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遗传育种
  • 遗传育种
    胡尚杰,吴 刚,武玉花,曹应龙,卢长明&,#68,
    2010, 32(2): 173-17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全球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分子特征,选取常用的调控元件启动子CaMV 35S、FMV35S、nos,终止子NOS 3’、T-35S、g7 3’、E9 3’,和标记基因bar、 NPT II、hpt II、pmi作为筛查靶标序列,通过重组PCR技术将这些元件克隆到双元载体pBI121上,构建成包含11个转基因元件的通用阳性质粒分子pBI121-ELEMENTS。质粒序列信息已提交至GeneBank并获得序列号HM047294。该质粒分子对目前国内外批准的5类主要转基因作物(大豆、油菜、玉米、棉花和水稻)理论筛查覆盖率达到91.5%,对我国批准进口的27种转基因作物的理论筛查覆盖率达100%。以pBI121-ELEMENTS为阳性对照,筛查7个转基因品系,结果显示该分子能够有效用于转基因作物定性筛查。
  • 综述与专论
  • 综述与专论
    杜德志,聂 平,徐 亮,罗玉秀,姚艳梅,周红伟,张晓梅
    2010, 32(2): 180-18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SSR分子标记研究35份不同生态类型甘蓝型油菜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并从中挑选有代表性的6个春性和6个半冬性材料按完全双列杂交方法(Griffing II)组配成66个组合,考察不同生态类型组合的杂种优势,并分析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类型的35份品种(系)在遗传相似系数0.698处分为5类,第I类主要为春性材料,半冬性材料分布于第II、III、V类,聚类分析结果与材料的生态类型基本一致;春性品种(系)与半冬性品种(系)组配的组合要比同种类型品种(系)间组配的组合具有更强的杂种优势;SSR的分子遗传距离与大多数性状F1表现及杂种优势相关不显著,利用SSR预测杂种优势效果还不明显。
  • 遗传育种
  • 遗传育种
    官春云,谭太龙,王国槐,何激光
    2010, 32(2): 187-19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简单、快速、准确的油菜测产方法,本文比较了4种油菜测产法:常规法、取样法、单位面积角果数法和催熟收获法。结果表明,常规测产法是通过少数样本资料换算而来,所得理论产量结果普遍高于实际产量,且平均差异最大;取样测产法操作简便,与实际产量差异最小;单位面积角果数测产法与实际产量差异较小,操作简便,但是需要通过取样获得不同品种的单位面积角果数与实际产量回归方程;催熟收获测产法准确度高,前提是准确测定菜籽水杂率,这种方法适合南方冬油菜大面积催熟后机械收获测产,也适合于过熟机械收获测产。

  • 遗传育种
    许靖曼, ,魏文辉,沙爱华,单志慧,周新安
    2010, 32(2): 191-19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大豆重组自交系中的一个多粒荚家系Q1001,构建了一个大豆BAC文库(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 library)。该文库包含54 912个克隆,平均插入片段达125kb,相当于大豆单倍体基因组大小的6.12倍。随机挑选4个大于100kb的克隆进行稳定性继代实验,经100代后插入的DNA片段仍然稳定存在。该BAC文库的建成,为下一步开展大豆产量相关基因的克隆打下基础。
  • 遗传育种
    韩柱强,高国庆,周瑞阳,唐荣华,周翠球,钟瑞春
    2010, 32(2): 196-2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杂交组合8-153×粤油13的P1、F1、P2、F2世代和F2:3家系的油酸、亚油酸含量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在该组合中,花生油酸含量遗传由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多基因控制;F2、F2:3群体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7.28%和 55.00%,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13.34%和32.13%;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分别为8.817 2和4.039 7,显性效应值分别为-10.247 5和-9.042 0。亚油酸含量遗传由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F2、F2:3群体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8.30%和79.84%;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da、db)分别为-7.394 9和-6.956 8,显性效应值(ha、hb)分别为1.387 9和1.543 8;da与db、da与hb、db与ha以及ha与hb间的互作效应分别为-4.521 6、-1.768 8、-1.980 8和-1.117 2。ol基因的多效性以及油酸、亚油酸含量和O/L比值的遗传均受两对主基因控制的结果暗示相同的两对主基因可能同时控制油酸与亚油酸含量,它们对油酸、亚油酸含量的作用效应相反。
