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遣传育种
  • 遣传育种
    赵 娜,邢素娜,曹应龙*,卢长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编码β-酮酰-辅酶A合成酶(β-ketoacyl coa synthase, KCS)基因家族成员之一的KCS10基因功能,本文通过基因组步移和RACE技术,从甘蓝型油菜中双9号中克隆了BnKCS10基因。甘蓝型油菜BnKCS10基因编码区长2344bp,含有两个内含子,长度分别为527bp和167bp。BnKCS10基因在花蕾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柱头和受精后30d的角果,说明在生殖器官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营养器官。转BnKCS10基因的酵母能够正常合成预期的蛋白,但没有超长链脂肪酸的合成。

     

  • 遗传育种
  • 遗传育种
    黄金, 黄军艳, 柯涛, 曹慧慧, 马向东, 童超波, 于景印, 吴南, 董彩华, 刘胜毅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寻找新型植物抗菌肽,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手段在全基因组范围内进行油菜抗菌肽基因的预测和分析,初步筛选出与已知抗菌肽具有类似序列结构特征的候选基因BnPCD842895。BnPCD842895基因长度为189bp,编码48个氨基酸,通过overlap PCR方法,将合成的抗菌肽基因克隆到pET30a-EDDIE-GFP表达载体上。将大肠杆菌中表达得到的包涵体融合蛋白在体外复性,并通过融合蛋白EDDIE的自我剪切,从而获得不增加任何多余氨基酸的抗菌肽产物。抑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BnPCD842895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都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 遣传育种
  • 遣传育种
    赖运平,张浙峰,王丽容,何巧林,张新明,堵苑苑,余 毅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评价不同来源同名甘蓝型油菜品种的异同性,以42个同名甘蓝型油菜品种(共91份)为研究对象,采用同名品种两两相邻种植方法,调查参试品种的29个DUS[特异性(distinctness)、一致性(uniformity)和稳定性(stability)]测试性状,并采用43个SSR标记,对参试品种进行指纹分析,进而比较同名甘蓝型油菜品种基于DUS测试性状和SSR标记的异同性。结果表明,39.3%(22组)的不同来源同名品种无论是表型还是SSR标记都存在较大差异;26.8%(15组)的同名品种间表型和SSR指纹极为相似,亲缘系数表明,该类品种亲缘关系密切;只有33.9%(19组)的同名品种综合表现为无明显差异。由此可知,不同来源的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同名异种现象比较普遍,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加强对同名品种的管理。

  • 遣传育种
    官玲亮,侯 凯,刘 千,邹宇婷,易 斌,吴 卫*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RT-PCR和RACE (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技术,从红花未成熟的种子和叶片中分离到8个FAD2基因和1个FAD6基因片段,并全部提交至GenBank上。在NCBI中Blast结果显示,CtFAD2-1和CtFAD2-8与向日葵、大豆、棉花等种子特异表达的FAD2-1基因的同源性较高。而CtFAD2-2与其他作物中组成型表达的FAD2-2/ CtFAD2-3有较高的相似性。将红花ω6脂肪酸脱氢酶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发现,CtFAD2-1与CtFAD2-8的同源性最高,为79.9 %;其次是CtFAD2-2与CtFAD2-1和CtFAD2-8,分别为70.8 %和70.2%;而这3个FAD2基因与其余5个拷贝间的序列相似性均较低,在52.0%~61.0 %之间;CtFAD6 与CtFAD2之间的相似性极低,在18.0%~21.9 %之间。红花8个FAD2均检测到内质网滞留信号,将其定位于内质网膜上,而CtFAD6 N-端检测到67bp 的质体信号肽序列,将其定位于叶绿体膜上。疏水性和跨膜分析结果显示,除CtFAD2-6以外,其余FAD2均含有6个疏水区,分别跨膜4~6次。

     

