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遗传育种
  • 遗传育种
    邢素娜,曹应龙,武玉花,吴 刚,李 均,卢长明
    2011, 33(4): 311-3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巢式PCR和基因组步移方法,从油菜的基因组中获得一段长度为3 356bp的序列。分析显示,该序列包含了KCS13基因的编码序列和启动子,命名为甘蓝型油菜KCS13基因,其转录区全长为1 587bp,编码区长1 389bp,无内含子,编码一条长462个氨基酸的多肽链。在甘蓝型油菜A、C基因组中都有KCS13基因存在。该基因主要在花蕾中表达,茎、叶和种子中表达稍弱,根中未检测到该基因表达。
  • 遗传育种
    王 芳,刘 超,吴 江 生,张 忠 明
    2011, 33(4): 318-3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甘蓝型油菜热激蛋白p23(Brassica napus hsp23, Bnp23)为诱饵蛋白,用酵母双杂交LexA系统筛选拟南芥幼苗的AD-cDNA(activator domain-cDNA)文库,分离了39个酵母双杂交阳性克隆,其中两个阳性克隆的cDNA片段均编码拟南芥黑芥子酶结合蛋白(Arabidopsis thaliana PYK10 结合蛋白1,AtPBP1)。Blastp搜索到油菜黑芥子酶结合蛋白BnMBP6与拟南芥PBP1同源。经体外实验进一步证实AtPBP1和Bnp23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酵母双杂交实验也证实Bnp23能够与BnMBP6相互作用。
  • 遗传育种
    汪承刚,蔡 丽,董彩华,黄军艳,赵美霞,周 瑢,刘胜毅
    2011, 33(4): 325-3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拟南芥乙烯响应因子AtERF104的序列设计保守引物,从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9号中克隆到AtERF104的同源基因BnERF104。序列分析表明BnERF104蛋白含有一个典型的ERF domain保守结构域,属于乙烯响应转录因子ERF家族的成员。甘蓝型油菜用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接种6h后,BnERF104基因被诱导显著上调表达。BnERF104基因在拟南芥中的超表达提高了病原相关蛋白(PR)防御素PDF1.2和几丁质酶ChiB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增强了对腐生营养型真菌核盘菌的抗性。
  • 遗传育种
    胡茂龙,龙卫华,高建芹,陈新军,张洁夫,陈 松,戚存扣,浦惠明
    2011, 33(4): 331-3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技术从甘蓝型油菜宁油16号(Brassica napus L.)中克隆了一个非生物胁迫下细胞抵御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伤害的关键酶G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命名为BnGPX1(GenBank登录号:HM130680)。BnGPX1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711bp,推测编码蛋白含有236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6.10kD,等电点为9.37。BnGPX1酶具有GPX特有的3个结构域及半胱氨酸残基。通过PCR方法克隆得到BnGPX1基因组序列(GenBank登录号:HM130681)。该序列与拟南芥AtGPX1基因相似,由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组成,内含子的剪切位点符合真核生物GT-AG规则。半定量RT-PCR发现非生物胁迫下,BnGPX1在油菜茎、叶、角果和花中表达量高,根中表达量较低。在盐、干旱和高温胁迫下BnGPX1表达量升高,出现峰值的时间不同。该基因对低温胁迫没有响应。
  • 遗传育种
    魏明玉,周 佳,闫素珍,王 政,谭小力
    2011, 33(4): 338-34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电子延伸和RACE (cDNA末端快速扩增) 克隆得到一个与油菜种子含油量相关的脂肪酶基因,命名为BnSDP1,其开放阅读框为2 472bp,编码分子量为92kD的蛋白,预测等电点为6.75,具有保守的patatin结构域,跨膜域位于N端和中间,序列分析显示BnSDP1拥有GXSXG脂肪酶的基本特征序列GSSVG。利用RT-PCR技术分析发现,在种子发育的成熟期(即脱水期),BnSDP1在低油品系种子中的转录水平高于高油品系,在根、茎、叶、花中均有表达,但在根和叶片中表达量高,在根中尤其显著,且受蔗糖诱导上调表达。
  • 遗传育种
    薛 萍,庞实锋,李洪志,李 营,柳月英,于勤明,熊丽冬,李海燕,李校堃,