  • 遗传育种
    石新国,陈 华,陈湘瑜,庄伟建
    2010, 32(2): 202-2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已发表的γ-TMT基因序列(GenBank AF104220),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cDNA中分离得到γ-TMT基因,根据已发表的油菜(Brassica napus)种子贮藏蛋白基因特异表达的2S启动子(登录号J02798)序列,从油菜DNA中分离得到2S启动子。为了同时提高花生中维生素E和油酸含量,构建得到了双价种子特异表达载体pCAMBIA1300AT,它带有FAD2基因反义RNA干扰体和γ-TMT基因的种子特异表达单元。该载体已登录在GenBank上(登录号FJ362601)。通过农杆菌C58介导转化花生品种闽花6号,获得PCR阳性的转化植株。
  • 遗传育种
    邱金梅,温世杰,刘海燕,梁炫强
    2010, 32(2): 208-2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表面活性剂(MES,Methyl Ester Sulfonate))、真空渗入法和二次侵染对提高花生转化效率的影响,建立了一种农杆菌介导的花生快速高效遗传转化体系。该体系以带子叶的胚轴为外植体,在OD600为0.7的菌液中,加入150mg/L的MES,40kpa真空处理10min,共培养3d后进行二次侵染。采用该体系可显著提高遗传转化率,GUS基因阳性表达率最高,达73.3%。
  • 遗传育种
    殷冬梅,李拴柱,崔党群
    2010, 32(2): 212-2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DPS统计软件对18个花生品系的主要农艺性状的考种数据进行变异性、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主茎高、总分枝数、结果枝数、单株荚果数变异系数较大。主茎高与侧枝长、百果重与百仁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荚果产量与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结果枝数、单株果数、百果重、百仁重均呈正相关,与出米率呈负相关。18个花生品系因参与聚类的性状组合不同而聚类结果各异,综合性状的聚类在D2=5.91水平下分为4大类,其中第一类(1号和13号品系)和第四类(8、11、18)表现良好,值得推广种植。
  • 遗传育种
    樊哲仁,王晓东,唐 琳
    2010, 32(2): 217-2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添加外源硅溶液后,研究盐胁迫下麻疯树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测定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丙二醛(MDA)含量和酶活性(包括SOD、POD和CAT)等指标,调查硅对盐胁迫下麻疯树的生理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外源硅处理可显著提高麻疯树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水培营养液中施加外源硅可降低盐胁迫下幼苗叶片的MDA含量,显著提高了SOD和POD活性,部分提高CAT活性(但不显著)。外源硅缓解了盐胁迫的生长抑制作用。外源硅的缓解效应存在浓度差异,终浓度3mmol/L硅的生长缓解作用最好。



  • 栽培生理
  • 栽培生理
    李 俊,张春雷,秦 岭,马 霓,李 锋
    2010, 32(2): 222-2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磷高效油菜品种(中油821,Z821)和磷低效品系(W182)在低磷胁迫条件下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脯氨酸、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以及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等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一致,Z821和W182对低磷响应差异主要表现在变化幅度上:Z821植株组织中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显示体内氧清除系统活性提高,有利于减少膜脂化程度,降低磷胁迫损伤,但SOD、POD、CAT、可溶性蛋白和光合指标(Pn、Tr和Gs)变化不显著,产量和其它农艺性状也无显著变化;相反,磷低效品系W182在低磷胁迫下测定的各指标均变化显著;此外,磷低效和磷高效油菜品种(系)的类胡萝卜素、脯氨酸含量、SOD活性、Tr、Gs等以及它们的耐低磷指数差(DTLP)较大,分别达到27.7%、69.4%、45.0%、27.0%和26.0%。表明DTLP可以作为磷高效基因型油菜的评价指标。
  • 栽培生理
    张 佩,周 琴,张国正,王福政,江海东 ,濮梅娟
