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过刊目录

  • 全选
    |
    遗传育种
  • 遗传育种
    陈书元, 晁金泉, 徐有明, 王太霞, 闫晓红, 王力军, 胡琼, 魏文辉
    2008, 30(2): 137-1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甘蓝型油菜-新疆野生油菜二体异附加系包含了甘蓝型油菜全基因组和新疆野生油菜一对染色体,携带有恢复基因;以该二体异附加系为材料,以CopyControl™ pCC1BAC™ (Hind Ⅲ Cloning-Ready) Vector为载体,构建了其基因组的BAC文库(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 library)。该文库含有69,120个克隆,平均插入片段达110kb,相当于甘蓝型油菜单倍体基因组大小的6.336倍。随机挑选3个大于100kb的克隆进行稳定性继代实验,经100代后插入的DNA片段仍然稳定存在。该材料BAC文库的建成,为我们下一步开展甘蓝型油菜基因组学研究及相关重要功能基因的克隆等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平台。

  • 土肥植保
  • 土肥植保
    左青松 , 石剑飞 , 袁 权 ,冷锁虎
    2008, 30(2): 143-14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通过测定4个甘蓝型油菜亲本及其完全双列杂交组合的氮素吸收总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等性状,研究氮素吸收利用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①氮素吸收总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两性状的杂种优势比较明显,均表现超高亲优势。②F1正反交T测验表明,氮素吸收总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可能存在细胞质遗传效应。③氮素吸收总量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对籽粒产量的直接通经系数分别为0.8937和0.1864,氮素吸收总量对产量的直接影响力明显大于氮素籽粒生产效率。④籽粒产量、氮素吸收总量、经济系数、氮收获指数和角果数与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均达到显著相关水平,可以作为油菜氮素利用效率的筛选指标。

