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特邀综述
  • 特邀综述
    廖伯寿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花生生产与消费近十年来持续增长,2018年总产量和花生油产量分别达到创纪录的1733万吨和294万吨,在国内油料作物中花生的总产量、总产值、单产水平、单位面积产油量、单位面积种植效益、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存在诸多比较优势。本文除全面总结全国花生生产与利用进展外,还概述了花生对食物安全的保障作用、科技创新对花生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讨论了花生生产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潜力,并对未来花生产业发展目标和主要对策提出了若干建议。

  • 特邀综述
    张雯丽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系统阐述了当前中国特色油料产业发展现状,从生产效率、风险抵御、加工发展、贸易结构全产业视角剖析了产业发展存在的短板。基于产业发展现状、前景和制约因素,明确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定位和思路,从转变生产方式、发展精深加工、加强科普宣传和开展对外合作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国特色油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 专题栏目·油菜毯状苗
  • 专题栏目·油菜毯状苗
    张婷宇, 朱庆洋, 冷锁虎, 王盛, 左青松, 杨光, 姚瑶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宁杂1818为材料,设置了常规育苗基质中不同细土添加比例处理,通过测定不同时期菜苗的农艺性状、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等,探索适合油菜毯状苗生长的常规育苗基质适宜的拌土比例。结果显示,常规育苗基质中分别加入50%和30%的过筛细土,秧苗的根颈粗、干重、子叶大小及其增速最优,移栽前毯状苗存苗率和株高分别高出其它处理10%以上。综合油菜苗素质及经济效益等因素,常规育苗基质中添加30%细土作为油菜毯状苗育苗基质最为适宜。

  • 专题栏目·油菜毯状苗
    周祥宇, 冯倩楠, 冷锁虎, 周玥彤, 左青松, 杨光, 孙晔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常规蔬菜育苗基质中合理的配施磷酸氢二铵可以为油菜毯状苗的生长提供所需的磷和氮。通过在常规蔬菜基质中施用不同量的磷酸氢二铵,测量油菜毯状苗生长过程中的生物量、存苗数、叶面积、绿叶数、总叶数、株高、根颈长和根颈直径等指标发现:施用磷酸氢二铵可以显著增加油菜的存苗数、生物量、叶面积、绿叶率和根颈直径,降低生长期间的死苗率。对施用量与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和单株叶面积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使用标准水稻育秧盘培育油菜毯状苗时,最适磷酸氢二铵施用量为每盘6 g左右。

  • 专题栏目·油菜毯状苗
    刘雪慧, 冯倩楠, 冷锁虎, 左青松, 杨光, 陆俊瑶, 陆一帜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宁杂1838为材料,通过在基质中拌入烯效唑,设置0、20、40、60和80 μg/L共5个烯效唑浓度处理,测定毯状苗在不同时期的农艺性状、器官干重,研究了不同浓度烯效唑对油菜毯状苗的调控效应,以探索适合机械移栽的育苗基质及轻简优化培育方法。结果显示,基质中拌施烯效唑后,苗高明显降低,根颈长度变小,根颈增粗;根据回归方程推算,基质中拌入33.7 μg/L烯效唑时明显抑制油菜毯状苗伸长,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对存苗数影响较小,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出叶数,促进根颈粗壮,壮秧效果显著,最适合机械化移栽,因此认为此浓度最为适宜。

  • 专题栏目·油菜毯状苗
    冯倩楠, 刘雪慧, 冷锁虎, 左青松, 杨光, 郑经东, 杨成成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优化培育高质量油菜毯状苗的方法,完善育苗体系,以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宁杂1838为材料,采用传统标准的水稻育秧盘进行油菜毯状苗育苗,设置了在试验基质中拌入不同量硫酸铵的处理,通过测定油菜苗在不同时期的农艺性状、器官干重,研究了硫酸铵在不同用量对油菜毯状苗的调控效应;结果显示,试验基质中硫酸铵最佳用量范围为每盘4.37~4.62 g,这一用量条件下可显著增加存苗数、出叶数、绿叶数和单株叶面积,且干物质积累最多,最有利于毯苗移栽后返青活棵。