    2010, 32(2): 229-2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土培的方法研究了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simulated acid rain, AR)对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H≥4.0的酸雨刺激幼苗生长,生物量和色素含量维持在对照(pH6.0)相当或更高的水平;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非酶抗氧化剂(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随着酸雨酸度的进一步增强(pH≤4.0),油菜幼苗的生物量、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非酶抗氧化剂含量逐渐下降,且下降速度越来越快;膜脂发生过氧化,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显著增加。当pH≤2.5时,幼苗叶片可观察到不同程度的伤斑。

  • 栽培生理
    左青松,刘 荣,石剑飞,唐 瑶,杨 光,冷锁虎
    2010, 32(2): 235-23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7-2008年度以98个甘蓝型常规油菜品种(系)为材料,通过测定初花期和成熟期不同器官干重和氮素含量以及成熟期植株农艺性状,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系)按氮素籽粒生产效率(NUEg)从低到高依次分为6类,并研究不同类型材料间干物质生产和农艺性状差异。结果表明,成熟期总生物量、果壳干重和籽粒产量、一次分枝数和角果数可以作为NUEg的初步筛选指标。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干物质生产方面,成熟期籽粒和果壳干重对NUEg有显著影响,提高NUEg重点是提高花后角果干物质积累,尤其是籽粒干物质积累;在农艺性状方面,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对NUEg有显著影响,提高NUEg首先应提高角果数,其次是每角粒数。
  • 栽培生理
    周可金,官春云,肖文娜
    2010, 32(2): 240-24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荧光猝灭动力学技术研究两种催熟剂对油菜角果叶绿素含量及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利收谷和草甘膦对油菜角果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荧光参数有明显不同的影响。利收谷的催熟速度快、效果好,且随浓度增加而增加,但对角果叶绿素破坏严重,ETR、EQY下降快,造成角果光能利用率下降较多,产量明显降低。草甘膦催熟效果较慢,但对角果叶绿素影响小,ETR、EQY下降慢,产量较高。文中还探讨了油菜产量、含油量与角果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素含量的相关关系,发现油菜产量与ETR、EQY、qP之间相关显著,含油量与EQY、qP相关显著,表明油菜产量形成与油分积累和后期角果光能转化效率、电子传递速率有密切关系。
  • 栽培生理
    杜吉到,张晓艳,李建英,郑殿峰,冯乃杰
    2010, 32(2): 245-25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垦农4号大豆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密度对大豆群体光合有效辐射强度、温度、相对湿度、CO2浓度、风速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群体冠层的微气象特征存在差异,高密度与低密度群体之间差异显著。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及风速均随着密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温度、湿度及CO2的浓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昼夜温差在14~17.3℃,群体的相对湿度正午12:00时最低,高低密度群体湿度差相隔3%;群体间不同层次的CO2浓度越接近地面越高,从06:00到12:00时,密度为36万株/hm2的群体(即P2.4)各冠层CO2浓度均为最大。随种植密度增加,群体内单株荚数、粒数和粒重逐渐减少。当密度为36万株/hm2时,群体产量最高。
  • 栽培生理
    叶茂颖,刘卫国,杨文钰,万 燕,陈俐娥,罗庆明
    2010, 32(2): 252-2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我国西南地区3个常用大豆品种为材料,比较净作和套作条件对其大豆籽粒发育及后熟过程中异黄酮积累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成熟期按总异黄酮积累速率可分为初始积累期和快速积累期;受田间小气候影响,套作条件下大豆较晚进入快速积累期;田间采收时,贡选1号品种净作总异黄酮含量极显著高于套作,南豆16和贡秋豆3号净作与套作之间差异不显著。3个品种籽粒后熟期套作条件下总异黄酮的积累量均极显著高于净作,总异黄酮含量套作均显著高于净作;后熟期不同品种异黄酮各组分及总异黄酮的积累量均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发现净套作对3个大豆品种的异黄酮积累动态及总含量均有显著影响,品种间籽粒异黄酮的积累对种植条件的反应不同。相对净作而言,后熟过程更利于套作大豆籽粒异黄酮的进一步积累。