  • 遗传育种
  • 遗传育种
    程勇,邹崇顺,李云昌,李桂英 ,郑普英,张学昆 ,刘胜毅
    2008, 30(2): 148-15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甘蓝型油菜双基因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统受一对显性不育基因和一对显性上位抑制基因共同控制,不育单株的基因型为MsMsrfrf和Msmsrfrf。为了在育种过程中高效筛选后代单株基因型,本研究利用一个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杂合两型系70056AB(Msmsrfrf×msmsrfrf)构建的兄妹交分离群体,采用AFLP技术,在480对AFLP引物中筛选到一个与不育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P9M14-130。利用P9M14-130引物对70056AB的88个单株进行检测,发现该标记与雄性不育基因间的交换率为1.1%。
  • 遗传育种
    刘唐兴, 官春云
    2008, 30(2): 152-16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抗倒性不同的9个油菜品种为材料,分析了倒伏指数和茎秆生化成分及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倒伏指数与粗纤维、碳含量、根颈皮层干鲜比、株高、主花序长的关联度高;倒伏指数和根颈皮层干鲜比呈显著正相关(r=0.690﹡)。抗倒品种中双9号的粗纤维、木质素、蛋白质、氮含量分别是不抗倒品种湘杂油2号的0.763、1.189、1.456、1.46倍; 中双9号在成熟期表现强的生长特性,株型紧凑,株高适中,主花序较短,分枝起点低,结角密度大。
  • 遗传育种
    周 锦,董彩华※,刘学群 ,覃 瑞,石 磊,刘胜毅
    2008, 30(2): 157-16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油菜纯合双显性雄性核不育恢复系的芯片表达谱分析结果,本文选择与糖代谢途径相关的两个基因GAPC和AT2G36580,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其在根、茎、叶、花、雌蕊、雄蕊、角果中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APC和AT2G36580在根、茎、叶、花和角果中均有表达,其中在根中表达量最高,花中表达量最低;GAPC在不育株花蕾发育的减数分裂至单核期被显著抑制,三核期表达量上升,而在可育株花蕾减数分裂至单核期表达量较高,四分体至单核期表达量最高(是减数分裂期的5.06倍),三核期表达量下降;AT2G36580在不育株花蕾发育中一直被抑制,但在可育株花蕾减数分裂至单核期表达量较高,四分体至单核期表达量最高(是减数分裂期的1.69倍),三核期表达量显著下降。进一步对雌雄蕊中的表达量进行分析表明,这两个基因均在可育植株雄蕊中表达量高,分别是不育株雌蕊(参照)的9.11倍和4.47倍,在雌蕊中表达量比参照显著低;与参照比,在不育株雌雄蕊中表达被显著抑制。初步结果表明GAPC和AT2G36580在油菜恢复系J10中具有相似的表达模式,可能是通过影响雄蕊发育过程中的糖代谢而参与花蕾发育的调控,与不育有密切关系。
  • 遗传育种
    周元青, ,杨艳燕,黄家权,廖伯寿
    2008, 30(2): 162-1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以花生H2007为材料,从花生基因组中扩增出约500bp的白藜芦醇合成酶基因(Resveratrol synthase,RS)的保守序列,该序列与已发表的来源于花生的RS推导的蛋白序列相似性为91%。根据获得序列设计巢式基因特异性引物,以紫外辐射后花生叶片总RNA反转录成的cDNA作为模板,通过3’-RACE (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获得15个不同RS基因的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扩增得到的15个白藜芦醇合成酶基因片段与已报道的基因的序列相似性为86%-98%。RS的部分编码区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这15个序列遗传距离在0.05之内(图5)。15个RS基因的3’-UTR碱基长度不等,最短的有69bp,最长的有244bp,两两比较相似性为23%~100%。四组RS基因的部分编码区聚类分析结果与3’-UTR 区相同。
  • 遗传育种
    高丽,周健民,史衍玺
    2008, 30(2): 168-17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华北地区的44个花生品种为试材,在缺铁的石灰性土壤上,研究了缺铁和施铁条件下各品种在苗期的生长状况及耐低铁能力。结果表明,石灰性土壤上花生的耐低铁能力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在两种处理条件下,新叶的叶绿素值、活性铁等指标均表现出明显的品种间差异,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在7.89%~39.82%之间。与施铁处理相比,低铁胁迫下各品种的生物量、新叶叶绿素值、活性铁含量均不同程度的降低。相关分析表明,活性铁含量可作为耐低铁花生品种的筛选指标。以相对生物量、相对叶绿素值、相对活性铁三者之和作为耐低铁指数,初步筛选出8个耐低铁品种和4个铁敏感品种。
  • 遗传育种
    葛玉君,高丽辉,田福东 ,王志坤 ,刁桂珠 ,武小霞 ,刘珊珊&,#68,,
    2008, 30(2): 174-17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从日本引进的5份7S球蛋白亚基组成各异的稀有大豆种质的主要农艺及品质性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Enrei (正常型)、日A-5 (-亚基缺失型)和SF-1 (β-亚基极少型)为高蛋白质和高油含量材料;日A-5与SF-1为高蛋白材料;SF-1为高油材料。日A-5与SF-1的综合农艺性状好,是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优异育种材料。
  • 遗传育种
    郑洪兵 , 王喜华, 邓川 , 徐克章,刘武仁, 郑金玉,赵洪祥, 李大勇,杨光宇,陆静梅
    2008, 30(2): 179-18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吉林省1923-2005年育成的30个大豆(Glycine max)品种为材料,通过2005和2006两年田间试验在R2﹑R4和R6期对叶部性状演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产量随育成年代呈线性增加,根据回归方程计算,产量从1923年的1197.80kg•hm-2增加到2005年的2305.545 kg•hm-2,82年来增加了1107.73kg•hm-2,平均每年增加14.60kg•hm-2;单株叶面积﹑单株叶片数目﹑长宽比和叶面积指数(LAI)随着育成年代的增加而增加,小叶面积随着育成年代的增加而降低;新品种的单株叶面积在生殖生长期均大于老品种,尤其在后期有较长的绿叶期;通过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单株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R2和R4期与单株叶片数目到显著水平(P≤0.05),说明在遗传改良过程中叶部性状与产量关系密切,在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过程中可以考虑作为选择的依据。
  • 栽培生理
  • 栽培生理
    郑有飞 ,李璐 ,梁骏 ,李红双, 麦博儒
    2008, 30(2): 185-19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大田试验,以秦优7号油菜品种为供试对象,初步研究了南京地区硫酸型模拟酸雨及其SO42对油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pH>4.0时,主要表现为酸雨中SO42-离子对油菜的株高和叶面积的促进作用,最大值出现在pH5.0的处理组。只有在强酸性酸雨(pH<4.0)的胁迫下油菜的株高和叶面积才会随酸度的增强而减少。叶绿素含量受酸雨酸度的影响比较显著,尤其是叶绿素a,其含量与酸雨的 pH值呈显著正相关。pH>4.0时,酸雨中植物硫素的供给对油菜籽产量有促进作用;但在极酸性条件下,酸雨是胁迫因子,导致产量显著下降,但对千粒重并无显著影响。此外,模拟酸雨对油菜籽粗脂肪、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还原性糖含量表现出显著胁迫,对水溶性氨基酸有促进作用,但与酸雨酸度之间没有明显的线性相关性,总酸度与酸雨pH值呈二阶相关关系。
  • 栽培生理
    谢彬林,金婷婷,刘鹏,金荷亚,孔露婕
    2008, 30(2): 191-19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不同铝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在溶液培养方式下分别研究了铝胁迫下大豆根和叶中植物螯合肽(PCs)和类金属硫蛋白(MTL)的诱导合成量。结果显示,2h和12h铝胁迫下, 诱导产生PCs量很少且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变化,可能和诱导时间偏长有关或者表明铝胁迫下大豆组织并不能有效地产生PCs以螯合铝,来缓解铝毒害;而PCs产生的前体物质GSH,及MTL的诱导量和铝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其中GSH的含量变化在2h和12h铝处理下,随铝浓度变化分别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和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MTL的含量随铝浓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又有个别出现再上升的波浪变化,表明GSH和MTL对不同时间铝处理和不同浓度铝处理的响应都很敏感,所以二者的诱导量变化可作为植物铝胁迫下的参考指标。
  • 栽培生理
    曹莹,韩豫,蒋文春,刘洋,王绍斌
    2008, 30(2): 198-2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铅胁迫下花生对铅的吸收特性。结果表明,铅处理对花生生物量的积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土壤铅浓度达到400mg/kg时,对作物生长造成伤害。铅在花生体内分布的一般规律是:根>茎>叶>果仁,且随着铅投放浓度的增加,植株体内各部位含铅量也呈上升趋势。从花生的整个生育进程来看,花生各部位铅含量分配规律是:苗期>结荚期>开花下针期>成熟期。

