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全文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研究进展
    郭婷婷, 万楚筠, 黄凤洪, 魏春磊, 胡正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1, 43(6): 1174-1180. https://doi.org/10.19802/j.issn.1007-9084.2020145
    PDF全文 (2309) HTML (807)   可视化   收藏

    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 L.),又称虎坚果,沙草科莎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油莎豆具有适应性广、生长期短、生物量大、含油量高等优势特性。油莎豆茎叶可做青贮饲料,块茎可生吃或熟吃,此外,油莎豆还可用来榨油,榨油后的油饼可用来做饲料。因此油莎豆作为一种集粮、油、牧、饲于一体的新兴农作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开发潜力。为了深入了解油莎豆,促进油莎豆资源的高值化利用和研究,本文综述了油莎豆中油脂、蛋白和多糖等主要营养成分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油莎豆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和保肝等生理功能,并就其市场规模和科学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 遗传育种
    韩毅强, 高亚梅, 杜艳丽, 张玉先, 杜吉到, 张文慧, 潘绍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1, 43(6): 1016-1024. https://doi.org/10.19802/j.issn.1007-9084.2020353
    PDF全文 (1058) HTML (316)   可视化   收藏

    盐碱胁迫伴随作物生长各个阶段,筛选获得全生育期耐盐碱大豆资源意义重大。试验通过测定大庆地区盐碱土含盐碱种类、含盐量及pH值等指标,确定筛选用盐碱种类、浓度。在培养皿、发芽袋和盆栽试验筛选中,通过大豆芽期发芽率、芽苗期物质生长量、成熟期物质生长量鉴定耐盐碱大豆种质。结果显示大庆地区盐碱土壤为硫酸盐苏打盐碱土,确定盐碱溶液为NaCl、Na2CO3、NaHCO3和Na2SO4(摩尔比为1∶1∶9∶9)的混合盐碱溶液,以Na离子含量计算总盐浓度为80 mmol·L-1,溶液pH值为8.9,盆栽筛选用土壤盐含量为3.3‰,pH值为8.9。鉴定的887份种质资源中种皮颜色有黑、褐、红、绿、黄及双色等,相关性分析发现大豆耐盐碱性与大豆种皮颜色极显著正相关。通过芽期耐盐碱鉴定,887份大豆资源中筛选获得296份耐以上资源,进一步芽苗期筛选有123份显示高耐,再经过全生育期筛选获得7份高耐资源,5份来源于南方,2份来源于黄淮,62份耐资源,盆栽筛选比例为56.10%。本研究建立了从芽期、芽苗期到全生育期的逐级筛选方法,从887份大豆种质资源中筛选获得69份耐盐碱资源,为耐盐碱育种与耐盐碱基因资源利用提供基础材料。

  • 特色专题·适宜机械化作业的油菜种质创制及相关性状基因挖掘
    罗京, 李超, 张瑞茂, 赵德刚, 高志宏, 王芳, 杨元雨, 王转转, 王敏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2, 44(1): 14-24. https://doi.org/10.19802/j.issn.1007-9084.2021044
    PDF全文 (1041) HTML (324)   可视化   收藏

    DW871是一个具有特异株型的甘蓝型油菜矮化品系。为了研究DW871的相关基因及其表达模式,我们以甘蓝型高秆油菜HW871为对照,选取抽薹期茎秆组织进行转录组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DW871与HW871之间存在8665个显著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2582个,下调基因6083个。通过GO富集分析可注释到3个大类共22个亚类中。通过KEGG富集分析注释到5个大类31个亚类共295个通路中。我们从显著差异基因中筛选了与矮化性状密切相关的基因,在果胶降解代谢途径中注释到了43个差异基因;在生长素信号转导途径中注释到了69个差异基因;在木质素单体合成途径中注释到22个差异基因。发现DW871的矮化性状与细胞伸长、细胞壁形成和细胞分裂的异常以及生长素信号传导的受阻有关。尤其在木质素单体合成途径中的,可能通过调控PAL和CCR等酶的表达,改变木质素的合成速率和组成,进而对一系列与木质素相关的生理生化过程进行调控。因此提出DW871的矮化机制,即生长素应答和木质素合成的异常,造成了细胞伸长、生长和细胞壁变化的异常,并最终导致了DW871的矮化。