  • 栽培生理
    何佳倩,吴卫国,钦 佩,赵福庚
    2010, 32(2): 257-26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研究不同磁处理对盐渍条件下海滨锦葵种子萌发的影响,初步探讨了磁处理提高盐渍条件下种子萌发率的机理。结果表明:盐胁迫对海滨锦葵种子萌发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外加磁处理可以不同程度上恢复种子萌发率,其中以600 mT处理30 min效果最佳。300 mmol/Lol/L NaCl处理明显降低了种子淀粉酶和异柠檬酸裂解酶(ICL)活性,呼吸速率也明显下降,外加磁处理后淀粉酶活性有一定程度恢复,但效果不显著;异柠檬酸裂解酶活性则明显恢复,通过对该酶动力学常数Km 以及Vmax 进行分析,发现磁处理后ICL与底物亲和能力及酶促反应的最大速度均得到显著提升;种子呼吸速率也显著上升。为进一步探讨磁处理提高盐胁迫下种子萌发率的原因,实验同时设计了与NaCl处理等渗透势的PEG处理试验,结果显示,磁处理只提高NaCl处理组种子萌发率。上述实验结果暗示,磁处理可能通过影响盐胁迫后植物细胞内离子转移和分布的变化,进而引起与之相关的代谢酶类、生理活性发生改变,从而提高了盐渍环境下海滨锦葵种子的萌发率。
  • 土肥植保
  • 土肥植保
    肖庆生,夏志涛,周灿金,邹崇顺 ,张学昆,廖 星
    2010, 32(2): 263-26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10号(ZS10)和中油杂5号(ZYZ5)为材料,研究迟直播条件下氮、磷、钾的“3413”肥料效应,确定最佳施肥量以减少迟直播对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对总生育期和苗期各指标影响不大。ZS10的主花序长、总角果数、千粒重与氮肥显著相关;ZYZ5的实际产量与氮肥显著相关。磷肥与各性状间关系不显著;钾肥与ZS10的每角果粒数、ZYZ5的实际产量达到显著相关。随着氮肥增加,菜籽含油量下降而蛋白质增加;磷肥对菜籽蛋白质含量和含油量影响不大;适量的钾肥有利于含油量的增加但对蛋白质含量影响较小。
  • 土肥植保
    曹兰芹,伍晓明,李亚军,陈碧云,陈鲜妮,田阳阳,高亚军 ,
    2010, 32(2): 270-27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土培试验,在不同供氮水平条件下,对50份甘蓝型油菜材料进行氮素吸收效率筛选。结果表明,不同油菜基因型的氮素吸收效率具有显著差异,氮素供应水平较高时不同基因型氮素吸收效率的变异更大;在油菜各器官生物量、各生育期地上部生物量、各器官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和各种农艺性状等指标中,根系生物量差异最大。表明根系生物量可能是评价油菜氮素吸收效率的重要指标;氮素供应水平较高时,氮高效基因型与氮低效基因型地上部生物量的差异从五叶期到成熟期呈增高的趋势,有效角果数、株高和第一个有效分枝高度差异显著;而施氮水平较低时,地上部生物量差异不显著,千粒重和每角粒数差异也不显著。供氮水平改变时,氮高效基因型的油菜生物量、籽粒产量和茎叶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及多个农艺性状指标都有显著变化,而氮低效基因型的相应指标变化则较小,表明氮高效基因型对氮素供应水平更敏感。
  • 土肥植保
    江木兰, ,王国平,胡小加,张银波,万 霞
    2010, 32(2): 279-28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油菜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Y-2(Bacillus subtilis)的细胞外分泌型抗菌性纯化物进行双缩脲反应、茚三酮反应、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分离、质谱分析和异硫氰酸苯酯(PITC)柱前衍生HPLC分析。结果显示: BY-2的胞外分泌型抑菌物质含肽键,具有环状分子结构。在甲醇/水的流动相条件下,1.969min出现1个抑菌成分峰值;在三氟乙酸/甲醇流动相条件下,抑菌成分形成了6个峰值。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该抑菌物质由分子量分别为995Da、1 009Da、1 023Da、1 037Da、1 051Da和1 087 Da六种成分构成,其4种氨基酸比例为:天冬氨酸:谷氨酸:缬氨酸:亮氨酸=1:1:1:1.5。该抑菌物质可归类为环脂肽类抗生素(Cycle lipopeptide)中的枯草菌表面活性素(Surfactin),其中的1 087Da大分子同系物尚未见报道。
  • 土肥植保
    卜贵军 ,郑小江,王学东,崔 琳,李 英,吕 薇
    2010, 32(2): 285-28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喷施草甘膦后研究大豆莽草酸、叶绿素以及叶片超微结构变化,揭示草甘膦对大豆伤害的机理。喷施草甘膦后,大豆品种东农42叶绿体内产生嗜锇颗粒,片层结构变得稀薄,淀粉粒减少;由于叶绿素含量降低,东农42莽草酸积累;随后叶绿体变形裂解,细胞膜从细胞壁上脱落,细胞瓦解。相比之下,GTS 40-3-2叶肉细胞的液泡、叶绿体、叶绿体片层、淀粉粒等先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后恢复;叶肉细胞出现嗜锇颗粒,表现为先增多,后减少,大约1周后消失;莽草酸含量几乎没有变化,叶绿素先下降后恢复,恢复过程需要2周左右。
  • 研究简报
  • 研究简报
    潘玉欣, 刘恒蔚