  • 遣传育种
    陈金峰, 胡斌杰, 王宫南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RT-PCR技术获得大豆的过氧化氢酶基因家族的GmCAT3、GmCAT4、GmCAT5的cDNA碱基片段,进化树分析表明GmCAT3和GmCAT1/2,GmCAT5和豌豆PsCAT、豇豆VrCAT的亲缘关系较近;将3个目的基因克隆到pMD19-T载体上,再连接到pET28a表达载体上,获得重组载体pET28a-GmCAT3、pET28a-GmCAT4和pET28a-GmCAT5,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经SDS-PAGE电泳分析,在20℃条件下,0.1mmol/L的IPTG诱导12h表达量最佳,诱导的目的蛋白在60kD处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获得重组蛋白分别占总蛋白的35.7%、44.2% 和42.5%。 

  • 测试与加工
  • 测试与加工
    张月婷,黄家权,晏立英,雷永,廖伯寿*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成熟花生种子的胚小叶为外植体,建立一套高效的花生再生体系,为进行外源基因的遗传转化奠定基础。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胚小叶再生能力差异显著,以丰花2号为最佳基因型。诱导培养基MSB+6-BA 7mg/L+NAA 0.6mg/L+ AgNO3 2mg/L对丰花2号不定芽诱导和分化具有较好的效果,成苗率可高达57.22%;最适宜的分化和伸长培养基为MSB+6-BA 3mg/L;在生根培养基MSB+NAA 1.5mg/L(或1mg/L)中,再生幼苗96%以上可生根。再生植株经炼苗移栽后90%以上可正常生长。

     

  • 遗传育种
  • 遗传育种
    赵彩霞, 刘自刚, 孙万仓, 武军艳, 何丽, 史鹏辉, 张喜平, 金璞余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两年大田试验,研究了化学药剂GSC、SX-1和麦极对北方寒区白菜型冬油菜陇油6号的化学杀雄技术。结果表明,不同种类化学杀雄剂对雄蕊的影响不同,SX-1和GSC对陇油6号均有较好的杀雄效果,麦极对雄蕊基本无影响;不同种类杀雄剂的最佳杀雄浓度不同,杀雄时期和方法、单株受药量对杀雄效果也有较大影响,以喷施2次化杀剂的杀雄效果最佳。SX-1以浓度9.0~10.0mg/L于现蕾期和现蕾后10~12d左右各喷1次、单株受药量分别为3~4mL、5~6mL效果较好,诱导雄性不育株率达到95%;GSC以浓度为0.6mg/L左右、现蕾期和现蕾后10~12d左右各喷1次、单株受药量分别为9~10mL、15~16mL效果较好,诱导雄性不育株率达到98%;当SX-1和GSC的单株受药量分别超过8和20mL时,无论是在植株发育的哪个时期处理,均产生药害现象。

  • 栽培生理
  • 栽培生理
    王晓光,赵新华,蒋春姬,于海秋,曹敏建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徐花5号、R03-3、唐油4号、丰花5号和汕油101是5个适合辽宁生长的高产品种(系),以此为试材,比较研究了其结荚特性。结果表明,唐油4号和R03-3的单株果针数、有效荚果数和饱果数显著高于徐花5号和汕油101 (P?0.05);始花期的花形成的果针数、总荚果数、有效荚果数和饱果数所占的比率均较大,盛花期的花次之,末花期的花仅有极少数形成果针,且未结荚。R03-3始花期和盛花期的花形成的饱果数最多,其比率达100%和13.1%,其次为唐油4号和汕油101,丰花5号最低,仅为63.6%和5.3%。从结荚分布来看,不同品种(系)最高的结荚部位不同,一般为主茎第4、5节,且节位越低,总荚果数量越多,唐油4号主茎仅3个节位结荚,而汕油101最高结荚部位为主茎第6节。

  • 栽培生理
    云文丽,侯 琼,王海梅,张 超,闫伟兄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食用向日葵为材料,采用开放式气路测定不同发育阶段(2对真叶、13-14片叶、现蕾期、开花期、开花后20d)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等相关指标,并运用Michaelis-Menten模型对净光合速率进行了模拟,计算了光响应曲线的特征参数。结果表明:在试验设置光强下,各个生长发育期净光合速率随着光合光子通量密度(photosynthetic photon flux density,PPFD)的增加而增加,增加幅度随着植株由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达到最大,之后随着叶片的衰老趋于平缓。在河套灌区食用向日葵的整个生育期, 大多在0.067~0.083之间变化。 在14.61~64.16 μmol•m-2•s-1之间变化,LCP和LSP分别为41.17~107.83 μmol•m-2•s-1和2 382.89~3 600.51μmol•m-2•s-1,表明向日葵具有高光能利用率,是耐阴性较差特别喜光的典型阳生植物。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不同发育期向日葵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明显增加,而胞间CO2浓度降低。当光强<500μmol•m-2•s-1时,各发育期的WUE随光的增加快速上升,但当PPFD > 500μmol•m-2•s-1后,2对真叶仍以较高的速率增加未见减少,其他生长发育期WUE随光强呈现抛物线变化。

