对大豆后期产量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而R6期大豆表现出来的碳、氮代谢水平,又能一定程度的反映产量水平。本试验条件下,对玉米、大豆两季作物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后得出,利于大豆生长,且保证全年高产,高效的最优组合为:与紧凑型玉米套作,大豆幅宽1.17m,玉米幅宽0.83m。

  • 栽培生理
  • 栽培生理
    曹金华,朱家成,张书芬,王建平,文雁成,赵 磊,何俊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低温冻害对我国黄淮油菜产区油菜产量的影响,以甘蓝型油菜丰油10号为材料,于2009-2012年间进行3年覆盖处理田间试验,测定不同覆盖物及覆盖时期对各小区不同土层的温度、冻害程度、经济性状、产量和品质影响。结果表明,覆盖处理可有效调节土壤温度,降低冻害指数,显著提高油菜越冬存活率。覆盖稻草的两个处理冻害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覆盖处理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增产幅度在1.55%~58.28%,且以冬前对油菜进行覆盖处理的增产效果较好。这主要是得益于单株有效结角数和千粒重的显著提高,各覆盖处理单株有效结角数比对照增加4.48%~20.39%,千粒重比对照增加29.97%~41.11%。因此认为,黄淮油菜产区稻草覆盖和培土壅根均能保温、防寒,有利于油菜增产,相关措施宜在冬前进行。

  • 栽培生理
    刘卫国,邹俊林,袁 晋,蒋 涛,武晓玲,杨文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与玉米套作条件下,对33份大豆材料的农艺及产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套作大豆平均株高122.98cm,主茎节数较少,单个节间较长;分枝对于套作大豆产量形成极为重要,参试材料平均分枝数为5.05个,分枝粒重占单株粒重81.1%;相关分析表明,套作大豆产量与分枝粒重、最高分枝高、有效分枝数、平均分枝长度、生育期(天)极显著正相关,与主茎节数和营养生长期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分枝因子、主茎因子、产量因子和结荚因子等四个因子对对变异的贡献率达77.28%。本文研究结果可为生产上套作大豆专用品种筛选和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 栽培生理
    汪 强,赵 莉,张子福,田东丰,韩新峰,林勇翔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芝麻机械种植存在的技术难点,基于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理念,开展我国芝麻机械种植信息收集,并引进、筛选和改制了适于芝麻种植的中小型实用机械设备7台(套),提出了芝麻生产机械化关键技术。机械种植试验结果表明:芝麻机播适宜行距为33.3~40cm,适宜播种量为0.3kg/666.7m2;播后苗前适宜除草剂为99%乙草胺;秸秆还田免耕机播基施复合肥25kg/666.7m2+追施尿素5kg/666.7m2处理的产量最高,达151.0 kg/666.7m2,比秸秆不还田处理增产16.25%;化学间定苗虽与人工间定苗处理产量相近,但比人工间定苗节省劳动力成本100元/666.7m2以上,并能有效控制苗期杂草和苗荒。2009-2012年,开展了9点次芝麻机械种植高产示范,平均产量116.3kg/666.7m2,比非示范区增产34.2%。

  • 土肥植保
  • 土肥植保
    宋 莉,耿明建,韩 上,席莹莹,曹卫东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使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在保持油菜不减产的同时,建立合理的油菜/紫云英间作技术体系。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与不同密度油菜(Brassica napus L.)间作对二者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云英与密度为20~40万株/hm2油菜按2:1带型间作(即1m宽带内播种两行油菜,1行紫云英),间作油菜各处理不同生育期氮磷钾和碳的养分累积量均有高于或接近于油菜单作(MR)的趋势,间作油菜株高、根长、根颈粗、单株鲜重和产量接近于或显著高于密度为30万株/hm2的单作油菜。在保持油菜产量不显著降低的同时,间作模式可以收获3 592~5 724kg/hm2的紫云英绿肥。紫云英与不同密度油菜间作均表现土地资源利用优势(LER>1)。

  • 土肥植保
    张谨华,郭生金,王 鑫,郭平毅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尿素对骠马胁迫紫苏幼苗的缓解效应,阐明适宜紫苏生长的最佳除草施肥条件。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紫苏六叶期喷施不同浓度的尿素(0、1、2、4和8g/L)和6.9 %骠马水乳剂(0、1.33、2.66、5.32和 7.98 mL/L),分析其对紫苏光合特性指标、荧光特性、杂草防效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骠马显著降低紫苏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指数(CCI),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也均不同程度降低,胞间CO2浓度(Ci)升高,说明骠马显著抑制紫苏的光合特性,且表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叶绿素荧光分析表明,除草剂显著降低了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及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则呈一定的上升趋势。表明在除草剂骠马胁迫下紫苏叶片发生了光抑制,PSⅡ复合体受到损伤伴随着光合电子传递受阻;8 g/L的尿素处理效果相同;而1~4g/L浓度的尿素处理则效果相反。1~4 g/L的尿素和不同浓度的骠马先后处理,比单用骠马处理效果好,A组的P1N3处理可使籽粒产量比单独施用骠马增产11%,杂草防效提高11.35%,表明先施4 g/L的尿素再施1.33 mL/L 的骠马,能显著缓解骠马对紫苏的胁迫,提高其光合性能,并使其光系统Ⅱ维持较高的光化学效率,该施药模式具有平衡除草施肥技术,安全高产等特点,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土肥植保
    韩广振,韩粉霞,孙君明,于绍轩,张金巍,闫淑荣,杨 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菌核病是由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侵染寄主植株所引起。对核盘菌分离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进化关系进行分析,可为抗菌核病育种及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对采自不同地区和寄主来源的32个核盘菌分离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17对SSR引物共检测到69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4.06个位点。其中,引物AF377908-1/AF377908-2和AF377922-1/AF377922-2的等位变异数目最多,高达8个,而引物AF377903-1/AF377903-2和 AF377925-1/AF377925-2的等位变异数目最少,为2个。17个SSR 引物的多态性信息量(PIC)的平均值为0.56,引物AF377922-1/AF377922-2的PIC最高,为0.78。聚类分析显示,32个核盘菌分离物可划分为5个组群,来自同一地区的大部分核盘菌分离物聚在相同或相近的组内,表明核盘菌群体内的SSR遗传背景基本一致,而群体间的遗传变异较大。