    2010, 32(2): 290-29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miRNA是调控植物基因表达的一类非编码小分子RNA。许多植物上已发现多种miRNA,但在花生中尚无相关研究。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花生中的miRNA及其靶基因。将miRBase注册的已知植物miRNA与花生EST和GSS数据库进行比对搜索,筛选得到13条miRNA,进一步预测得到20个靶基因。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靶基因属于转录因子,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等多种生物过程。
  • 研究简报
    黄金堂,陈海玲,李清华,李淑萍,谢志琼
    2010, 32(2): 295-29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五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研究了基本苗及氮、磷、钾、钙施用量五项主要栽培措施对南方水田春花生产量及效益的影响。通过产量及效益数学模型的优化与解析,以明确影响南方水田春花生产量及效益的关键因子和实现高产高效优化栽培的综合农艺措施。结果表明,在5个因素中,对花生产量的影响为:基本苗﹥CaO﹥P2O5﹥K2O﹥N;要获得300㎏/667㎡以上产量和1800元/667㎡以上的经济效益,其最佳栽培措施组合是:保持基本苗1.75~1.83万/667㎡,施纯N:9.93~10.21㎏/ 667㎡,P2O5:5.91~6.18㎏/667㎡,K2O:11.80~12.07㎏/ 667㎡,CaO:3.73~4.13㎏/ 667㎡。

  • 综述与专论
  • 综述与专论
    王汉中
    2010, 32(2): 300-3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分析了我国食用植物油供给形势、油菜产业在食用植物油供给中的地位的基础上,对我国油菜产业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推动以“三高”(“高油、高产、高效”)为标志的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的第四次飞跃来应对新的挑战。

  • 综述与专论
    陈兆波 余 健
    2010, 32(2): 303-3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我国油菜生产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我国油菜生产现状的油菜科研对策:(1)加强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一步提高油菜产量;(2)挖掘高含油量油菜资源,加强油脂形成的基础研究,进一步提高油菜的含油量;(3)改善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改良菜籽油的营养品质,提高菜油的商业价值;(4)加强早熟品种和适合机械化收获品种的培育;(5)加大油菜转基因方面研究。

  • 综述与专论
    吴学君
    2010, 32(2): 309-3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出口产品结构、出口市场结构、出口的国内地区分布三方面分析了我国近11年来花生及花生产品的出口贸易结构,并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11年来我国花生及花生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进行了测算和比较分析。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在花生果、花生仁、花生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的优势很明显,竞争力很强,而在花生油和花生粕等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 综述与专论
    李培武, 张道宏, 杨扬, 崔野韩, 张奇, 张文, 丁小霞, 王秀嫔, 姜俊
    2010, 32(2): 315-3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 AFT)是一类致癌性极强的剧毒物质,常存在于发霉的粮油制品中。本文综述了黄曲霉毒素去毒方法研究进展,并结合近年来黄曲霉毒素检测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将新型纳米材料吸附法与化学方法相结合的脱毒、去毒方法。以期对我国开展粮油黄曲霉毒素脱毒技术体系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 综述与专论
    唐桂英, 柳展基, 单雷
    2010, 32(2): 320-3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是生物体内TAG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它的作用是催化二酰甘油加上脂肪酸酰基形成三酰甘油。本文介绍了DGAT的分类、亚细胞定位、功能、底物特异性和调控,并展望了DGAT研究在油料作物品种改良方面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