  • 综述与专论
    金龙飞, 周丽霞, 曹红星, 杨耀东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2, 44(4): 687-698. https://doi.org/10.19802/j.issn.1007-9084.2021177
    PDF全文 (1025) HTML (532)   可视化   收藏

    油脂是植物主要的储能物质,也是植物质膜的重要组分,同时还参与植物信号传导、气孔开闭、授粉受精、种子萌发、胁迫响应等多个生物学过程。WRINKLED 1WRI1)是AP2转录因子家族的成员,在油脂合成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WRI1在植物油脂合成中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1)WRI1的发现、起源和进化特征;(2)WRI1的基因表达特征、基因结构、蛋白质结构和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3)WRI1的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调控机制以及下游的靶基因;(4)对WRI1后续的研究思路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本综述内容以期为深入了解WRI1调控植物油脂合成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也为利用WRI1改良油料作物提供理论基础。

  • 遗传育种
    刘婷婷, 李艳燕, 宁晓霜, 刘志华, 姜振峰, 李文滨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1, 43(4): 648. https://doi.org/10.19802/j.issn.1007-9084.2020070
    Aux/IAA 基因家族在植物茎尖发育过程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探究大豆Aux/IAA 基因家族在大豆茎尖发育过程的调控作用,本文以拟南芥Aux/IAA 基因家族蛋白序列为参照鉴定了大豆全基因组Aux/IAA 家族基因,包括63个成员;然后以拟南芥、鹰嘴豆和大豆的Aux/IAA 家族为研究对象,比对这些基因全长氨基酸序列并构建进化树,结果表明三种作物的Aux/IAA 家族成员间亲缘关系差异明显,进化过程中同源重组频率不同;进而利用RNA-seq技术分析东农594(DN)、Charleston(CH)及二者杂交后代的RIL群体的高矮秆池(WH、WS)和F2群体的高矮秆池(JH、JS)的差异表达基因及其功能,共有17个Aux/IAA 基因在3组材料中差异表达。CHvsDN组有15个差异表达基因,JHvsJS组有2个,WHvsWS组只有1个;其中,Glyma.10G180100 在JHvsJS组和WHvsWS组均差异表达,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大豆Aux/IAA 基因家族的功能及调控茎尖发育提供理论依据。
  • 油料作物产油量相关性状的功能基因鉴定及调控机理解析
    范世航, 刘念, 华玮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1, 43(3): 361. https://doi.org/10.19802/j.issn.1007-9084.2021097
           植物油脂不仅是人类可食用油的主要来源,也是人类生产生活中重要的可再生原料。本文概述了植物油脂的生物合成途径,从母体效应、QTL、GWAS等多个方面总结了油料作物油脂合成的遗传学研究进展,同时探讨了已知的油脂合成调控相关基因的功能。本文综述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为深入了解油料作物油脂合成调控网络提供了参考,也为油料作物的分子改良和遗传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 油料作物产油量相关性状的功能基因鉴定及调控机理解析
    王延甲, 范世航§, 刘静, 郑明, 华玮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1, 43(3): 383. https://doi.org/10.19802/j.issn.1007-9084.2021092
        为了进一步研究BnLEC1 基因对油脂生物合成的影响,以高油品系61616和低油品系51070为材料,进行了转录组和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BnLEC1.A07 基因在61616品系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51070品系。对启动子PLEC161616(1829 bp)和PLEC151070(1824 bp)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比较。结果表明,两个启动子之间存在大量的SNP和InDel,其中以单碱基SNP最为丰富。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PLEC161616比PLEC151070多1个CAAT-box和2个茉莉酸反应元件,缺少1个细胞周期调控元件和2个非生物胁迫反应元件。随后我们构建了包含该启动子的GUS融合载体和LUC融合载体。烟草叶片瞬时转化后的GUS染色、LUC荧光显像和荧光素酶活性分析显示,PLEC161616的活性高于PLEC151070。综合结果表明,BnLEC1.A07 基因在不同品系中的表达水平与其含油量呈正相关,PLEC161616比PLEC151070具有更强的启动子活性。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脂肪合成基因BnLEC1.A07 在不同油菜品系中的调控
    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 特色专题 产业经济
    刘璐璐, 李建飞, 舒跃, 陈小央, 唐桂香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2, 44(2): 242-248. https://doi.org/10.19802/j.issn.1007-9084.2022015