  • 专题栏目·油菜毯状苗
    王俊, 朱庆洋, 冷锁虎, 胡一凡, 左青松, 杨光, 董振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培育出高质量油菜毯状苗,以适宜机械化移栽,探究种子处理剂(每升含5%的烯效唑5 g,七水硫酸亚铁142 mg,硫酸镁294 mg、硼酸0.6 mg、硫酸锌0.6 mg、硫酸锰0.6 mg,余量为水)不同用量拌种对油菜毯状苗生长的影响。本文以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宁杂1818和常规油菜扬油9号为材料,设置种子处理剂用量分别为每100 g油菜种子0 mL、0.5 mL、1 mL、1.5 mL、2 mL、2.5 mL、3 mL和4 mL 8个处理,分析其对出苗率、存苗率、苗高、子叶大小、第一叶大小、根颈长度、根颈直径以及干物重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用量的种子处理剂能提高出苗率和存苗率,用量过高则显著降低出苗率和存苗率,不同种子处理剂用量均能显著降低苗高,缩短根颈长度增加根颈直径,干物质重随用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趋势,综合各项指标,每100 g种子用2~2.5 mL种子处理剂拌种最优,是适合油菜毯状苗培育种子处理的最佳用量。



     
  • 专题栏目·油菜毯状苗
    张宇, 张含笑, 冷锁虎, 倪嘉临, 左青松, 杨光, 方烨琦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不同播期对油菜毯状苗生长的影响,以宁杂1818为材料,设置B1~B5共5个处理,对应播期分别为9月5日、9月15日、9月25日、10月5日和10月15日,分析了不同播期下油菜毯苗的出苗状况、植株生长形态指标和干物质积累量,以寻求最适播期。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出苗天数延长且出苗率下降,存苗数、苗高、充实度、干物质积累量均下降,其中B2、B3播期下出苗较快且存苗数、绿叶数、叶面积较高,苗高适宜、充实度好,符合毯
    苗机械移栽的要求。因此,扬州地区油菜毯状苗最适播种期为9月15至25日。由Logistic拟合曲线推算出油菜毯苗从播种至出苗所需要的有效积温99.5℃,根据回归系数可知毯苗每生长一张叶片需要的有效积温为117.1℃。综上所述,可以根据移栽时需要的叶龄以及当地历史积温推算出从播种到移栽的天数,从而制定合理的播期。


  • 专题栏目·油菜毯状苗
    朱庆洋, 周祥宇, 冷锁虎, 陆俊瑶, 左青松, 杨光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究播种量对油菜毯苗生长的影响,对标准化的油菜毯苗培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试验测定了不同播种量下两个油菜品种的出苗数、存苗数、地上部生物量、叶片与根颈的生长状况。其结果显示:提高播种量会显著降低油菜毯苗的出苗率、存苗率、地上部单株干重、子叶与真叶的大小和根颈直径,提高油菜毯苗的株高与根颈长。但通过播种量的增加可以一定程度弥补质量的下降,使油菜毯苗的地上部全盘总干重先增加后减小。根据实际生产的移栽需求,通过播种量与存苗数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最适播种量为700~750粒/盘。

  • 专题栏目·油菜毯状苗
    曹金华, 冯云艳, 冷锁虎, 左青松, 杨光, 尤晶晶, 杨颖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油菜毯状苗移栽的适宜密度,采用田间试验,以甘蓝型油菜品种宁杂1818为材料,研究了毯状苗不同移栽密度对油菜籽粒产量、品质及单株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产量与密度间呈二次抛物线关系,随密度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移栽密度为22.5万株/hm2时,一穴一株处理(CK)产量最高,为3806.81 kg/hm2,一穴两株处理(M4)产量略低于CK,二者差异不显著,但M4处理显著高于其它处理。随密度增加,单株角果数
    和每角粒数减少,而群体角果数增多。单株产量与成熟期和蕾臺-初花期的干物质积累量间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随密度增加,油菜籽粒含油量小幅度增大,蛋白质、硫苷和芥酸含量降低。以最高产量下降1%以内为标准得出适宜的移栽密度范围为22.75万~28.39万株/hm2,而且生产上油菜毯状苗移栽时可灵活采用一穴两株或一穴一株,简化、高产、高效。