    2011, 33(4): 344-3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大豆油体蛋白与人bFGF蛋白在植物油体中融合表达的可行性,以大豆总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大豆油体蛋白基因(Ddoil)及启动子(Ddprm),构建Ddprm启动的Ddoil基因与植物偏好密码子改造的bFGF基因融合表达载体p1390Ddprm-Ddoil-bFGF,花侵染法转化拟南芥,对T2代拟南芥抗性植株基因组进行PCR检测,对种子总蛋白进行SDS-PAGE分析、Western blot检测、ELISA检测及细胞活性测定,为bFGF在其他油料作物的油体系统的表达提供了参考。

  • 品种资源
  • 品种资源
    赵永国,危文亮
    2011, 33(4): 351-35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14份不同地理来源的油莎豆资源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其遗传基础和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38对具有多态性的SRAP引物组合共扩增出375条带,其中多态性带共306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81.6%,平均每对引物组合的条带数和多态性条带分别为9.8和8.1条。UPGMA聚类分析表明,14个参试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在0.09至0.72之间,平均为0.37;材料8与材料9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72,二者具有较高的遗传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油莎豆种质资源遗传基础较为丰富;有利于在不同地理区域间进行引种、利用以及品种培育等。


  • 品种资源
    王利民,张建平,米 君,赵 利,党 照,赵 玮,党占海
    2011, 33(4): 356-36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从国外引进的256份油用亚麻品种资源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和系统聚类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1)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7.51%~92.43%,表明各材料间农艺性状遗传变异丰富,类型广泛;2)主成分分析将主要农艺性状凝聚为4个主成分,分别为“单株果数因子”、“株高因子”、“千粒重因子”和“果粒数因子”,这4个主成分对总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33.85%、25.95%、16.32 %和12.05%,累计贡献率为88.17%;3)系统聚类分析将256份品种资源在欧氏距离D=34.42水平上聚为六大类群,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的材料主要集中在第Ⅲ、第Ⅳ类群,包括76份材料,这些材料株高适中,单株分茎、分枝能力强,单株果数多,单株生产力高,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作为优异基因资源可以进一步开发利用。

  • 栽培生理
  • 栽培生理
    任海祥,童淑媛,杜维广,邵广忠,杜震宇,宗春美,岳岩磊,王玉莲
    2011, 33(4): 362-3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土壤水分胁迫对不同抗旱性大豆品种形态性状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以3个抗旱性不同的大豆品种(合丰25、黑农44、晋豆21)为试验材料,在盆栽条件下,于大豆始荚期至鼓粒期进行中度和严重土壤水分胁迫试验,对形态性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供试品种抗旱性依次是晋豆21>黑农44>合丰25。干旱胁迫下,一级抗旱类型的晋豆21表现出较强的生长优势,同一水分供给条件下,其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POD活性均高于较耐旱的黑农44和合丰25;而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明显低于其它两个品种,且在严重水分胁迫下与对照相比,其降低幅度均显著高于其它两个品种,晋豆21在水分胁迫条件下表现出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说明这些形态性状和生理指标可作为大豆抗旱性鉴定指标加以综合利用。
  • 栽培生理
    陈玉梁,裴怀弟,陈炳东,王蒂