    我国大豆自给率低,对外依存度高达87%左右,已严重威胁着我国大豆的供给安全。近来随着国际形势和新冠疫情的变化,我国大豆生产、加工及消费状况备受国内外关注。2019年我国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豆振兴计划,提出“一扩两提”的目标,以加强我国大豆产业在农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我国大豆生产、加工、贸易及消费现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提升我国大豆产业和增加自给率的策略。

  • 种质资源 遗传育种
    李田雨, 杨远霄, 刘红艳, 汪魏, 周芳, 周婷, 赵应忠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2, 44(2): 331-343. https://doi.org/10.19802/j.issn.1007-9084.2021055

    细胞色素P450(CYP450)超家族广泛参与初生和次生代谢物质的生物合成,其中CYP703家族基因参与拟南芥、水稻等的花药发育。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芝麻基因组中鉴定出303个CYP450基因,发现它们分为9个家族簇(clan),43个基因家族,随机分布于16个连锁群中。CYP703家族是71 Clan的成员之一,为了解芝麻CYP703家族的功能,克隆并分析了其家族基因SiCYP703A2。系统进化分析表明,SiCYP703A2与拟南芥CYP703A2聚为一类,它们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77%。表达分析表明,SiCYP703A2在芝麻的花蕾组织中高量表达,同时在花药发育的四分体阶段表达水平较高。拟南芥中超量表达后发现,SiCYP703A2超表达植株荚果变短、花粉活力降低,花药扫描电镜观察显示花粉壁表面出现不规则突起,花粉壁结构异常。此外,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多个花粉壁发育基因在SiCYP703A2超表达植株的花药中异常表达。这些结果表明,超量表达SiCYP703A2会导致转基因拟南芥花粉壁出现缺陷,导致育性降低,推测SiCYP703A2在花粉粒和花粉壁的形成中发挥作用。

  • 研究进展
    管文杰, 张付贵, 闫贵欣, 马启铭, 伍晓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1, 43(6): 1159-1173. https://doi.org/10.19802/j.issn.1007-9084.2020354

    杂草是制约油菜生产的重要生物灾害之一,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品质。培育抗除草剂油菜品种是防除油菜田间杂草的经济、有效的途径。本文综述了已被广泛应用的草甘膦、草铵膦和ALS酶抑制类除草剂的作用机理、植物对除草剂产生抗性的机制以及国内外这三类油菜抗性种质的创制和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油菜抗除草剂种质的发展策略,加强抗性机制研究和基因的发掘力度,利用基因编辑等新技术创制抗除草剂油菜新种质,培育具有多种除草剂抗性的油菜新品种。

  • 油料作物产油量相关性状的功能基因鉴定及调控机理解析
    康郁, 刘蔚, 解盼, 官梅, 钱论文, 官春云, 华玮, 何昕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1, 43(3): 405. https://doi.org/10.19802/j.issn.1007-9084.2021070
         丙二烯氧化物环化酶(allene oxide cyelase, AOC)是茉莉酸(jasmonic acid,JA)信号途径中一个重要的合成酶,在植物生长发育、光合作用、物质代谢和逆境胁迫应答等多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探究AOC 基因在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中的家族特征,本研究以4个拟南芥AtAOC 基因为基础序列,鉴定出12个甘蓝型油菜、4个白菜和6个甘蓝的AOC 基因,并对它们的分子特性、蛋白保守结构域和系统进化树、基因结构及染色体分布、以及不同逆境和激素处理下的组织表达模式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AOC 基因在芸薹属中高度保守,且AOC1/2/3 基因多以串联基因簇的形式在;12个甘蓝型油菜BnaAOC 基因存在不同的组织表达模式,分别响应多种逆境胁迫和激素处理,其中BnaAOC3(BnaA09g19550D 和BnaC09g52550D)基因同时受茉莉酸甲酯(MeJA)、水杨酸(SA)、盐胁迫和PEG-6000处理的诱导表达,且强烈受核盘菌的诱导表达。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甘蓝型油菜AOC
    家族基因在响应非生物逆境胁迫和核盘菌侵染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和提供指导。