  • 栽培生理
    张 琛,李泽福,滕 斌,汪顺丽,高 奇,张 瑛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硫酸铵盐析分级分离、DEAE-52离子交换层析及葡聚糖凝胶层析(Sephadex G-150)过滤,从花生种子中获得了4种花生脂肪氧化酶同工酶(B-Ⅱ、B-Ⅲ和C-Ⅴ、C-Ⅵ),所得纯化产物经SDS-PAGE检验为均一单带,4种花生脂肪氧化酶同工酶均有一种多肽链组成,其亚基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1kD,其纯化倍数为63.2、50.7、22、55.45,产率分别为4.8%、5.3%、2%和10%。 

  • 土肥植保`
  • 土肥植保`
    李强生,荣松柏§,胡宝成*,江莹芬,侯树敏,费维新,陈凤祥,吴新杰,范志雄,雷伟侠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8-2012年间,对我国16个省(市、自治区)60个市(县)的冬、春油菜产区进行油菜茎基溃疡病/黑胫病的调查,从14个省的42个市(县)发现黑胫病存在,发病田块约占调查田块的10%,最重的田块发病率达92%,整株死亡率达5%。从病症表现判断,我国冬、春性油菜茎部、基部黑胫病斑与欧洲、北美油菜黑胫病(Leptosphaeria biglobosa)病斑相似。感染病株中,假囊壳成熟时释放子囊孢子,其形态特征符合文献中对L. biglobosa的描述。分离纯化菌株,在PDA培养基上产生黄色至黄棕色或红棕色色素,与对照L. biglobosa菌株相似。共分离纯化了550个病原菌株,对其中的384个纯化菌株和468份患病组织样品,分别提取病原菌DNA后,采用多重PCR鉴定病原菌种类,得到L. biglobosa特异的440bp产物。结果显示,这些病原菌均为L. biglobosa。采用子叶接种的方法,检测了11个省(市、自治区)的22个菌株的致病性,结果显示,强致病力菌株有14个,中等致病力菌株有8个,除来自内蒙古海拉尔的菌株CN-21外,所有试验的中国菌株均较来自波兰的中等致病力的L. biglobosa菌株PL-Lb致病力强。本研究表明,目前黑胫病在我国油菜产区普遍存在,且在局部地区已造成较严重的危害;尚未发现引起油菜茎基溃疡病的强侵染型致病菌L. maculans。提出了防止L. maculans入侵我国的监控措施和对策。

  • 土肥植保
  • 土肥植保
    陈坤荣,任 莉,刘 凡,徐 理,方小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1-2012年开展了氰霜唑、百菌清和氟啶胺防治油菜根肿病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育苗前2~3d用氰霜唑0.5mL/L喷浇苗床对油菜苗根肿病的防治效果在90%左右。苗床消毒结合百菌清0.5g/L液灌根对移栽油菜田根肿病的防治效果67.6%~80.8%;单用苗床消毒措施的移栽油菜田根肿病防治效果57.1%~74.3%。氟啶胺和氰霜唑拌种对直播油菜根肿病的防病效果分别为75.4%~95.3%和35.1%~49.8%。苗床用氰霜唑消毒结合百菌清灌根和单用苗床消毒防病措施比不防治对照油菜分别增产949.0kg/hm2和799.1 kg/hm2,扣除农药和劳动力成本,分别增加收入2 935.8元/hm2和2 922.2元/hm2。