  • 遗传育种·生物技术
  • 遗传育种·生物技术
    李双, 叶姜, 詹杰鹏, 朱瑶瑶, 危文亮, 师家勤, 王新发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高等植物中,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mTERF)影响线粒体或叶绿体的基因表达及植物对逆境的反应等生物学过程。为了研究甘蓝型油菜中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1(mTERF1)的功能,本研究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11号为材料,在A06连锁群上克隆了mTERF1,该基因编码285个氨基酸,含有5个mTERF功能结构域。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到37个甘蓝型油菜mTERF家族蛋白,并进行了系统进化树、基因结构及染色体定位分析。此外,构建甘蓝型油菜BnaA06.mTERF1 基因的功能互补表达载体,转化拟南芥mTERF1(soldat10)突变体后,拟南芥的表型恢复到野生型(Ler),说明该基因在油菜和拟南芥中具有保守的功能。本研究填补了油菜中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研究的空白,为进一步探究油菜中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的分子功能奠定了基础。

  • 遗传育种·生物技术
    李盼, 李超, 张瑞茂, 罗京, 张显强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打破瓶颈,提高收获指数从而提高油菜籽粒产量,利用甘蓝型油菜矮秆新品系DW871为材料,解析它在2个不同环境下(思南和花溪)收获指数的构成因素,分析在思南和花溪环境下各相关性状的变异,利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产量收获指数与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思南环境下DW871株高、主花序长度、主花序角果数、分枝角果数、单株角果数和收获指数均值显著高于花溪环境,但二次有效分枝数、角果长度和单株生物产量则显著低。思南环境下,油菜收获指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相对湿度和温度较高,导致生物产量较低、角果多、单株产量较高,对产量贡献较大,单株角果数和单株生物产量与收获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在花溪环境,单株角果数与收获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生物产量无显著相关性。两种环境下,千粒重和单株产量都与收获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综合分析表明,高温高湿环境下,将角果长度、主序角果数和二次分枝数与单株产量有效结合,且适当控
    制生物产量才能实现较高的收获指数;多日照、降雨量充足环境下,则可通过提高单株角果数、角果长度和单株产量来提高,同时也需对生物产量进行适当控制。

  • 遗传育种·生物技术
    石素华, 孙金波, 杨利, 李凤丽, 李长生, 厉广辉, 王兴军, 夏晗, 赵术珍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油酸含量提高,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棕榈酸的含量,减少对人体心脑血管等的危害,另一方面可以显著提高货架期。为培育专门食用型高油酸花生品种,本研究以优异花生品种花育23为母本,高油酸材料DF12为父本进行杂交,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对自交后代进行检测,对油酸含量稳定的高油酸新种质进行田间农艺性状,荚果外观品质,以及籽仁营养品质指标进行分析,获得了含油量为49.95%,油酸含量81.3%,蛋白含量为26.1%,总糖含量为6.01%以及荚果外观品质符合食用型花生要求的食用型高油酸花生新种质,这为高油酸食用花生提供了育种材料。

  • 栽培生理·土肥植保
  • 栽培生理·土肥植保
    索荣臻, 王明玖, 赵天启, 王娜, 刘雪骄, 刘嘉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发现高光效亲本,以野生大豆及其与栽培大豆的杂交后代品种(系)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田间条件下的光合特性,以评价杂交品系的育种潜力。所有试验材料于2017年同时种植于通辽市查金台牧场,小区种植,随机排列,土壤条件、环境条件和管理条件一致。在自然条件下测定15个材料的光合参数,并对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以及判别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杂交后代及野生大豆光合参数都表现出显著差异。净光合速率与羧化效率、水分利用效率及蒸腾速率极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和SPAD极显著负相关。筛选出5个划分光合能力的参数,分别为净光合效率(Pn)、羧化效率(CE)、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和水分利用效率(WUE)。以5个光合参数对野生大豆及其与栽培大豆杂交后代品种(品系)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其分为3类,并建立3个判别能力高的判别模型。通过对光合特性的评价,选出10个光合特性较好品种(品系),包括600、
    9010、9004、0004、9006、0005、9002、9008、内农S002饲用大豆和9014,具有高净光合速率、低胞间CO2浓度、较高蒸腾速率、高羧化效率等特点。这些品种(品系)在产量及生物量表现也较好。