  • 栽培生理
    韩秉进,金剑,郭亮,李莉莉,中嶋 博
    2008, 30(2): 201-2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1~2004年,运用作物有效营养面积理论,对北方垄作区大豆垄幅的合理性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中部、南部地区大豆有效营养面积为2210~4500 cm2,有效株行距为47.0~67.1 cm。其中中部地区的有效营养面积在2210~4025 cm2,即有效株行距为47.0~63.0 cm,南部地区的有效营养面积在3838~4500 cm2,即有效株行距为61.9~67.1 cm。南部地区品种有效营养面积较大,中部地区品种有效营养面积较小。据此阐明目前生产上广泛采用67~70 cm的垄作,已超过了大豆的有效株行距,造成了土壤资源等的浪费。尤其是中、北部垄作区采用55 cm左右的垄距种植大豆,将会更有利于大豆群体产量的提高。该理论为目前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栽培面积逐渐增大的大豆窄行垄栽培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根据。
  • 栽培生理
    冯丽娟, 朱洪德 ,于洪久
    2008, 30(2): 206-2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4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高油大豆品种、密度、施肥水平、播期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油大豆的脂肪、蛋白质及蛋脂总量主要受品种自身的遗传因素影响,其次是播期的影响;而施肥水平对高油大豆的产量影响较大;17种氨基酸中,除丝氨酸、胱氨酸和蛋氨酸含量受品种因素影响较大外,其它14种氨基酸及氨基酸总量均受播期因素影响较大,而各种脂肪酸含量主要是由品种自身的遗传因素控制的。