  • 油料作物产油量相关性状的功能基因鉴定及调控机理解析
    张瑶, 吴邦富, 吕昕, 谢亚, 陈洪, 魏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1, 43(3): 530. https://doi.org/10.19802/j.issn.1007-9084.2020134
           油料作物作为植物油的主要来源,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能量和营养素。油料作物中存在许多特异性脂类伴随物,如植物甾醇、植物多酚、角鲨烯、生育酚、白藜芦醇等,这些特异性成分不仅能影响油料作物的生理过程,也对食用油的品质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对油料作物中主要的特异性脂类伴随物及其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油料作物深加工产品开发、植物油营养成分及功能评价提供科学指导。

  • 栽培生理
    王未君, 李文林, 刘昌盛, 郑畅, 周琦, 李黄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1, 43(4): 683. https://doi.org/10.19802/j.issn.1007-9084.2020030
    为了精炼后的油中尽可能多地保留菜籽多酚,首先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ourier infrared spectrum,FT-IR)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对二氧化硅(SiO2)和磷脂酰乙醇胺(PE)以及它们的复合物进行表征分析,然后以菜籽油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它在SiO2吸附脱磷处理中酚酸的变化规律,同时考察了吸附脱磷效果,并通过正交优化实验获得了高脱磷率和高酚酸保留率的工艺参数条件。研究结果表明,SiO2与PE的复合可能是一种弱的相互作用;SiO2对菜籽油中的磷脂有较好的吸附脱除作用,在脱磷温度为35oC、SiO2添加量为0.75%、脱磷时间为15 min的条件下,脱磷率可达86.7%,同时菜籽油中的总酚和Canolol(2,6-二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保留率分别高达99.5%和98.7%。
  • 遗传育种
    曾维英, 苏燕竹, 赖振光, 杨守臻, 陈怀珠, 谭玉荣, 孙祖东, 盖钧镒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1, 43(6): 1006-1015. https://doi.org/10.19802/j.issn.1007-9084.2020358