  • 栽培生理·土肥植保
    王磊, 王慧中, 藕冉, 李媛媛, 张大勇, 林春, 王绍东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脂氧酶是大豆产生豆腥味的主要原因,培育脂氧酶完全缺失大豆新品种可以从加工源头上解决加工去腥难题。在F2分离世代筛选脂氧酶缺失体是无腥味大豆育种的关键。本研究对现有的ISDS-PAGE电泳技术筛选方法进行改进,在苗后子叶展开期,取鲜子叶20 mg,快速无损测定脂肪氧化酶,由过去的播前切粉取样,改为苗后鲜子叶取样,改良后的方法不仅能清晰鉴别Lox-1,2,3三种同工酶缺失与否,同时确保含目标性状个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为大豆脂氧酶缺失育种提供技术支持。

  • 栽培生理·土肥植保
    左官强, 王诗雅, 王新欣, 梁喜龙, 余明龙, 吴琼, 冯乃杰, 郑殿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大豆垦丰14为材料,利用Planteye F500三维扫描仪定量研究烯效唑对淹水胁迫下大豆生长的影响,建立三维表型参数与形态生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淹水处理降低了大豆株高、数字生物量、叶片倾斜度、植株3D叶面积、投影叶面积和光穿透深度等形态指标,分别较对照下降20.51%、45.25%、15.60%、31.22%、18.67%和26.59%。喷施烯效唑降低了淹水处理下大豆数字生物量、株高、3D叶面积、投影叶面积以及光穿透深度,并较淹水处理低22.50%、19.25%、5.94%、14.80%和56.12%。大豆植株实际叶面积、3D叶面积、投影叶面积三者呈正相关关系。通过部分生理指标相关性分析发现,SPAD值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呈正相关,与色调值、光穿透深度呈负相关。相关性分析结果为表型组学与作物栽培学的结合提供了依据。

  • 栽培生理·土肥植保
    林松明, 孟维伟, 南镇武, 徐杰, 张正, 李林, 郭峰, 李新国, 万书波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于2016-2017年以花育25 号为材料,在花生单作和间作条件下,设置施钙和不施钙处理,研究钙肥对单作花生、间作中间行和间作边行花生的植株性状、功能叶生育后期光合特性、糖代谢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钙肥降低了花生主茎高和侧枝长,增加了花生分枝数、主茎节数,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蔗糖含量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单作和间作花生荚果产量平均增产397.2 kg/hm2,平均增产率19.9%。相同施钙水平
    下,越靠近玉米行的间作边行花生受遮荫影响越大,其主茎高、侧枝长较大,蔗糖合成酶(S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等生理指标低于单作花生。与单作不施钙比较,施钙显著增加了间作花生叶绿素含量,使其光合特性、蔗糖含量、SS、SPS酶活性无显著降低,降低了间作花生的减产幅度。本试验条件下,每公顷施用钙肥300kg可部分缓解间作遮荫对花生的不利影响。

  • 栽培生理·土肥植保
    岳海, 何双凌, 耿建建, 陶亮, 倪书邦, 贺熙勇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云南热区澳洲坚果种植区季节性干旱及先天性低有效磷的土壤特征,探讨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接种对具有排根的引种作物-澳洲坚果幼苗磷利用的影响,为外来物种的本地驯化栽培提 供理论依据。在正常水分与水分胁迫条件下,对盆栽的澳洲坚果幼苗分别接种土著丛枝菌根真菌(native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测定接种不同AMF对澳洲坚果幼苗生长、菌根定殖、酸性磷酸
    酶活性、柠檬酸分泌及磷素吸收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土著AMF(N-AM)处理对澳洲坚果幼苗排根或非排根的 侵染率显著高于接种摩西球囊霉(G-AM)处理,正常水分条件下N-AM处理的侵染率最高;两种水分条件下,接种 AMF的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更高,正常水分处理下达到最大。菌根侵染率与排根产生量之间显著正相关,水 分胁迫显著抑制了植株的排根产生量;与不接种相比,接种处理能显著提高排根产生量。接种AMF后根系对磷素
    的活化、吸收及转化能力显著升高,表现为接种的澳洲坚果幼苗根系、茎秆和叶片中全磷含量较高,两种水分条件下均表现为N-AM>G-AM>CK;菌根与排根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显著改善了澳洲坚果幼苗根系对磷素的活化和吸收能力,且菌根比排根发挥了更大作用,尤其在水分胁迫条件下。两种AMF均能与澳洲坚果幼苗建立共生关系,N-AM处理的幼苗各指标显著优于G-AM处理,可能是由于拥有多样性优势的土著AMF在澳洲坚果幼苗根系中定
    殖能力较强或是AMF真菌对外来物种澳洲坚果有正反馈作用。