  • 土肥植保
  • 土肥植保
    汪瑞清 ,杨国正, 陆丽娟 ,姚艳丽 ,宋峥 ,史茜莎 ,彭运磊
    2008, 30(2): 212-2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混合均匀设计方法,以中油杂1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氮、磷、钾、镁、硫5种肥料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肥料对产量影响显著,其影响顺序为:S(χ5) > N(χ1) > K2O(χ3) > P2O5(χ2) > MgO(χ4)。交互项χ2×χ5对产量的影响显著,低磷、高硫,或高磷、低硫时,产量较高;而它们都处于中间水平时产量反而较低。目标产量为3000kg/hm2时,各种肥料的适宜施用量分别为N255.78-259.01kg/hm2,P2O5129.87-131.50 kg/hm2,K2O127.51-130.08 kg/hm2,MgO7.40-7.74 kg/hm2,S 1.96-2.06 kg/hm2。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顺序:单位面积角果数(0.811)>角果粒数(0.422)>千粒重(0.311)。

  • 土肥植保
    李银水,鲁剑巍,邹 娟,黄和平,余 勇
    2008, 30(2): 218-2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15个田间试验研究湖北省油菜主产区氮肥效应和适宜用量。结果表明适量施用氮肥对油菜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施氮比不施氮对照增收油菜籽402~2759kg/hm2,平均增产1270kg/hm2,平均增产率达133.0%;施氮纯利润平均为3403元/hm2,产投比平均达6.00;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率平均分别为17.6kg/kg N和8.0kg/kg N。根据肥料效应方程,在当前生产条件下,油菜生产的氮肥最佳经济用量为120.1~325.4kg N/hm2,平均用量为199.6kg N /hm2。土壤碱解氮含量与油菜氮肥最佳经济推荐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性(r﹦﹣0.7734**,n﹦12),根据土壤碱解氮含量(x,单位为mg/kg)水平,湖北省目前油菜生产适宜用氮量(y,单位为kg/hm2)可通过公式y﹦553.72﹣74.699Ln(x)求得。

  • 土肥植保
    滕卫丽,李文滨,韩英鹏,邱丽娟,常汝镇,关荣霞
    2008, 30(2): 224-2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70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抗病性鉴定,并利用抗性相关的SSR标记验证抗病毒分子辅助选择育种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接种SMV1和SMV3,选出双抗种质17份;单抗种质9份;双感种质44份。 利用与抗SMV3相关的SSR标记Satt114和Satt362进行检测, 抗病毒资源筛选的准确率分别达到82.4%和68.8%; 利用与抗SMV1相关的SSR标记Satt114、Satt362、HSP176、Satt510、Satt334和Sct_033进行检测, HSP176标记达82.8%,Satt114、Satt510和Satt334标记均达70%以上, 可以用作抗病毒分子辅助育种的选择标记。70份大豆种质资源经聚类可划分为两大类群,Ⅰ类群为感病群,Ⅱ类群为抗病群,分组准确。
  • 土肥植保
    张淑珍,吴俊江,徐鹏飞,李文滨,左豫虎,邱丽娟,常汝镇,陈晨,王金生,于安亮, 靳立梅
    2008, 30(2): 229-2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在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场、佳木斯、黑河、鸡西、双鸭山、宾县、双城、阿城、巴彦、宁安、海伦、绥化、宝清、延寿采集的具有典型病症的262份病株,用病组织法共分离出60个菌株,鉴定出1号、3号、15号、17号4个生理小种,病原菌可以划分为16个毒性类型,其中有12种毒力型为中间类型,表明分离到病原菌菌株具有十分复杂的毒性类型。60%的菌株为1号生理小种,证明1号小种为黑龙江省的流行优势生理小种,15号生理小种在中国首次被报道。
  • 测试与加工
  • 测试与加工
    陈林杰 , 麻成金 , 黄群 ,麻明友 ,黄昌松
    2008, 30(2): 235-23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茶叶籽毛油为原料,采用酸法脱胶,磷脂的去除率可达到88.89%,碱炼脱酸可将酸价由3.553mgKOH/g降至0.146mgKOH/g,使用活性炭脱色,最高脱色率可达到81.3%。在真空度500Pa左右,通入水蒸气,脱臭70min。可有效除去毛油的收敛性苦涩味,且无异味产生,所获精炼油澄清、透明,呈淡黄色。
  • 测试与加工
    董绪燕、胡小加、江木兰、郭璐璐、魏芳,、沈明珍,、陈洪,、罗凡,刘笔锋
    2008, 30(2): 239-2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对菜籽饼粕进行发酵,并以影响菜籽饼粕发酵的重要因素,即培养基组成、发酵pH、发酵时间做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发酵产生激酶的溶栓活性进行测定,并监测菜籽饼粕中有毒有害物质硫甙、异硫氰酸酯和恶唑烷硫酮发酵前后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是采用LB培养基活化菌株,发酵pH7,发酵时间24h。发酵后的菜籽饼粕中的硫甙、异硫氰酸酯和恶唑烷硫酮得到基本降解,极大地降低了菜籽饼粕的毒性。本项研究结果将为菜籽饼粕的综合利用开辟出一条新途径。
  • 研究简报
  • 研究简报
    郑卓,李健 ,钟军, 李栒,官春云
    2008, 30(2): 242-2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蕾期剥蕾授粉的方法,成功获得了新疆野生油菜野油2000-1和甘蓝型油菜Parol属间杂种。杂种F1育性极低,自由授粉条件下获得少量F2种子。在F2群体中成功选择到一株雄性不育株,用Parol做轮回亲本与不育株回交,BC1、BC2和BC3群体中可育株与不育株均呈1﹕1分离。用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保持系和恢复系、681A的保持系和恢复系、隐性核不育86A的保持系及其它33个甘蓝型油菜品系与BC2群体中的不育株测交,测交后代可育株与不育株呈5﹕3分离的组合有20个,呈1﹕1分离的组合有14个,呈3﹕1分离的组合有3个,有一个组合的后代完全可育,表明该雄性不育材料可能为显性核不育。