  • 测试与加工
  • 测试与加工
    王琴飞,应东山,洪彩香,李莉萍,王 明,张如莲*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建立一种同时检测受黄曲霉菌侵染后花生种子中白藜芦醇糖苷(Piceid)、白皮杉醇(Piceatannol)、白藜芦醇(Resveratrol)、两种白藜芦醇二聚体(ε-viniferin、δ-viniferin)和紫檀芪(Pterostilbene)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探索不同种植年度和地区的花生种子,在受黄曲霉菌侵染后6种芪化物的合成规律,采用Purospher STAR RP-18e 色谱柱(Hiber150×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和2%甲酸水溶液三元梯度洗脱,柱温为30℃,检测波长306nm,流速1mL/min。结果显示,6种芪化物线性范围在1~100mg/L之间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在0.999 0~0.999 9之间;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的标准偏差(RSD)都低于4.7%;检出限为0.01~0.05mg/L;加标回收率在95.2%~102.0%之间(n=3);所测两个品种的花生种子在受到黄曲霉菌侵染后,6种芪化物总含量在不同种植年度间变化差异较小,分别为1.23和0.40μg/g;在不同种植地区间变化差异较大,分别为33.69和71.08μg/g,品种间芪化物合成量与侵染率呈负相关。

     

  • 测试与加工
    董晓丽,孙 娟,张 妍,孙丽娟,陆美斌,李为喜,王步军*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优化气相色谱条件、气液相平衡条件等,建立了一种豆粕中残留溶剂甲醇、乙醇和异丙醇的顶空气相色谱法(headspace gas chromatography, HS-GC)检测方法;应用该方法测定了8种豆粕样品中的甲醇、乙醇和异丙醇残留量。研究结果表明,甲醇、乙醇和异丙醇能够完全分离,定量曲线线性关系良好,方法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  .166、0.153和0.159mg/L,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1.1%、99.4%和97.8%。本文为研究各种豆粕中的残留溶剂提供了可靠的检测方法。

  • 研究简报
  • 研究简报
    关周博,田建华*,董育红,李少钦,韦世豪,姚雪雁,郑 磊,王学芳,张文学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不同品种的甘蓝型油菜在低海拔冬油菜区(陕西大荔试验点,东经109.93度,北纬34.80度,海拔368m)和高海拔春油菜区(甘肃张掖试验点,东经100.45度,北纬38.93度,海拔2 300m)两个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穿梭选育,平均含油量得到有效提高。将所试的62份油菜品种(系)根据含油量归为低、中、高和特高含油量4类。经选育后,相同品种(系)的含油量有较大提高;从2006-2011年大荔试验点和张掖试验点含油量平均变幅分别为4.9%和6.57%,最高品系含油量达到61.53%;同时对含油量高、性状好的材料,进行组合测配,已选育出我国第一个含油量超过50%的杂交油菜秦杂油4号。

  • 研究简报
    王丽艳,荆瑞勇,郭永霞,殷奎德*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确定大豆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中激素浓度的最佳组合,以大豆幼苗下胚轴为外植体,诱导初代愈伤组织,之后利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进行数学模拟,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激素浓度组合寻优。结果表明: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9309;大豆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中激素浓度的最佳组合为MS+6-BA 0.547 2 mg/L+NAA 1.206 6 mg/L+2,4-D 0.122 2 mg/L。

  • 研究简报
    杨敏,田丽萍*,薛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5个不同来源油莎豆品种在新疆干旱气候区内覆膜滴灌条件下的生产表现和品质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圆粒品种的适应性最好,产量及含油量较高。尤其是河南圆粒品种,其块茎整齐度最好,便于收获,产量和含油量最高,分别高达17 513.25kg/hm2、26.79%。小粒品种的茎蘖数和株高明显高于其他品种,产量和含油量居中。河南大粒品种的产量和含油量都极显著低于其他品种。综合来看,河南圆粒比较适合在新疆干旱气候区大规模推广种植。

     

  • 综述与专论
  • 综述与专论
    叶春雷,王 炜,张建平,欧巧明,罗俊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单倍体在基础研究和育种上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通过雄核发育(花药和小孢子培养)、雌核发育途径(未受精卵或子房培养等)、种内或种间杂交产生。在亚麻单倍体研究中,花药培养是目前研究最多,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综述了亚麻单倍体的研究进展,侧重于亚麻花药培养过程中关键影响因子,如供体植株的基因型、栽培条件、预处理方式、培养基的筛选等;分析了目前我国在亚麻单倍体育种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