    间套种是我国南方大豆种植的重要模式,而高秆作物的遮荫胁迫导致大豆产量和品质难以提升,是制约大豆间套种发挥潜力的限制因素,因此对大豆耐荫性的解析尤为重要。本研究以强耐荫材料矮脚早和极不耐荫材料齐佩华为亲本构建RILs群体,根据耐荫指数表型鉴定RIL群体的耐荫性,从RIL群体中挑选出强耐荫和极不耐荫家系各30个,分别构建成两个极端性状DNA子代混合池,对子代混合池和亲本池分别开展平均60×和30×覆盖深度的全基因组重测序,通过计算两个子代池的SNP-index,比较SNP-index在耐荫池与不耐荫池染色体各区段的差异,定位耐荫性状的关联区域;根据基因注释信息,预测候选基因。结果表明4个样本共得到11 963 07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标记,发现控制耐荫相关性状的基因主要集中在1号染色体51 942~505 708 bp区段、4号染色体50 972 768~51 854 631 bp区段、9号染色体48 778 767 ~50 178 743 bp区段和18号染色体40 858 027~43 909 456 bp区段内,共包含408个基因,通过基因注释和功能分析发现ACC氧化酶5、生长素诱导蛋白5NG4、光敏色素相关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转录因子MYBJ6和MYB128等5个基因可能在大豆耐荫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确定为大豆耐荫性的候选基因。本研究结果将为解析大豆耐荫的分子机理奠定重要的基础,同时为大豆耐荫基因的图位克隆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 遗传育种
    黄冰艳, 胡京枝§, 张新友, 苗利娟, 石磊, 吕登宇, 柴芃沛, 冯素萍, 刘华, 韩锁义, 汪晓, 齐飞艳, 孙子淇, 秦利, 董文召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1, 43(4): 582. https://doi.org/10.19802/j.issn.1007-9084.2020226
    种子脂肪含量是花生的重要经济性状。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花生脂肪含量遗传的直接效应和母体效应,为高脂肪含量新品种选育、分子标记开发及基因组选择策略的确定提供依据。选用不同脂肪含量的中间型花生品种豫花9326及潍花6号,龙生型农家品种永城小麻壳,珍珠豆型品种湛油62及泉花6号,配置完全双列杂交组合,索氏残渣法分析5个亲本、20个杂交组合的F1和F2等3个世代种子的脂肪含量,利用广义遗传模型分析脂肪含量遗传的种子胚基因直接效应、母体效应及其遗传力。研究结果表明,双亲之一具有较高脂肪含量,另一亲本具有中等以上脂肪含量,则F1的脂肪含量较高;双亲脂肪含量中等,或者亲本之一脂肪含量较低,则后代脂肪含量较低。种子直接加性效应方差最大,其次为母体加性效应,母体显性效应的方差较小,种子脂肪含量无细胞质效应。种子直接效应的遗传力大于母体效应。高脂肪含量亲本的直接加性效应正值较大,低脂肪含量亲本的直接加性效应的负值较大,中间脂肪含量亲本的直接加性效应数值基本居中,方向有正有负。本研究表明脂肪含量的遗传主要受种子自身基因型的加性效应控制,其次是母体加性效应,无细胞质效应。高脂肪含量花生品种豫花9326和永城小麻壳是优良的高脂肪含量供体亲本。挖掘种子脂肪含量关键调控基因应该兼顾荚果皮中表达基因对种子脂肪含量的调控作用。杂交后代选择及分子标记开发应注重基因的累加效应和优良单倍型的选择。
  • 综述与专论
    包含, 陈鹏枭, 朱文学, 吴建章, 蒋萌蒙, 张润阳, 陈楠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3, 45(3): 462-473. https://doi.org/10.19802/j.issn.1007-9084.2022129

    干燥是油料作物加工的必经环节,也是油料作物安全贮藏的前提。热风干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处理量大、可持续干燥等优点,应用十分广泛。热风干燥过程本质上是湿热传递过程,基于实验及模型研究对油料作物湿热传递过程进行准确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介绍部分油料作物热风干燥特性的基础上,重点综述其湿热传递的实验和模型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并展望油料作物热风干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促进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 遗传育种
    魏全全, 饶勇, 张萌, 杨斌, 高英, 曾令琴, 凡迪, 冯文豪, 肖华贵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1, 43(6): 982-995. https://doi.org/10.19802/j.issn.1007-9084.2020283

    为筛选适宜贵州黄壤水旱轮作和旱地轮作种植的氮高效冬油菜品种,2018-2019年在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和毕节市黔西县开展田间试验,以26个不同的冬油菜品种为材料,设置4个氮素水平(0、45、135和180 kg/hm2),探讨品种间在生长、养分吸收及利用效率上的差异。结果发现,两种轮作种植情况下,所有品种的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施氮180 kg/hm2时,旱地轮作的产量、产值和经济效益以德油杂11号最优,分别达到3130 kg/hm2、 15 650元/hm2和9998元/hm2,水旱轮作的产量、产值和经济效益也以德油杂11号最优,分别达到2767 kg/hm2、13 835元/hm2和8183元/hm2。生物量也以德油杂11号最大。旱地轮作种植冬油菜,氮素农学效率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135 kg/hm2时达到最大值;各品种氮素偏生产力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氮素吸收效率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旱地轮作种植冬油菜,产量、养分吸收和氮素利用效率均优于水旱轮作种植。推荐德油杂11号、黔油早2号、龙庭1号、庆油1号、金油8号、庆油3号、金农油1号、黔油早1号为较适宜的旱地种植品种,德油杂11号、黔油28号、广源68、庆油3号、华龙油1号、龙庭1号、庆油1号、渝油28为较适宜水旱轮作种植的品种;并认为冬油菜的氮肥管理应该根据轮作模式做调整。