    2011, 33(4): 374-37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测定不同温度和盐胁迫浓度对油葵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幼苗生理生化特性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温度条件下,随着盐分浓度的升高,油葵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呈降低趋势,发芽时间延迟,胚根的生长受到抑制,胚根长、子叶鲜重均呈现下降的趋势;油葵幼苗的叶片和根系的电解质相对外渗率、SOD、POD活性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相同浓度盐分胁迫下,油葵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表现出喜温的特性,说明油葵种子在萌发阶段,适宜的高温条件有利于其种子发芽,幼苗对盐胁迫也有较强的调节适应能力。
  • 土肥植保
  • 土肥植保
    李银水, ,鲁剑巍,廖 星,邹 娟,李小坤,余常兵,马常宝,高祥照
    2011, 33(4): 379-38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氮肥用量对油菜产量、养分含量、养分累积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相比,施氮肥75、150和225kg/hm2平均分别增产41.9%、70.3%和66.2%,籽粒含氮量分别提高9.1%、14.2%和13.1%,植株地上部氮素总累积量分别增加59.6%、111.6%和108.0%。施氮促进油菜生长发育,显著提高油菜对氮素的吸收、累积和籽粒需氮量,但氮肥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和表观利用率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显著下降。氮肥用量在150kg/hm2时,能较好地协调油菜较高产量水平与合理氮肥利用率的统一。
  • 土肥植保
    李永春, 孔令如, 王焱, 孔文尧, 杨统一, 邹爱兰, 戚金亮, 杨永华
    2011, 33(4): 384-39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两个酸性土壤生态实验点(江西鹰潭、浙江金华)种植的不同大豆品种根瘤中,分离纯化出29个分离物,并对其进行了分子鉴定和生物学特性分析。从其中16个分离物中扩增出nifH基因,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出的菌株主要为慢生根瘤(Bradyrhizobium)属的菌株。10个分离自浙江金华的菌株,在大豆品种之间的种属差异并不大。在6个分离自江西鹰潭的菌株中,耐铝和敏感的大豆品种根瘤菌株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通过基于nifH 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选取代表性菌株,并进行16S rDNA序列测定和菌株回接结瘤实验,进一步明确和验证了其种属特性。同时,对经过初筛能结瘤的4株根瘤菌进行了生长曲线和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本文结果表明在酸性土壤中,优势根瘤菌的地域差异性。



  • 土肥植保
    王晓艳 文景芝
    2011, 33(4): 391-39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于2007~2010年连续4年从东北三省大豆主产区采集大豆根腐病株,分离大豆根腐镰孢菌,并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分离到的1199个镰孢菌菌株属于 8 个种,分别为尖镰孢菌(F. oxysporum)、 腐皮镰孢菌(F. solani)、 禾谷镰孢菌(F. graminearum)、 半裸镰孢菌(F. semitactum)、 轮枝镰孢菌(F. verticillioides)、燕麦镰孢菌(F. avenaceum)、木贼镰孢菌(F. equiseti)和厚垣镰孢菌(F. chlamydosporum),其出现频率依次为36.45 %、25.35 %、11.43 %、10.76%、6.76%、4.42%、3.84%和1.00 %。以上8种镰孢菌在黑龙江省都存在,且在黑龙江省首次发现了厚垣镰孢菌。在吉林省没有分离到F. avenaceum和F. verticillioides,在辽宁省没有分离到F. avenaceum和F. chlamydosporum。以合丰25号大豆品种为接种材料进行的致病力测定结果显示:8种镰孢菌对大豆均有致病力,其中尖镰孢菌为强致病力,腐皮镰孢菌、禾古镰孢菌、半裸镰孢菌、燕麦镰孢菌、木贼镰孢菌和厚垣镰孢菌均为中等致病力,轮枝镰孢菌为弱致病力;8种镰孢菌引起的大豆根腐病症状不尽相同。
  • 土肥植保
    夏长剑,张吉清,王晓鸣,武小菲,刘章雄,朱振东&,#68,