  • 栽培生理·土肥植保
    李雪莲, 段维军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向日葵茎溃疡病菌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病原真菌。自进境美国大豆夹杂的向日葵种籽上,采用常规平板法分离并纯化获得1株疑似向日葵茎溃疡病菌Diaporthe helianthi 菌株8616S3。形态学特征观察表明,该菌株在PDA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器和β型分生孢子,但未见有性阶段。经rDNA ITS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发现该菌株与GenBank中多个向日葵茎溃疡病菌菌株的ITS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9%以上,位于同一个分支。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可侵染向日葵茎部,引起典型向日葵茎溃疡病症状。美国是我国主要大豆进口来源国,这是我国首次从进境美国大豆夹杂物中截获向日葵茎溃疡病菌D. helianthi。

  • 测试与加工
  • 测试与加工
    潘广, 杨帆, 章桂明, 刘新娇, 卢小雨, 向才玉, 凌杏园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17种大豆品系特异性检测方法对我国进口自美国、巴西、加拿大和阿根廷四个国家的41批转基因大豆进行检测。分析检测结果显示:在41 批进口大豆中仅17 个品系中的7 种批准大豆品系被检出,分别是MON89788、GTS40-3-2、MON87701、MON87708、A2704-12、A5547-127 和FG72,检出率分别为90.24%、87.80%、43.90%、41.46%、36.59%、17.07%和2.44%;不同批次样品检出品系不同,其中6批样品检出1种品系,其余样品均能
    检出2~5种品系;各国大豆检出品系也不同,其中美国检出7种,而巴西、加拿大和阿根廷分别检出6、5和3种;尽管不同国家大豆检出品系和含量不同,但4大转基因大豆出口国均有GTS40-3-2和MON89788两种品系检出,且含量高。期待以上结果为我国进境转基因大豆检测提供参考,并作为进口转基因大豆安全监管的依据。


  • 测试与加工
    淮东欣, 薛晓梦, 吕昕, 李建国, 晏立英, 陈玉宁, 王欣, 康彦平, 王志慧, 黄毅, 魏芳, 陈洪, 雷永, 廖伯寿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油酸花生油以其营养价值高、储藏期长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在低温条件(4~6℃)下,普通花生油会发生凝固现象,而高油酸花生油则不会完全凝固,而是产生分层现象。为了探究高油酸花生油低温下分层的原因,对分层后的高油酸花生油上、下层的脂肪酸及甘油三酯组成进行了分析,发现下层油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增加,特别是超长链饱和脂肪酸(VLCSFA)的含量是上层油的3.8倍。甘油三酯分析表明,下层油中携带2个SFA的甘油三酯(S2U)显著富集,特别是携带VLCSFA的S2U型甘油三酯,其在下层油中的含量是上层油中含量的7.1倍。由此推断,大量携带VLCSFA的S2U型甘油三酯在低温下结晶析出是导致高油酸花生油分层的主要原因。

  • 测试与加工
    王萌, 奚钊, 万楚筠, 陈文超, 万霞, 黄凤洪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优质饲料原料的严重不足以及国际进口贸易形势的日益紧张,开发非常规饲料资源的需求愈发迫切。菜籽饼粕是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油菜的加工副产物,饲用价值不高严重制约了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具有改良菜籽饼粕品质和提高畜禽生产性能的优势。本文综述了微生物发酵改良菜籽饼粕饲用价值的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微生物发酵菜籽饼粕饲料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讨论了目前微生物发酵菜籽饼粕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微生物发酵菜籽饼粕饲料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