  • 特色专题·适宜机械化作业的油菜种质创制及相关性状基因挖掘
    刘营, 江姚兰, 尹泽, 刘佳, 张大为, 吴金锋, 邹子湘, 周定港, 严明理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2, 44(1): 35-44. https://doi.org/10.19802/j.issn.1007-9084.2021202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成熟后期角果易开裂,导致减产并严重阻碍机械化收割进程。为挖掘油菜角果抗裂角基因资源,解析抗裂分子机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MADS-box类转录因子基因FUL在油菜抗裂角性状中的作用,在品种中双11号(ZS11)中鉴定到5个BnFUL基因,分布于A02、A03、C02、C07和C09号染色体上,所编码的蛋白质理化性质相近,蛋白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基因结构分析表明BnFUL基因均含有8个外显子;5个家族成员均有1个MADS_MEF2_like结构域和1个K-box结构域;家族成员均含有7个Motif;进化树和共线性分析表明,在进化过程中BnFUL基因家族十分保守;表达模式上,基因家族成员在生长发育后期及茎、叶和果实中可高量表达。

  • 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
    张帅, 林科运, 侯纯朴, 方玉洁, 王幼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2, 44(1): 116-129. https://doi.org/10.19802/j.issn.1007-9084.2020341

    质体蓝素(phytocyanin,PC)是一类含铜电子转移蛋白,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生长发育以及对环境的适应等。为研究异源四倍体作物甘蓝型油菜的PC基因功能,对BnPC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共鉴定到173个成员。根据铜结合位点以及糖基化位点的差异将该基因家族的蛋白划分为4个亚家族:类早期结瘤素蛋白(BnENODL)、类花青苷蛋白(BnUCL)、类漆树蓝蛋白(BnSCL)和类质体蓝素蛋白(BnPLCL)。蛋白质序列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33个BnPC含有N端信号肽,77个BnPC具有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信号,87个BnPC具有阿拉伯半乳聚糖结构域,104个BnPC具有N-糖基化位点。共线性分析结果表明,基因组复制和片段重复在该家族的扩张中起着重要作用。表达谱分析结果表明,部分BnPC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器官特异性,95个BnPC基因至少对旱、盐、冷和高温胁迫中的一种产生响应。

  • 遗传育种·生物技术
    廖琼, 刘佳林, 刘婧, 朱颖, 许珏, 冯凯, 付惠玲, 黄樱樱, 申创, 张天宇, 华营鹏, 辛俊亮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3, 45(2): 271-282. https://doi.org/10.19802/j.issn.1007-9084.2022045

    为进一步解析ABCC家族基因在甘蓝型油菜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对土壤镉污染的响应,对在甘蓝型油菜中鉴定到的38个ABCC同源基因,从系统进化、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以及对镉胁迫的转录响应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ABCC家族基因的进化分支都归属于拟南芥ABCC家族相应的分支,但ABCC9亚家族在甘蓝型油菜中缺失;大部分成员均属于较稳定的疏水蛋白;Ka/Ks值均小于1,受到强烈的纯化选择作用;基因结构变异较大,内含子数目在6~34之间,启动子区域能结合多种顺式作用元件,其中Dof丰度最大。38个BnaABCC分别定位在7条A染色体和8条C染色体上。共线性分析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和拟南芥、白菜、甘蓝存在大量的同源基因。转录组分析显示,甘蓝型油菜ABCC家族基因受到镉胁迫的强烈诱导,其中BnaC1.ABCC3-2BnaA6.ABCC4-3被分别确定为地上部和根部的主效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