    2011, 33(4): 396-4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取下胚轴创伤接种法鉴定156份大豆资源对13个不同毒力基因型大豆疫霉菌株的抗性。结果表明,125份资源分别抗1-13个菌株,占鉴定资源总数的80.13%。125份抗性大豆资源对13个大豆疫霉菌株共产生90种反应型。通过与13个鉴别寄主的反应型比较发现,有9份大豆资源产生的5种反应型与含有已知抗病基因的大豆资源的反应型相同;12份大豆资源产生的5种反应型与已知2个抗病基因组合的反应型一致,另外,还有至少抗1个菌株的104份大豆资源产生的80种反应型,既不同于已知单个抗病基因的反应型,也不同于2个已知抗病基因组合的反应型,推测可能含有新的抗病基因或基因组合。
  • 测试与加工
  • 测试与加工
    丁小霞 ,李培武,白艺珍,周海燕,印南日,
    2011, 33(4): 402-4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09年、2010年连续2年对全国13个花生主产省155个花生主产县市2571份代表性花生样品检测分析获得的12855个黄曲霉毒素检测数据,和2002年、2004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采用Monte Carlo 模拟和Bootstrap抽样方法量化人群花生黄曲霉毒素膳食暴露量的变异度和不确定度,构建了中国花生黄曲霉毒素膳食暴露非参数概率评估模型,评估了不同年龄组、不同地区和不同收入水平人群花生黄曲霉毒素膳食暴露量,分析了各暴露量分布的指标统计量和90%置信区间。评估结果显示,不同年龄人群中,2~5岁儿童为花生黄曲霉毒素膳食摄入的高暴露人群,其高端暴露量(P97.5)中位值为每千克体重每天1.342ng,[表示为ng•kg-1 •d-1,下同],四分位间距为0.151ng•kg-1 •d-1;18岁~45岁成人中,城市人群花生黄曲霉毒素膳食暴露量高于农村,其高端暴露量(P97.5)中位值为0.695ng•kg-1•d-1,四分位间距为0.078ng•kg-1•d-1;在不同收入水平人群中,中等收入水平人群花生黄曲霉毒素膳食暴露量最高,其高端暴露量(P97.5)中位值为0.874ng•kg-1•d-1,四分位间距为0.086ng•kg-1 •d-1。花生黄曲霉毒素膳食暴露非参数概率评估方法克服了点评估方法不能定量评估结果变异度和不确定度的缺点,评估结果更为精确。

  • 研究简报
  • 研究简报
    李勤菲,向竹清,梅家琴,杨续蕊,李加纳,钱 伟
    2011, 33(4): 409-4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采用浸根,0.10%秋水仙碱滴生长点、含100mg/L的秋水仙碱培养基处理芸薹属三种单倍体无性系幼芽,诱导染色体加倍。根据处理后材料的田间表型、花粉育性和细胞学检测结果发现,各处理的染色体加倍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培养基处理幼芽的加倍效率最高,达到50.75%;浸根和滴生长点的处理加倍效率分别为44.07%和17.54%。

  • 研究简报
    张彬彬,李文滨
    2011, 33(4): 412-4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抗逆基因TaDREB3转入大豆品种东农50,得到3个稳定遗传的株系,并将T4代株系种子播于大田中。对3个转TaDREB3基因株系及非转基因对照株系的种子分别进行蛋白质含量、油份含量、脂肪酸含量、异黄酮含量等品质性状的等同性分析,研究转化外源基因TaDREB3后大豆原有品质性状是否有改变。结果表明:3个转基因株系和对照植株相比,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和脂肪酸含量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转基因株系1的大豆黄素虽然和对照差异显著,但是异黄酮总含量和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TaDREB3基因的导入并没有改变大豆的品质性状。
  • 研究简报
    胡小加,谢立华,余常兵,李银水,刘胜毅,张春雷,廖 星
    2011, 33(4): 416-4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溶液培养方法采集油菜根系分泌物并研究巨大芽孢杆菌A6对分泌物的趋化性。经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发现油菜根系分泌物中含有7种有机酸和10种糖类。有机酸中琥珀酸含量最高达31.4µg/株;糖类中甘露醇含量最高达7.2µg/株。使用烧杯法和平板趋化法分别测定A6对7种有机酸、10种糖类和油菜根系的趋化性。结果表明,A6对6种有机酸有趋化性,其中对苹果酸的趋化性最强;对8种糖类也有趋化性,其中对山梨醇的趋化性最强;A6对油菜根系也有趋化性。
  • 综述与专论
  • 综述与专论
    刘 勇,罗一帆,黄小琴,张 蕾,刘红雨,张 敏
    2011, 33(4): 420-42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综述了芸薹根肿菌生理小种鉴别方法和国际通用的根肿病生理小种鉴别系统及鉴别寄主,详细介绍了“Williams”和“ECD”根肿病鉴别系统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分析了分子生物学鉴定根肿病生理小种的技术,以期为抗病品种选育和持续控制根肿病提供准确的抗病鉴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