  • 土肥植保
    史树森,崔 娟,徐 伟,武婷婷,齐灵子,李维宇,宋鹏翔,张 萌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17~33℃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对大豆食心虫卵和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
    内,卵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正相关,模型为:Yegg=0.61/[1+exp(3.19-0.08t)](F=128.5976,p=0.0077,
    R=0.9961),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幼虫期发育速率模型为:Ylarva =0.10/[1+exp(3.25-0.17t)]
    (F=21.7316,p=0.0440,R=0.9778),其中2龄、3龄幼虫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正相关且明显高于其它龄期,33℃
    条件对1龄和4龄、5龄幼虫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温度对大豆食心虫卵孵化率影响不明显,而对各龄幼虫存活
    率的影响较大,幼虫期对环境温度的适应性随龄期增加而增强。温度影响幼虫的营养积累,在25℃条件下老熟幼
    虫体重为17.26mg,显著高于其它温度。大豆食心虫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7.24℃,有效积温为117.63d·℃;幼虫
    期发育起点温度为4.71℃,有效积温为285.33d·℃。

  • 测试加工
  • 测试加工
    李 静,李培武,张 奇,丁小霞,张 文,张兆威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黄曲霉毒素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及配套的时间分辨荧光速测仪,对油料饼粕中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检测进行了应用研究。该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是基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和载有Eu(Ⅲ)标记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样品瓶建立的检测技术。时间分辨荧光速测仪可内置标准曲线,直接输出检测结果。对6种油料饼粕做黄曲霉毒素B1添加回收率实验,回收率在70%~120%之间,批间、批内变异系数<15%。在实际样品的检测中,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技术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相比,检测结果相对误差<15%。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技术测定快速、准确,技术稳定、可靠,设备经济、小型,适用于大批量油料饼粕样品的快速检测和风险评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测试加工
    杨 湄,刘昌盛,周 琦,郑 畅,黄凤洪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微波预处理油菜籽可显著提高压榨出油率,但压榨后的饼粕中仍残留油脂,可采用浸出法提取饼中残油。为比较压榨油和浸出油的主要理化品质,在2 450MHz、800W的微波条件下,分别对油菜籽预处理0~7min,冷却至室温后压榨制油,继而对饼粕中残油用正己烷萃取。结果表明,微波处理时间、压榨和浸出的制油方式对菜籽油酸价、过氧化值、p-茴香胺值、水分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压榨油和浸出油的酸价、p-茴香胺值随微波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过氧化值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浸出油酸价、过氧化值和p-茴香胺值高于压榨油。压榨油水分含量随微波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浸出油的则减少,压榨油水分含量高于浸出油。压榨油和浸出油的色泽(罗维朋比色)随微波时间的延长
    逐渐变深,浸出油色泽更深;加热试验(至280℃)中压榨油无析出物,而浸出油产生絮状析出物。由此可见基于微波预处理油菜籽的压榨油仅需水洗、过滤或离心分离即可满足国家标准,浸出油则需要进行脱胶、脱酸、脱色等精炼处理。 

  • 研究简报
  • 研究简报
    詹世雄,郑奕雄,刘冠明,张平湖,杨 灵,庄东红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从212对SSR标记引物中筛选出48对引物对63份花生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得到251个等位变异,变异范围为2~13个,平均每个标记位点有5.23个变异;48个SSR标记的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252~0.873,平均为0.647;63份材料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508~2.243,平均值为1.272;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57~0.960之间,不同类型的花生品种间的遗传相似性较小,不同来源花生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也较远;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3个花生品种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4处分为4大类,聚类分析结果与传统的花生分类结果吻合。

  • 综述与专论
  • 综述与专论
    王 星,刘肖飞,周宜君,张根发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体内。SOD是活性氧清除系统中一种最重要的金属酶,在清除生物体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中起关键性作用。SOD基因的表达调控十分复杂,在转录水平上受到转录因子的调控,在转录后水平上主要受到microRNA的调控,同时存在翻译水平上的调控。本文重点阐述了SOD的结构和功能,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SOD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及SOD与植物抗逆性的关系。

  • 综述与专论
    王安可,孙英超,何秋伶,潘晶晶,李书霞,祝水金,陈进红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合分析植物Kennedy途径中最后一步的反应酶/限速酶——Ⅰ型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1亚型)的种类、结构、对底物的亲和性和在不同器官中的表达特点,重点综述DGAT1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并就深入开展植物DGTA1的研究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