  • 研究简报
    钟 岩 ,胡海鸥 ,王春龙 ,王晓磊 ,周丽娟 ,牟金明
    2008, 30(2): 246-24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不同播期和磷肥施用量对芝麻生育和产量性状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芝麻生育性状无显著差异,对产量性状影响不大,说明在长春地区4月下旬—5月上旬均可播种芝麻,适播期较长;而在同一播期不同磷肥施用量对生育性状和产量性状有极显著影响,在吉林省中部草甸黑土上种植芝麻,磷肥施用量50kg/hm2 和75kg/hm2有显著差异, 50kg/hm2 和100kg/hm2有极显著差异。因此,适宜的磷肥施用量为 75—100kg/hm2。

  • 研究简报
    台莲梅 , 许艳丽 , 闫凤云
    2008, 30(2): 249-25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大豆幼根为材料,研究了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ium)毒素对不同大豆抗性品种PAL、POD和PPO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幼根用尖孢镰孢菌毒素处理后,抗病和感病品种的PAL、POD和PPO活性增加,随着处理时间延长,逐渐下降,抗病品种出现酶峰时间晚,且活性高于感病品种。

  • 综述与专论
  • 综述与专论
    马建, 刘艺苓, 王丕武
    2008, 30(2): 252-2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利用双链RNA(dsRNA)特异性地降解相应序列的mRNA,从而特异性地阻断相应基因地表达.在过去10年中,RNA干扰及相关沉默反应的机制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RNAi也发展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实验工具,用来控制目的基因的表达以获取预期的生物表型。本文详细综述了近年来RNA干扰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及RNA干扰在植物中的应用进展。
  • 综述与专论
    危文亮, 金梦阳,
    2008, 30(2): 260-26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国内外植物油脂的供需形势、我国耕地和边际地利用潜力、油脂植物资源的种属分布特点等,提出发展我国能源油料作物和生物柴油产业的3点建议:加大对边际地、油脂植物资源的调查等基础平台性研究,为政府决策和产业服务;加强产学研结合,形成研究、推广、产业的良性循环;制定能源植物推广应用优惠政策、推动能源油料作物生产发展。